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初期,我国外债余额还不到100亿美元,而90年代以来,外债规模日益增大,1995年我国外债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成为发展中国家仅次于墨西哥和巴西的第三大债务国。2006年6月末余额已达到2979.44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比2005年末增长了168.99亿,增长6.01%。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316.50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4.19%。具体见下图。我国外债余额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我国外债币种结构图从币种结构来看,我国外债有美元债、日元债和欧元债(原德国马克等)等。截至2006年6月末,在登记外债中,美元债务占67.59%;其…  相似文献   

2.
<正>56号令推动外债管理由备案登记转向审核登记,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外债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外债风险,也为我国利用境外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外债是我国利用境外资金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外债对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意义愈加重要。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3.
我国外债的基本情况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外债余额还不到100亿美元,而90年代以来,外债规模日益增大,1995年我国外债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成为发展中国家仅次于墨西哥和巴西的第三大债务国.2006年6月末余额已达到2979.44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比2005年末增长了168.99亿,增长6.01%.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316.50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4.19%.具体见下图.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政府利用外债的规模也在迅速膨胀,使我国政府外债风险有所增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199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影响我国政府外债规模的主要因素,最终得出影响我国政府外债规模的主要因素在于外商直接投资、财政收入和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这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外债规模的适度性调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浩 《理财》2001,(5):26-26
外国政府贷款是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政府在双边财政合作的形式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性长期优惠贷款。改革开放后,我国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向外国政府、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或区域性金融机构举措借了大批外债,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城市基础建设、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从我们对我市政府外债调查的结果来看,政府外债项目的的确加快了外债调查的结果来看,政府外债项目的确加快了我市的综合发展,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但盈利性项目的经济效益不甚理想,政府偿债风险日益增大,在外债的借、用、管、还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期,我国外债余额还不到100亿美元,而90年代以来,外债规模日益增大,1995年我国外债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成为发展中国家仅次于墨西哥和巴西的第三大债务国.2006年6月末余额已达到2979.44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比2005年末增长了168.99亿,增长6.01%.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316.50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4.19%.具体见下图.  相似文献   

7.
借用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我国外债经营的安全度,防范债务风险,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外债管理方式和体制,是当前外债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秦绪红 《中国外资》2012,(17):70-71
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借入外债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加快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债管理上的超国民待遇、管理模式落后、规模增长过快等问题逐步显现。本文就如何缩小外债管理中的差别待遇,提高外债使用的安全和管理的便捷高效,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外债管理方式和体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最近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归口管理外债。这是我国外债管理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于加强外债管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进一步贯彻对外开放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既无外债,又无内债,因此,不存在外债管理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和我国短期外债占比过高的背景下,评估外债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深入评估我国外债风险状况及外债管理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剖析当前外债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加强外债管理和监测、抑制外债过快增长,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控制外债规模是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外汇管理局1988年对沿海地区的对外短期借款实行余额管理办法.最近又提出改中长期外债指标管理为中长期外债余额管理的改革设想.不论采取上述哪一种措施.都涉及到外债总量问题。笔者认为,要确定我国的外债总量和分析外债承受能力,可以参照国际通用方法,计算三个比率:(1)外债偿债率,即将我国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除以当年收汇总额的比率;(2)外债债务率,即将当年外债余额除以当年收汇总额的比率;(3)外债负债率.即将当年外债余额除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但基于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上述的计算方法是否也适用于确定各省外债规模及作为考核外债承受能力的主要指标,这不仅关系到各省能否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稳健发展,而且关系到能否按时履约归还外债本息.维护我国对外信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短期外债迅速增长,成为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当前短期外债管理存在的局限性,提出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政策应在数量控制、账户管理、逾期监管、贸易信贷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肖文  徐静 《上海金融》2012,(3):15-17,116
近年来,我国外债余额逐年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本文借鉴理论界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将外债的技术溢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检验外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外债、人力资本、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数量与技术进步之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外债的直接技术溢出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都很明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4.
外债的合理利用能有效地弥补国内资金不足的缺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对外资企业借用外债政策较为宽松,而中资企业外债政策则较为严格。这便导致中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逐步有序的放宽中资企业借用外债条件、降低准入门槛,既能满足中资企业的境外融资需求,又能有效地监管外债资金及规模,成为外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和我国短期外债占比过高的背景下,评估外债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现行外债管理政策的特点、实施效应、存在的不足以及完善的建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赵涛 《济南金融》2007,(7):77-79
<正>近年来,作为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和偿还外债逐渐成为境外资本流出入我国的重要方式。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不但具有规模大的特点,而且流出入波动幅度也比较大,直接影响我国金融账户的稳定性。因此,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管理,对于平衡我国的国际收支、保持资本流动的有序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外资企业外债结汇管理是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控制外资企业外债流入规模、流人速度和外债投向的重要手段;而创新实施外资企业外债结汇管理方式。则有简化外商投资企业的办事手续、降低经营成本等好处.该文首先探讨了在滨海新区创新外商投资项下外债结汇管理方式的可行性,进而对这一创新及其后续的监管工作做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外债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勇 《海南金融》2002,(10):4-8
本从外债规模、结构以及动态角度对我国外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外债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包括隐性外债、局部外债偿付危机以及外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等,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外债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国来说,外债是一把双刀剑。一方面,通过借债可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外债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如果管理不善,则将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影响。就我国外债管理而言,存在中外资企业外债管理政策松紧不一、未能体现产业导向、外债统计口径不全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债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债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我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债务国之一。目前我国外债管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比重较高、货币种类集中、隐性外债严重和竞争外债使用效益低下等方面。主要应从健全管理体制、监控外债规模、合理安排债务结构、增强对外债投资项目的监管和完善外债立法等方面加强外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