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化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荣 《经济师》2014,(2):24-25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发展方式的低碳化转变。文章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转变的外在必然、内在可能以及具体内外路径等方面进行剖析和研究,以期能比较深入地回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进行低碳化转变,能否进行低碳化转变,怎样进行低碳化转变等关键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入转变。  相似文献   

2.
农业的基本使命是提供食品,不同食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又会产生不同的碳足迹。因此,在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的初始发展阶段,食品碳足迹的分析能够为我国农业的低碳化发展指明方向。基于此,首先对食品碳足迹与低碳农业的概念、关系进行了阐释,然后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不同食品的碳足迹,最后针对食品碳足迹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低碳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低碳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经济领域的新探究热点。但是,迄今为止关于低碳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鲜有文献发表,学术界对农业低碳发展的研究和考察大都限于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定性探讨上,对低碳农业的量化评价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衡量标准。因此,如何科学地阐述评估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构建合理有效的低碳农业综合评价体系,对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低碳转型意义重大。有鉴于此,对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若干探讨,以期为科学的量化评价农业低碳化发展水平提供若干依据,实现对低碳农业评价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对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为农业决策者制订和实施科学的低碳政策,促进我国尤其是广东农业的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中介模型和门槛模型等考察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通过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过程中,农业规模经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非线性特征。由此,应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农业规模经营的路径依赖,以推动农业低碳化发展进程并服务于“双碳”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农业低碳化转型要解决诸多问题,例如如何提高低碳农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消除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利影响,如何消化产业转型的初始成本,如何培育与低碳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端生产要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综合运用法律、政策、市场、技术、文化等手段,形成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区域产业循环模式是众多低碳农业模式中的一种,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性和产业价值提升能力。本文阐述了低碳农业的内涵及特色,并以对湖南省祁阳县的实际调查情况为案例,分析其低碳农业发展的特色和及采取的主要措施。考虑到基层低碳化困难、产业链条薄弱等因素使得低碳农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低碳农业区域产业循环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有助于形成有哈尔滨特色的可持续农业角度出发,研究可以发挥哈尔滨市农业产业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发展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适应性农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作物布局,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经营成本,突出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名特优产品,实现品种优质化、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科学化,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把产业发展理论融入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生态农业。通过对哈尔滨市农业生态化的基本情况分析,为哈尔滨市的农业生态化建设提供参考,从而能加快哈尔滨市农业生态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因碳排放增加而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中国农业的应对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生产。以低碳农业发展为主线,按照逻辑顺序梳理和分析了研究和发展低碳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旨在明晰农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重点环节,从技术措施和制度条件两方面探寻实现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的路径,根据碳排放环节和影响碳排放的外界因素构建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影响低碳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的因素。最后指出低碳农业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胡滨 《经贸实践》2016,(8):111-111
农业生产与碳排放有紧密的关系,农业部门的低碳化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下,农产品受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同时又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就要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高收益为特征的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技术驱动、管理驱动、组织驱动和制度驱动的四个层面。四个层面上的协同发展是低碳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珺  曹东新 《经济师》2004,(10):122-123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及农业比较利益的增加 ,农业资金由有效需求不足逐步转为有效供给不足。在间接融资渠道的约束条件趋于硬化的背景下 ,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正在成为农业公司筹集资金的有效渠道。文章拟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农业上市公司股票融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以期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而农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其核心。资产评估行业担负着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任务,即为农业知识产权提供公允价值参考。本文研究了农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特点、目的和方法选择。以期为农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在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同时,还能维持区域自然环境的平衡。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进展,着重从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概念、性质、原理及研究方法及研究趋向展开论述。最后简要评述了研究领域的拓展及趋向,认为加强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影响因子、作用机制以及定量化研究结果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应用性为今后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3.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马克思以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背景,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现象进行了研究,阐释了机器和现代耕作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原因,资本积累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驱动力。一个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也伴随着农民社会关系的转型。梳理和挖掘马克思农业劳动力转移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还可以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力转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企业孵化器,是通过提供一系列农业企业创业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帮助和促进新创农业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组织。国内外关于孵化器的研究颇多,但针对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构建了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模型,并通过对沈阳辉山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创业中心的实地调研,试图探索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的内在机理,为我国农业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物流生态圈的圈层结构和建设主体进行研究,为建设农业物流业提供理论依据。梳理农业物流业和生态圈的相关研究文献,采用文献比较分析方法构建农业物流生态圈的理论模型和建设主体。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物流生态圈由3个圈层6个建设主体组成,其中政府支持和协会统筹构成了农业物流生态圈的资源层,互联网技术支持和金融扶持构成了农业物流生态圈的市场层,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生产者构成了农业物流生态圈的生产层。该研究丰富了农业物流生态圈理论,为农业物流管理者和相关利益建设者分析农业物流在生态圈中的竞争力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农业安全的涵义、内容、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对我国农业安全度的评价以及保护我国农业安全的对策等方面对国内关于我国农业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的研究关于农业安全的涵义、内容以及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统一,提出的对策也各有不同。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从广义上多层次、多角度地界定农业安全的涵义和内容,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联合研究,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持续农业的生态学理论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持续农业理论体系蕴含着各种生态学理论,包括多样性理论、平衡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干扰理论、生态位理论、生态交错带理论、竞争理论、尺度效应理论、最小因子理论、食物链(网)理论等。这些理论在持续农业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农业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人、作物、杂草动物微生物.土壤水资本能量的输人以及这些输入源等。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即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应符合”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这三个标准。结构合理是指适宜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原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农业生产在中国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平原农业态势及其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理论上拟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研究了结构调整的重点:传统粮棉主产区的结构模式、山地农业区的结构模式及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农业结构调整。以休闲农业带动型模式、中介组织连带型模式、龙头企业联动性模式、市场牵动型模式、产业化经营带动型模式为主的结构调整将有利于中原农业发展,以期为中原农业乃至全国农业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定量分析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GDP的影响,为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供依据。基于VEC-ADL模型,对湖北省39年来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GDP进行动态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产值的正效应为1.164,但这种效应具有滞后性,到第三年才开始显现,到第七年表现为稳定期,其边际效应为0。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GDP增长的重要因素,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与农业产值具有稳定的正向关系,其影响极其显著并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以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促进农业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环境污染威胁农业安全和食品安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是农业环境有效治理的基本路径。以市场方式实现技术转移和应用的优势在于,供给方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下,能够不断的进行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一般性环境技术的产业化成效和发达国家农业环境技术的成功产业化为我国农业环境技术走产业化道路提供了经验借鉴。在论证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的可行性基础上,根据农业环境技术的类型,分析农业环境产业的主要类型;并根据农业环境技术不同类型的特点,分析不同农业环境产业的产业化动力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