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雪尘  肖鸿扬 《英才》2004,(2):16-22
论年龄.37岁的王传福稳坐电池行业的龙头老大.可谓大器早成。拼财富,身家338亿美元的王传福跻身中国内地百富榜第13名。算得上白手起家的样板。讲名气,击退华晨.德隆,入侵秦川汽车的王传福.吊足了公众胃口,不能不说造势有方。说机缘,生正逢时的王传福,赶上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好时候,他一手炮制的“中国制造”虽屡遭国际市场“封杀”.却无人能阻挡其低成本扩张的步伐。虽说王传福的蹿红,且频频现身在各大媒体不过是近两年的事,但他的异军突起,绝非中国经济版图的偶然现象。当中国的财富阶层浮出越来越多生于60年代的企业家族群时.人们开始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原罪说在他们身上逐渐淡化。他们捆缚着上一代的传统情结。携带与生俱来的激进因素,手持知本利器游走在现代商场上。王传福无疑是60年代族群的代表人物.“地缘化”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传承.使王传福的深圳工厂变成了他安徽乡亲的发展基地。“人定胜天”这句在60年代中国大地上最响亮的口号,被王传福注入到他的企业组织细胞里。“变革思维”这一信息时代最流行的理念,让王传福意识到企业登峰造极时的生存危机。同样是60年出生的企业家田溯宁曾公开坦言:他们出生在充满革命精神的60年代,在集体主义的70年代成长.在80年代初接触到西方化的冲击,而在90年代他们成为了中国化进程中最为活跃的中坚分子。这一族群人既新锐又保守,他们的成功在中国意味着什么?他们形成的企业生态圈能代表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吗?  相似文献   

2.
3.
《经营者》2004,(5):76-77
“再有两三年,我们恐怕就要捅破天花板了。我们需要找一个有更大空间的行业去做,但是我们又希望那是一个和电池相关的行业。”  相似文献   

4.
2004年2月17日北京昆仑饭店。在场名为2004年中国企业家的挑战与期待的论坛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正在回答听众提问。当被问及把电动汽车作为第二主业是否明智时王传福终于按捺不住“一谈到电池和汽车我就激动,请允许我站起来讲……”  相似文献   

5.
王传福毫不讳言自己的专断,他曾说,“厂里还有谁比我懂呢?从比亚迪走过的路来看,我的决策有98%以上是正确的!”这位喜欢自己说了算的企业家,在今年充满动荡的年份,给人们变出了又一个惊喜,虽然这并非其本意。  相似文献   

6.
庞元元 《经营者》2009,(19):48-49
当诸多汽车企业被动地在企业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博弈时,王传福却在电动汽车理念的指引下,巧妙地维持着传统能源汽车和替代能源汽车的平衡。在新能源汽车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下,比亚迪以在电池技术上的积累在电动车制造领域占据了先机。  相似文献   

7.
谢玲  齐齐 《企业文化》2007,(3):9-12
在2006年北京车展上,以“实现梦想”为主题的比亚迪汽车吸引了众多车迷的眼球。人们感兴趣的,不仅是赚钱的F3轿车,更是“电池大王”的电动汽车。而王传  相似文献   

8.
王传福赌车     
2003年,以“机会主义”著称的“电池大王”比亚迪,通过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份进入中国汽车业。王传福的此举遭到境外基金的一致反对,在香港上市的比亚迪股票一度大跌,由17港币跌至11港币。但王传福造车的决心丝毫未减,一边追加投资,增持秦川汽车的股份至95%,一边将秦川汽车更名为比亚迪汽车,并成立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组建汽车研发队伍。比亚迪股票大跌之后疯狂反弹,一度走高至23港币,社会上关于比亚迪造车的舆论逐渐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9.
闻斋 《企业文化》2010,(1):37-39
王传福尊重人才,给下属机会,并尽最大可能给员工创造发展的平台,比亚迪因此获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传福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在进入汽车领域之初,他就将电池技术嫁接到汽车上作为奋斗目标,其间比亚迪多次宣称其研发的电动汽车将率先在深圳出租车市场投放,但迟迟未能交车,连其支持者深圳市政府都差点失去了耐心。  相似文献   

11.
孙海燕 《东方企业家》2007,(8):I0020-I0020
当初当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宣布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估计大部分人都心存疑惑:从做得好好的电池行业到几乎一无所知的汽车行业,就好像是一头“狂牛”进入到现代的高速公路,和多年来与高速公路已形成“默契”的各个品牌的汽车比赛,似乎有些自不量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2009,(23):125-125
这一年,王传福和他旗下的比亚迪在电动车与传统汽车领域实现了绝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13,(20):50-50
这位汽车狂人和当年的李书福一样,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过,与多年前的“两个第一”相比,他大话背后的底气越来越足  相似文献   

14.
当王传福的"反思"跟不上"狂"的速度时,比亚迪这辆疾驶中的"汽车"就开始剧烈颠簸。近日,三年前还是内地首富的王传福又出现在媒体的镁光灯下。不过这次,王传福是以一个"认错者"身份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手握着出鞘的"刀片",一手握着雄心勃勃的弗迪电池,王传福能带领公司重新夺回"电池大王"的荣耀吗?王传福站在舞台中央,说起话不紧不慢,却字字如刀。这种凌厉感来自于话语里接连不断进出的词汇,比如"彻底终结""倒逼""纠偏""引回正道"等。在3月29日比亚迪刀片电池超级发布会上,作为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他,不掩其重振旗鼓的野心和斗志。比亚迪曾是动力电池领域的王者。  相似文献   

16.
在王传福带领下,21年来比亚迪先后进入了电池领域、手机领域,目前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进入汽车领域,以中国自主创新品牌的形象吸引了国内外市场的关注.本文基于比亚迪21年来的发展历程梳理,总结了王传福创新型企业家思想的四个方面: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定位、以人才为根本的管理模式、以模仿式创新为技术路径、以低成本高品质为竞争优势,形成一套系统的企业家思想体系.此外,针对王传福企业家思想与比亚迪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进行关系分析,得出结论:企业家思想体系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纲领,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管益忻  肖鸿扬 《英才》2004,(2):29-29
我们常常说,“前人的相信,今人的迷信”。很多企业家在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时,从一开始就会有某些先入为主的看法。尤其是有控制幻觉和类比推断的企业家倾向于高估自己控制企、把握市场的能力,或过分相信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开发》2015,(27):126-127
受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电池管理系统,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就电池管理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针对其中较为典型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传福:“技术派”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7,(22):50-62,64-65
在王传福的身上为什么看不到大多数本土企业家常有的"技术恐惧症"?以技术为矛、专利为盾,GE、微软、丰田、索尼、诺基亚、三星等世界级的企业在中国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它们让中国企业相信:技术天堑几乎无法逾越,掌握在别人手里的专利犹如一堵打不穿的铜墙和一条要命的绞索。  相似文献   

20.
袁家帧 《经营者》2010,(7):94-95
这些问题解决了,电动汽车就有前途,如果长期不能解决,就要吸取1958年大跃进的经验教训:产品没有试验成功之前不能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