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条件改革实践一而再地告诉我们,无论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丧失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还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都涉及国有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性。职工的流动性涉及职工就业机制,工资水平的形成机制,涉及劳动总成本和职工敬业精神,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基本因素,是释放国有企业活力必须解决的约束条件。中国目前实际存在两种劳动用工制度:未经彻底改造的计划用工制度和市场化双向选择的劳动力配置方式。后者所创造的效率往往是前者望尘莫及的。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由政府与企业一道解决企业冗员、办社会等弊端,是消化旧体制遗留问题、使国有企业取得平等地位的当务之急。因此,在要建立的新机制中,如何妥善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从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国有资产财务监管等方面论述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提出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快组建市(地)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加强中央企业财务监管等工作,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4.
5.
我国拥有一个总量庞大、比重甚高、门类庞杂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它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政府的职能和管理社会经济的方式必须转变。政府身兼社会公共管理者和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同一主体的政府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是体制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难题。一、政府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之间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政府如何转变管理经济的方式或模式。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总结了深圳国资国企改革的历史经验,剖析了当前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深圳下一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不久前透露,作为国资委管理央企上市公司的一个载体,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年内成立大有可能。笔者认为,李伟所言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实际具有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的性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进一步完善,成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当务之急是要智慧地解决好混合所有制经济操作实施的"技术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军号。纵观历史,国企改革及同步进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历了与政治周期相契合的十年一轮的一波三折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个十年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启动。当时,国有企业"吃大锅饭",冗员多、债务重,生产经营困难。于是,改革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企业内部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重组后的思考邵剑兵我国的国有企业重组,往往是重组前考虑得多,而对重组后的工作的重要性有所忽视,造成许多重组后的企业集团只有空架子,却无法推行统一的经营方式,各成员企业仍然各自为战,难以体现1+1>2的效应。我国国有企业重组后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裴青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1):14-15
日前,本刊特邀记者就“搭建国资、民资共融”问题访问了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信军。记者:对深化国资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你认为尤其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梁:我觉得有几个问题特别需要关注。第一个问题是人的问题,国企很难长期做好的根本原因是留不住人。企业一旦成功,就有大量外资、民资企业慕名求贤,国有企业对此的应对很慢,措施又不到位,优秀人才一旦离开企业,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就无从谈起。这个问题实际上引申出另外一个本质问题,就是国企在治理机制上存在着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另一方面,就是国企缺乏… 相似文献
15.
16.
17.
《广西经济》2007,(1):25-27
自治区国资委成立两年多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管好管活国有资产和做大做强企业,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企业国有产权改革和政企分开工作为重点,努力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有效运转的国有资本经营与预算体系、公平公正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切实可行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选拔任用和奖惩的激励约束体系,并不断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使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发挥了国有经济在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和做大做强地方优势及支柱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
民企与国企是有着不同的创业背景和历程、有着不同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甚至有着不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总之,有许多不同点,有时是矛盾的双方。谈民企参与国企改革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不同点、差异点寻找出共同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