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韩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中韩建交以来两国贸易规模不断增长,但增速放缓,呈周期性波动;中韩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增速也呈周期性波动;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影响中韩贸易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经济的差异性、中国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贸易保护政策。发展中韩贸易应改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加大鼓励出口力度,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合理有效利用韩国直接投资;加快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 2003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807.97亿美元,列加拿大、墨西哥之后,贸易总量首次超过日本,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进出口贸易伙伴,从美国进口284.18亿美元,对美国出口1523.79亿美元,其中出口机电产品861.88亿美元,占总出口56.6%。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数据,采用恩格尔一格兰杰两步法研究人民币兑坚戈的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兑坚戈实际汇率波动与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进出口贸易存在协整关系,实际汇率波动与出口显著负相关,与进口显著正相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汇率波动在新疆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贸易中存在滞后效应,对出口贸易额在短期内有负向冲击,滞后期为1年;汇率波动对进口贸易虽然短期内存在冲击,但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视角的中韩水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贸易互补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进出口结构和产业内贸易两个视角分析中韩水产品贸易的互补关系,发现中韩水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较强的互补性。从进出口结构视角看,中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韩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高于韩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中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从产业内贸易视角看,干腌熏鱼、鱼制品和甲壳软体制品贸易、鲜活冷藏及冻鱼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并且互补性在一定时期内呈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理论界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直在进行热烈的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结合中国1998年至2007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采用简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口影响较大,对出口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贸易和金融渠道对我国受到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外部冲击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并借助GVAR(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ve)模型方法,考虑了世界各国的交互影响来分析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进出口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内的新兴经济市场对我国影响更为显著,韩国、印度、中国香港发生宏观经济波动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基本上,中国对外贸易对韩国遭受冲击后的反应快且大,但受影响时间较短,人民币汇率波动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和印度贸易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冲突引发了中国出口向美国之外市场另谋出路的问题,这涉及到中国出口产品对竞争对手的竞争替代能力以及目标市场的贸易潜力。本文聚焦于钢铁行业以及"一带一路"市场,利用替代弹性、进口需求弹性进行了贸易潜力的全新估计,研究发现:(1)在"一带一路"区域,中国对日本、韩国、德国、印度和俄罗斯等五大竞争对手的出口替代弹性较大,尤其是对印度,凸显出较为显著的来自竞争对手的"需求转移效应",但该效应呈现空间差异,在东南亚、西亚、中东和南亚等邻近国家相对较强,在中欧和东欧等较远国家相对较弱;(2) 37个"一带一路"主要钢铁进口国中大部分的进口需求弹性都较大,"需求创造效应"较为显著,这可能与这些国家大部分人均收入较低对价格相对敏感等特征有关;(3)中国的钢铁贸易潜力较大国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等地区,与印度、日本和韩国相应潜力较大国的空间重合度较高,与德国和俄罗斯的重合度相对较少,但结合价格竞争力,印度对中国钢铁出口的竞争性相对更大。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通过降低成本及出口价格来发挥贸易潜力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水产品贸易中,各主要进口国对水产品进口设置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国在水产品生产加工及出口企业注册认证、进口水产品检验、卫生标准以及原产地标识等方面都设有严格的规定,水产品出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水产品贸易的最大障碍。本文分析了水产品进口大国日本、美国、欧盟以及韩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期对水产品生产加工及出口企业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型和CEPA免税清单"原产地"标准,分析了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实施"港产品零关税"和"全面贸易自由化"产生的经济、贸易和产业效应,以及海峡两岸ECFA早期收获和全面实施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中国内地关税大幅度减免,"港产品零关税"使中国香港进出口增加幅度大于中国内地,中国内地服务业和符合原产地标准的中国香港制造业生产出口增加。如果两地进一步实现"全面贸易自由化",则进出口值、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并促进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但中国内地进口增加幅度大于出口导致贸易余额减少。此外,ECFA早期收获使中国台湾贸易余额增加,而ECFA全面实施将使中国香港作为海峡两岸经贸中转港的地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2002年~2015年中国活性炭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与竞争力演进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活性炭贸易以出口为主,出口活性炭价格远低于进口活性炭价格;出口活性炭主要集中于380210类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日本、欧盟、美国与韩国,出口市场集中率较高,但出口市场结构风险呈下降态势;中国活性炭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仅次于美国,但发展态势优于美国;中国出口活性炭产品质量竞争力太低,远低于欧美等国际主要竞争对手.