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高新庆 《中国金融》2007,(13):81-8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第八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上善若水”这句成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上善”就是最好的。“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的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水滋养与造福万物,给万物带来益处,却不与万物争任何名利,这才是最谦虚的美德。  相似文献   

3.
<正>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8月18日,北京,香格里拉。香港天泉鼎丰集团与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全面战略联盟签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来宾涵盖社会各界精英150余位,主礼嘉宾阵容强大: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熊垓智、天泉鼎丰集团鲜榨空气制  相似文献   

4.
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八个字中,前四个字摘自老子的《道德经》,后四个字源自《易经》。从逻辑上看,后四个字是对前四个字的诠释、延伸、补正。其前后四个字之合一,则表现了崇善重德的价值追求。在此,之所以要简释"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八字,缘于目前财政部正在全国财政系统倡导开展的"财政精神"提炼活动。我认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八字所体现出来的崇善重德价值追求正是财政精神之贴切映现。"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句,其意为  相似文献   

5.
文化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文化如山,能生万象而不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光辉灿烂,高尚文化和崇高理想自古以来就是引导人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肩负为国聚财、为民收税重要使命的地税部门如何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推动地税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是值得认真思考、积极实践的重要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2004年,棋圣聂卫平出席第三届西南棋王赛新闻发布会,一老记者突问:“请问聂棋圣能否用自己的围棋经历来解释本次棋赛的文化理念‘上善若水’?”老聂一脸茫然,老实坦承:“我很想回答您这个问题,可我确实不知道‘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还得先请教您。”老聂大庭广众之中,上善若水般的坦然,众人不禁热烈鼓掌。  相似文献   

7.
老子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其中对水的歌颂,成为千古不衰的美德的颂歌。老子以水喻道,赞颂了水的高贵品质。学习、借鉴老子“上善若水”的学说,以水利万物、为而不争、柔弱胜刚强、甘居卑下的品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营造和睦融洽的道德氛围,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增添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税数史思     
何强 《中国税务》2022,(12):77-79
<正>“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中国的老子坚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则断言“万物皆是数,数统治着宇宙”……在历史的长河中,数总能引发人的遐想与感喟。而说到数,就不得不提及税——一种天然与数结缘、汗青之上“记数”颇详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自然界由天和地组成,天地的和谐主要靠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一升一降,阴阳交泰,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达到天地和谐,生化不息.天地和谐主要靠的是水,上善若水,水可滋润万物、包容万物、融化万物、清洗万物,万物经水洗而净;无形之水则为湿,湿的特点是重浊粘滞,吸附性强,可将万物吸附于地面,大地厚德载物,可承载万物,包括雾霾.现今,由于水的严重危机导致水循环系统的破坏和失调.地面江河湖水枯竭、降水雨雪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地沙化,地面及空气湿度减少.地面水的匮乏,不能形成湿气,就不能上升为云雾,导致雨量减少,雨水不能清洗万物.地面湿气匮乏,则不能黏着和吸附雾霾,致使雾霾在空中飘浮,使自然失去了自净的能力,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就拿北京这几年来说,"好天靠风吹,蓝天不过三",最严重的几次雾霾都是靠雨雪或刮风消失的.京津冀是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地域,也是雾霾最严重的地域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言“上下同欲者胜”为“知胜之道也.”《孟子·公孙丑下》则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强调了团队中人心向背与取胜的密切关系,而人心向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关键在于“人和”,这一点在行政单位的等级秩序化管理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领导干部要以求“和”之心,在队伍管理、用人风气、以人为本上狠下功夫,打造团结和谐的“人和”之道,形成上下齐心的“同欲”之势,使整个团队心往一处、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事往一处做,方能突破困局,打破桎梏,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前贤先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格言。孔子曰:“民无信不立。”“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曰:“小信诚则大信立。”荀子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相似文献   

12.
说“一”     
说“一”●沈玉春“一”是汉字里最奥妙的文字之一。它可大,大到万物之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可小,小到一丁一点,一丝一毫……“一”虽小,小中见大;“一”虽大,大中有小。牵一发而动全身,观一斑而见全豹。所以,对于“一”,要“谨...  相似文献   

13.
新春伊始,开口不道“万福”,先发一通“牢骚”,未免有些不识时务。殊不知一年之季在于春,这正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时刻。回首往事,基层行处有“四怕”:一怕会海淹;二怕文成山;三怕报表多;四怕检查“连”。毋庸讳言,这“四害”(我们姑且称之为“害”)确实成了基层行处的莫大负担,程度不同地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四害”何以屡精不简,一再泛滥为害?追根溯源,不能不联想到一些领导部门与领导同志的思想意识、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上级开了会,精神需贯彻,我不开会将如何?一项新工作,省里发了文、我不发文岂非  相似文献   

14.
名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如果不给名字.就知道都是人.都具有一样的觉性。有了名后,说到一个人,就会想到这个人如何如何,而不是说这个人与其他所有人等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国际融资》2014,(1):76-79
推介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先贤庄子对天地大美的哲学思考,深深地启迪了裕固族著名画家郭正英。高山峡谷、溪流瀑布、雪山草地、沙漠戈壁、江河湖海、云丝雾影,皆为无可言说的天地大美!在山水画创作中如何“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庄子天下》)?如何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山水画审美最高境界?如何超越山水画审美的功利性“乘物以游心”且“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如何追求山水画“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天道》)?作为裕固族第一位中国美协会员的郭正英既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责任,又将其作为终身探索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段话科学地论述了生财、聚财、用财之道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金融如水     
金融如水。 老子曰: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今天,放眼社会,储蓄存款、办理汇款、购房贷款、投资理财,乃至买卖股票、代办收费、保险理赔……金融之水,百姓无不润其中,天下无不享其利。它帮你打开走向精彩世界的门窗,它帮你拉近通向现代社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注意看报刊的同志大概都能发现,每家报纸、杂志都开设有一些比较固定的栏目,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如《中国工会财会》开设的“工作研究”、“经验交流”、“编读往来”、“理财之道”、“文化长廊”、“财会之窗”、“财会动态”等栏目。这些栏自容纳稿件多,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方方面面作文章,就有写不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资》2010,(23):I0018-I0018
走进中环水务,我们随处可见与水有关的装饰。公司前台"以水为师"的警句,异常醒目。三个会议室也被命名为"治水"、"若水"、"乐水",分别用于展示公司项目、社会责任和员工活动的精彩照片。楼梯回转处,"上善若水"的名句于古朴处显露出时尚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 《银行家》2007,(6):140-142
朋友与信朋友相信到什么程度,关系的深浅便到什么程度。不做朋友则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负责。交情到什么程度,就负责到什么程度。朋友不终,是很大的憾事;如同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妇之间处不好是一样的缺憾。交朋友时,要从彼此心性认识,做到深刻透达的地方才成。若相信的程度不到,不要关系过密切了。朋友之道,在中国从来是一听到朋友便说“信”字。但普通之所谓信,多半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