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国家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实施和完善,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同时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步暴露出来,本文对这些影响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薛庆根 《生产力研究》2004,(4):113-115,12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过程中共有的现象 ,本文分析影响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和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 ,并对英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历史评价 ,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收入不均是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我们看到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正在加速.一些学者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然而,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并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及相应分析,认为那些负面影响其实是夸大了.相反的,我们看到这种转移带来的影响,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相似文献   

4.
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为长期性、艰巨性和政治性三大特征。这三大特征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艰难程度。  相似文献   

5.
6.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素质较低,再加上观念认识不到位,组织管理工作滞后,就业环境不完善等,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影响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广辟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强管理和协调,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7.
8.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转移规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今发展中国家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全社会生产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文章运用城乡人口比重预测法,对北京未来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20年内北京市农村大概需要转移3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但目前北京市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就业的需求,因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实施和完善,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同时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步暴露出来,本文对这些影响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五大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制的约束 ,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还不够充分 ,制约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 ,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质量 ,应综合运用城市化战略、工业化战略、产业化战略、组织化战略和知识化战略来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全方位、多产业、宽领域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采取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实现城乡平等就业,为农民进得采、留得住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切实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三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强化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这是基于以下原因:(1)随着物质产业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不断发育,客观上要求包括流通、服务在内的各项第三产业得到配套发展。目前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非常薄弱,特别是农副产品在储藏,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矛盾很突出.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各项第三业,如物资采购、技术研究、仓储运输.乃至教育托幼和其他社会服务还很不配套,很不  相似文献   

13.
李敏 《经济师》2014,(7):19-21
以城镇化引领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也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城镇化率虚高,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协调,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目前,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索刚刚起步,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于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至为关键。文章对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创新,加强定量研究,加强特定地域研究,加强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日显突出,本文从制度和政策、社会环境、政府职能、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等层面分析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能够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更可以增加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以肇州县劳动力转移现状为切入点,从转移人口、转移收入、转移结构等的角度分析并总结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转移体系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力素质偏低、用人单位重视程度差等问题,并从政策实施、农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角度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杜焕来 《时代经贸》2007,5(12X):17-18,20
计划经济体制人为地造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使农民逐步有了选择职业的自主权。本文用定量方法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和效益,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不同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慧 《经济论坛》2002,(18):14-15
近几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200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例达到4:1,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人口太多,占全国人口的70%,导致农民人均资源拥有率太低。因此减少农业人口,即农业人口非农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然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一、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所需时间及阶段性划分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就长期性而言,农村劳动力的份额由75%下降到10%,被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劳动力转移的标志。英国大约用了…  相似文献   

19.
20.
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有3个明显特征:一是第三产业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二是外出务工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增长因素;三是县域经济已日益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