为此,提出主动实施活性炭深加工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控制出口数量、“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规律进行分析,测算了外贸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度三个指标。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887年到1913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是正相关,弹性为0.084。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也是正相关,弹性为0.128。因此,可以看出尽管社会环境不稳定,进出口贸易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内地与香港贸易,在中国对外 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占整个出口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到1993年,包括转口贸易在内,对香港出口占整个出口的40.03%;内地从香港的进口占全部进口的26%。1994年,不包括转口贸易,内地对港贸易占进出口总量的17.7%(其中,对港出口占全部出口的26.7%,从港进口占全部进口的8.17%)。影响内地与香港贸易持续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中国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香港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独特的地理位置,香港与内地经济之间的互补性,内地、香港、以及与内地和香港贸易关系较为密切的国家GDP的增长,汇率的变化,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主要扮演着加工装配地的角色,即从日本、韩国等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进口中间品,经过加工装配后再将最终产品出口至以美国、欧盟为主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从而形成了三角贸易模式。中国对美出口的快速增加与三角贸易模式的发展密切相关,文章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的增加和三角贸易模式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对美出口的增加,因此中美贸易失衡主要不是一种双边贸易现象,而是一种结构性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的贸易伙伴国进口贸易便利化视角,选取进口文件、进口时间及进口成本3个指标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价体系,并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此外,基于分区域改进引力模型回归结果,选取贸易伙伴国进口成本指标设计两套方案检验贸易伙伴国进口便利化改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伙伴国的进口便利化水平改善能显著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当贸易伙伴国进口成本分别降至区域平均水平与最低水平时,中国的出口总量将分别增加1,963.7亿美元与11,431.0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1978-200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较为合理的进出口对数模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进出口贸易与汇率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证实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与汇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较大,而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16.
姜辉  查伟华 《价格月刊》2010,(9):34-37,41
通过对中美两国1990年~2008年进出口贸易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自1990年以来出口和进口分散水平持续提升,美国同期的进出口分散处于较高水平且波幅较小。我国的进口分散度自2000年开始与美国接近并逐渐低于美国的水平,出口分散度自2007年开始与美国持平并呈现优于美国的趋势。这说明我国进出口地区结构正逐步优化,贸易安全不断加强。实证研究表明中美两国贸易分散与外贸增长的关系不确定,贸易分散对外贸增长的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危机冲击与中国贸易“超调式”震荡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量层面、贸易国别层面以及BEC产品类别层面,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不仅在总量层面上表现出十分显著的"超调式"震荡特征,而且"超调式"震荡特征有着显著的贸易国别差异性和产品类别差异性。综合分析后发现,本轮危机冲击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超调式"震荡与当代国际分工的演进以及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定位有关。据此得到启示:一方面,不应过分夸大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而转向所谓"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缓解危机冲击下贸易大幅震荡应从构建国家价值链入手。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2019年长三角地区与出口额排名前20国家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测度其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9年长三角地区林产品出口发展迅速,出口额不断扩大,出口主要集中于亚洲和美洲的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地区人口规模、进口国家森林面积、是否为内陆国家等指标是影响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长三角地区对不同国家的林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均低于0.50,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林产品出口贸易潜力逐年增长,贸易受阻但仍有较大的拓展增长空间。最后,本文对进一步提高长三角地区林产品出口经济效益和扩大国际市场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其中的服务贸易总额也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反观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口、出口数额,进口多、出口少,贸易逆差一直存在,而且随着贸易量的增长并没有改变,甚至逆差额度还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0.
郎采凤 《商》2014,(1):310-310,282
本文利用2005年1月到2013年6月份的102个月度数据对美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了实证分析。协整检验的结果说明,中国进口和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看,短期内中国进口与美国对中国出口间存在动态的修正机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则表明,在滞后8期内,中国进口与美国对中国出口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美国对中国出口是其从中国进口的格兰杰原因。考虑到近年来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中美贸易行业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我们认为垂直专业化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