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9,(12)
脱贫攻坚发展生产,实施农业产业化开发是主体工程。山西贫困集中分布的吕梁山区、太行山区脱贫攻坚发展生产的实践经验集中于:生态治理保护建设、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产生了新的转变;区域性特色农业产业化开发,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方式产生了重大转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正在构建。贫困地区发展生产产生转变的动力是:以科学技术组织生产力要素,引领支撑贫困地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关键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当前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很多,如何构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发展方式的概念、发展方式与经营方式以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内涵三个方面对农业发展方式进行理论分析,阐述河南农业发展方式现状与形成的原因。总体上河南农业发展方式目前还处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并已接近临界点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农业技术水平不高是河南省农业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的关键所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农业结构层次低、资源环境约束,限制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知识化和农业科技化水平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不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土地经营规模狭小等因素所致。最后提出加速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坚持创新举措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江阴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不开发区域”高效益农业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先导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区、体验农业经济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达到强县富民达小康的有效途径在于发展“龙”型农业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和农业企业,加速传统产量农业向现代效益农业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农业产业化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已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其必由之路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第一,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处于关键期,支持我国农业经济长期发展的人口禀赋、投资禀赋及自然资源禀赋等条件均发生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在增强科技驱动力的同时,积极发挥文化生产力的"引擎"作用。文化的核心是创意,科技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简称"双创")的耦合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因此,应从文化生态构建、创意人才培养、风险规避、组织化建设、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双创"驱动路径进行"顶层设计",以在统筹全国各地创意农业发展的较高层次上,寻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机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修正后的C-D函数,对我国1990—2011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进行测算。对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影响因素中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4年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速度有了很大提升。另外,农机动力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正相关作用,且效果显著;农机作业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虽具有正相关,但是作用较小,因此需要进一步促进农机配置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加速我省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对策赵忠勋,聂辰席,张春生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今后一个时期保证我省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按照河北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我们认为,加速我省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应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一、深...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化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荣 《经济师》2014,(2):24-25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发展方式的低碳化转变。文章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转变的外在必然、内在可能以及具体内外路径等方面进行剖析和研究,以期能比较深入地回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进行低碳化转变,能否进行低碳化转变,怎样进行低碳化转变等关键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入转变。  相似文献   

10.
陈永芝 《经济师》2012,7(2):216-2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陕西是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难题,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是陕西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农村科技人才严重匮乏,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等等。为了进一步认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加快甘肃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结合甘肃实际对制约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转变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新形势下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中国农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进一步了解湘西州农业发展状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对于在新形势下推动湘西州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大省摆脱发展困境的根本出路。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转变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制约因素,只有深入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当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两不三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指明了方向,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分析河南转交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河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探明了制约河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武转变的因素,最后提出了转变河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推动中原经济区跨越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2)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战略选择,是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战线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文章立足山东省济宁市实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应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着力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建设农业特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农业增长方式的现状及加快转变的建议□宋文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确保农业实现“两高一优”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在占有大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  相似文献   

18.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环节。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失灵、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制约、自然条件、原有政策失误等因素导致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不仅依靠市场和农民,还需要政府干预发挥积极作用。为保障政府干预的稳定、适度,作为政府干预之法的经济法应当规范政府干预行为,并确立相应的法律原则和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下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昭侠 《经济论坛》2010,(9):161-163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深入分析和正确把握这些新要求,才能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有针对性、更富成效。本文分析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探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提供了当前农村产业结构政策调整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20.
熊宁  朱捷 《经济地理》2005,25(6):864-867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文章建立农业增长方式模型,评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状况。通过分析农业要素生产率、要素投入弹性系数和农业产出增长集约度的变化来证实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农业增长的源泉。从资源配置的矛盾中分析农业发展的前景。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视角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