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日益恶化的土壤污染问题,成为土壤学、生态学以及环境资源法学等领域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立足干土壤污染的现状,从土壤污染的概念、来源出发,对现有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梳理、分析,就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体系的建构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土壤生态保护与污染控制在立法形式上存在分散立法、附属立法、立法层级较低等缺陷,在立法内容上存在重复立法较多、立法冲突、原则立法过多、可操作性差、基本法律制度没有建立等缺陷。现有的土壤生态保护与污染控制相关法律规定分散且不系统,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不能满足中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土壤污染控制必须立法,以前很多人认为土壤污染的来源是被污染的大气和水的输入,既然有了《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可以防止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沉淀到地面,防止水污染物质流进土壤,那么就没有必要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了。坦白地说,本人以前也这么认为。现在看来,土壤污染和土壤生态脆弱在一些区域很严重,不通过立法解决不行。这也说明《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制度和机制,难以对土壤污染的改善和土壤生态的修复起到有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渡过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出台很多救市政策,政府采购制度是其中一项。金融危机凸显出我国政府采购存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不完善、"规范"与"效率"的目标还未实现、政策功能不健全、政府采购的市场规则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提出加强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扩大政府采购管理范围、丰富政府采购政策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形势严峻,现有关于农田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分散、责任主体混乱。在未来制定的《土壤环境保护法》中,可根据现有土地权利体系,适当弱化人民政府的主体地位,强化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增加社会服务组织的主体地位,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以农业生产经营者为实施主体,以人民政府为监督主体,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力量,在主体制度中明确权利(力)义务责任。为保证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主体制度的实施,国家应当从农业财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农资市场和农业保险五个方面给予政策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耕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现行有关耕地污染防治的法规分散而不系统,不能为耕地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法律保障。文章在分析德国、美国、日本耕地污染防治立法及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在《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的背景下,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就中国耕地污染防治立法及法律制度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逐步深入我国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框架中,建设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便是我们现阶段急需探究和明确的问题。生态文明的法律制度建设是多方面的,文章将从税收法制建设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现有税收体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探究其存在的原因,以期为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选择适宜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使用非常普遍,而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建设法治社会,推进个人信息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制度构建,形成完善的、相互配套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因为调整的智力成果的取得,使用、转让和保护等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而成为保障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功的重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火爆的同时,发生了许多消费者因购买理财产品受害的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而国外发达国家都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有系统的法律规范。因此,我国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以使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获得立法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局部地区污染严重,耕地正成为土壤污染的重灾区,全国大中城市上壤复合污染严重,生态风险值得关注。自然成因、工矿业"三废"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共同造成了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法律法规缺失,监测水平滞后,标准不健全,技术不成熟,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加强源头控制;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环境监测;实施分类防治,开展土壤修复;加强科技攻关,推进示范工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综合防治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我们国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由于人们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环境与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绿色信贷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下的一大核心构成部分。国内绿色信贷制度实施通常受到法律制度不健全、商业银行责任意识模糊、信贷监督体系存在漏洞以及群众监督参与度低等问题的限制。对此,本文提出通过构建绿色信贷法律体系、树立商业银行责任意识、完善商业银行授信调查法规、完善公众监督平台、出台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解决方法,以期促进我国更好地建立生态友好型经济。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越来越注重对自己各种权利的行使,世界各国都在为完善隐私权制度而努力,而我国关于隐私权这一独立的人格权的保护尚未形成专门的法律制度,关于隐私权的寥寥几条法律规定已无法满足文明社会对隐私保护的需要.因此,构建我国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体系是当前完善我国民事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环境资源法律制度的确认和保障。但是我国环境资源法律体系仍然存在着立法指导思想滞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立法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监督管理体制不舍理等问题。应当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境资源法律制,保证各项法律和制度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发挥作用,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对海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原则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淑环 《现代财经》2008,28(4):79-82
在对海外直接投资实行法律保护问题上,我们应该修正"放任"和"无为"的错误观念;确立海外直接投资法律保护制度,应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相适应以及全面、有效为基本原则;海外投资保险、充分可靠的支持、适当的监管、行使外交保护权是我国对海外直接投资应采取的四位一体的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麻新平 《经济论坛》2022,(2):132-137
近年来,共享经济在我国逐步生根发芽且不断壮大,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在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和实惠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带来冲击与挑战,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存在诸多空白,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知情权、个人信息安全及公平交易权等各项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消费者维权渠道不通畅,需要完善市场准入、平台责任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打造多元化协同监管治理体系,构建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保障到共享经济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田甜 《当代经济》2006,(17):30-31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最新修订的<公司法>(下文简称"新法").相比起1993年版<公司法>(下文简称"旧法"),新法在公司资本制度、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公司社会责任及独立董事制度、公司法人格否认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改进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形势下法律与社会发展脱节的种种问题.应该说,新法的修订是完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何德旭  周宇 《金融评论》2015,(1):1-9,124
本文从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内涵入手,在梳理国内外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投资者权益保护经验,描述了中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格局,并从宏观环境、企业治理、市场建设、效果表现等方面,对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的有效性进行了量化分析。基于此,文章从投资者保护流程、六大投资者保护手段以及政府、法律、市场三者间的关系等角度,对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做出了原创性设计,提出了构建以政府监督、市场自律、法律制度为基础,法律保护、行政保护、行业自律保护、社会监督与自我保护、保护基金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六位一体"的投资者保护体系及保护机制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环境经济》:在这五年的履职过程中,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深刻体会?方敏:这五年的履职,感受比较深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这些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突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写入宪法,作出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资源税法,修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可以说健全了制度规范,充分契合需求.  相似文献   

20.
熊珊 《时代经贸》2008,6(5):243-244
"亲亲相隐"制度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法律思想,在近代世界各国的法律都有运用,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领域却是一个空白,文章分析了这一制度的合理性,探讨了如何在我国刑法体系中构建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