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可持续性设计已成为人类共识与社会发展趋势。在产品设计教育领域,可持续性设计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设计专业的师生已建立起可持续设计的价值和伦理,设计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当下的可持续性设计教育还存在明显不足,典型表现就是相关设计成果产业化比例严重偏低,设计行为存在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原因在于当前的设计教育有严重脱离产业化的倾向,解决之道在于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讲述了可持续性设计方式在将来高层建筑实现的可能性,具体研究了几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建筑设计方案,对可持续性的高楼设计理念进行了论述与实现这个概念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共建共享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形势和中国基本国情提出的具有重要实践创新意义的新思想。共建共享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生态扶贫工程,依靠生态建设和保护脱贫一批,是新时代中国有效缓解生态贫困地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实践;基于共建共享理念,建立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双赢"目标导向的生态扶贫新机制,是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脱贫体制机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方向。系统梳理和归纳评价生态扶贫实践模式及其共建共享理论研究成果,针对生态扶贫理论研究难以满足实践需求的现实,提出构建中国生态扶贫共建共享机制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内容与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在视觉设计语言形态上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设计是在设计观念上的一次变革,要求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回归传统,这就需要设计师以负责的方法去设计简洁、持久、完美和人性化的产品。文章探讨了绿色设计理念在视觉设计语言形态上的趋势,在视觉设计作品运用绿色设计理念对于人类环境的和谐以及可持续性发展非常必要,同时它也给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完成脱贫攻坚工程目标任务的决胜时期。当前,全国正在全面深入进行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相对于传统扶贫开发模式,以人为本是精准扶贫的核心理念,分类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绩效的关键,新发展理念是精准扶贫开发的导向。应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精准扶贫目标,进一步强化滴灌式精准扶贫理念,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精准扶,加强扶贫资源的综合治理,并建立层级考评结合动态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杨霄  河文植  马克 《当代经济》2016,(4):104-105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再是仅仅追求物质的可用性,而是加大了对与物质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关心.因此,以构建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性设计作为现代的热门课题受到大众的关注.本文通过可持续性设计的概念及实践事例,将其特性细分为环保性、公共性、经济性三方面进行分析及延伸,进一步对时尚产业可持续性进行介绍,希望能为将来各企业及品牌制定可持续性设计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风景园林设计只有充分融合和体现"人"的元素,才能真正地将城市特色发挥出来,更好地美化环境、装扮城市、满足公众需求."人性化"理念设计,即风景园林设计者将人性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设计方案和设计形式中,将设计标志等设计物赋予"人性化"的功能,使风景园林更具活力、生命力和个性化的一种设计理念.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扶贫的机制设计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绍祥 《经济地理》2006,26(3):443-446,455
在近20年的扶贫实践中,制度因素在我国扶贫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扶贫实践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贫困人口总量的不断减少,我国贫困问题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给我国的扶贫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扶贫工作之所以问题重重,主要是因为制度短缺。因此,应加强扶贫制度建设,相应地调整我国的扶贫战略、制度设计和政策,农村扶贫有待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试论海南旅游商品包装的可持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文化传承和生态环保两个角度探讨海南旅游商品包装的可持续性设计.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和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挖掘、转换与应用是其实现文化可持续性的途径;材料的环保、结构的易拆卸、一物多用、部件的规范化是其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的具体方法.包装设计中环境的可持续性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绿色设计"又称为"生态设计",它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理念,是人们在生态觉醒浪潮冲击之下的智慧选择,绿色设计理念已经影响到人们的创造、生产、消费等方方面面。设计构成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构成"的教育理念不仅揭示了艺术设计元素的内在规律,还可使最新的现代设计理念以抽象的知觉形式转化为美学形式,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而绿色设计理念的倡导无疑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新的起点。文章通过对绿色设计理念的分析,探寻其可以践行和操作的原则,用于指导目前的设计构成教学,最后提出当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可持续设计(DFS)"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从适宜人类居住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城市环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亟需建立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到医院看病不仅需要良好的生理治疗,还需要心理的安慰.为此,本文结合龙泉驿区医疗救治中心(一期工程新建区一医院)项目设计实践,主要就医院建筑设计的理念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最受幼儿园欢迎的是"反思性实践型"人才。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也应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反思审查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贯彻全程实践理念,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而"协调"和"共享"发展理念就蕴含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涵义。实现共同富裕,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重点是打赢扶贫攻坚这场艰难的战役,而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关键是实现农民的脱贫致富。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战略,文章认为在当前的扶贫攻坚中,建立发展农村内置金融,可以使农民长期实现脱贫,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文章主要探究农村内置金融与扶贫攻坚的联系,从内置金融的视角来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一种可行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态设计是为了维持人类、自然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活动,它以保障"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为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设计对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生存环境与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并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通过设计运用、实践构建人类健康生存条件,通过绿色设计理念的传播作为普世教育手段树立社会环境意识的觉醒,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6.
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研究,一直被赋予了"理论"教育的含义,现阶段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在教学及其实践应运中虽有议论,却缺乏相对实在的研究.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高职教学的基本规律,运用"工学结合"理念为教学的体例架构,使理论教学能有效地融入实践的教学活动.并以<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为例,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较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8,(4)
文章通过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艺术设计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将设计创意转化为产品,培养学生在创造中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渗透创客理念,鼓励分享,构建行之有效的设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设计实践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创造了脱贫攻坚史上的伟大奇迹.学界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扶贫工作展开了详实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围绕中国共产党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历史逻辑、主要内容、核心特色、基本经验和重大意义等话题产出了高质量的理论成果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理念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同时,目前的研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学理研究为顺利开展"相对贫困"的治理提供学术支援,又要加强机制构建为推进"后贫困时代"的扶贫提供动力源泉.可以料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扶贫工作将在21世纪迎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通过对当代城市规划实践的深入调查,并结合环境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批判性地指出了当代城市规划领域中所蕴藏的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并通过对相应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和谐"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在今后城市规划中所应采取的环境保护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反贫困斗争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一直难以消除贫困人口返贫的现象,而返贫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理想的实现。经研究发现,导致农村返贫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贫困人口、扶贫资源、自然生态"三者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只有通过建立和推行"人口——资源——生态"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才能实现农村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进而遏制脱贫人口返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