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按揭正在成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最大风险之一。所谓个人住房贷款假按揭是指不以真实的购买住房为目的,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及其他关系人冒充客户作为购房人,通过虚假销售(购买)方式,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如今,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尤其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银根紧缩策略和最近的利率加息,各大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信贷全面紧缩,房地产业资金全线告急,假按揭因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各商业银行为了控制贷款高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开始着手紧缩贷款规模。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由于风险较低、收益较高,并没有列入限制范围,一些开发商便抓住银行政策的漏洞,通过“假按揭”为房地产开发融资,部分购房者也与房地产中介合谋,通过抬高房屋单价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假按揭”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的供求秩序,商业银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防范“假按揭”的主要措施——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业银行对假按揭现象的界定假按揭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开发商、经销商或其他单位串通无真实交易背景(如购房、购车)向银行申请个人贷款,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假按揭的形式归纳起  相似文献   

4.
一、假按揭的特征、利益及风险 假按揭系开发商假借关系人名义与自己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虚构购房事实,同时以关系人名义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吴迅 《上海房地》2005,(4):38-40
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为了控制贷款高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各个商业银行都在紧缩贷款规模。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则由于风险较低、收益较高而不在限制之列。一些开发商抓住银行政策的漏洞,进行“假按揭”,为房地产开发融资;部分不良购房与房地产中介合谋,通过抬高房屋单价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假按揭”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6.
一、商业银行对“假按揭”现象的界定 假按揭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开发商、经销商或其他单位串通无真实交易背景(如购房、购车)向银行申请个人贷款,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假按揭的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相似文献   

7.
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各商业银行为了控制贷款高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开始着手紧缩贷款规模。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由于风险较低、收益较高,并没有列入限制范围,一些开发商便抓住银行政策的漏洞,通过“假按揭”为房地产开发融资,部分购房者也与房地产中介合谋,通过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上的假按揭现象几乎已成公开的秘密,个别实力不足的中小开发商或采取欺骗手段,或与银行内部人员达成某种默契,冒用甚至伪造人头骗取贷款。如今,随着宏观调控趋严,假按揭的灰幕再度被揭开。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2003年,张先生采用商业银行按揭贷款方式购买住房一套,房屋总价款为60万元,其中60%采用银行按揭支付。2004年开发商向张先生交付了房屋,同年开发商办理了房屋的权属证书并按照三方协议将权属证书抵押给了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0.
《江苏楼市》2005,(9):44-45
一、主要业务品种 1.一手楼按揭贷款:是指借款人(即购房人)在向房地产开发商购买房产时,自己先交首期房款.其余部分由银行贷款支付.并用所购买的房产权益作为抵押.由开发商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按月偿还贷款本息的一种贷款方式。贷款额度最高80%.期限最长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