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爱情的结局可能是好聚好散吗?
华为和3Com公司用行动做了肯定的回答:8.82亿美元买断了两者三年的感情,孩子H3C归3Com公司。 相似文献
2.
合资近2年,这家华为旗下最重头的合资公司是如何运营,又将走向何处?华为3Com第一次被关注是2003年11月成立时,那场著名的“思科诉华为”官司就在当年10月1日以双方签署和解协议而告一段落。而在官司过程中给华为很大支持的美国3Com公司则与华为合资建立了这家公司。到今天,这家合资公司已经运营了近两年时间。然而,当它再次被关注时,却是因为一条从海外传来的消息:3Com公司对外宣布该合资公司在2004年亏损1450万美元。面对亏损消息和由此带来的猜测,华为3Com却始终保持沉默。这与母公司华为对外界一贯保持的低调风格相契合。 相似文献
3.
4.
“定量的思维,在过去200年里取得了成功,那是因为世界从农耕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而工业社会是定量的社会。但如今,世界进入了信息社会,中国人的定性能力又开始有优势了。” 相似文献
5.
未来三年,中国3G手机。上网卡等终端产品的出货量将在4000亿元左右。这对于亟待迅速扩大中国市场份额的华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6.
<正> 战功卓绝的华为"狼" 我们先看看华为"狼"的惊人战绩吧:一个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用了短短的13年的时间,在中国造就了固定资产超过26亿、年销售额达220亿、利润为29亿(2000年)的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员工总数已达到16000人,85%的员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人员构成更颇让人感到 相似文献
7.
对已经国际化的华为而言,是时候考虑变得让人喜欢一点的时候了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作为一个记者,很难喜欢上华为。但从纯商业的角度看, 我却又找不出不佩服和尊敬它的依据。它的成长在民营背景的企业中无人能比,成立16年便成为年收入78亿美元的大型企业(2006年数据),却几乎没有借用大规模的并购; 相似文献
8.
一、并购案始末2007年9月28日,中国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宣布双方合组公司,并斥资22亿美元共同收购曾经显赫一时的美国网络设备公司3COM。按照收购要约,华为将以44%的溢价持有3COM公司16.5%的股权。 相似文献
9.
27亿美元,惠普收购3Com。从金额上来看,这远算不上一桩惊人收购,但还是引起轩然大波。事实上,这个源头还得回到思科。它先伸手捞过界,打到了惠普的地盘。作为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思科的设备和软件产品主要是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路由和交换机等,而惠普则提供服务器,同时长期经销思科设备,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对现年64岁的郑达玉来说, 他的中国使命似乎已经结束了。如今郑达玉安坐在韩国家中,独自观望着那一片广阔的汽车市场——中国,他在两年前豪言要成为中国前五名汽车厂商的“野心”,是否已深埋在心底? 媒体在对郑达玉离职的一片热炒中,大都把原因归咎于他对起 相似文献
12.
18年前,华为总裁任正非提出“10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份”。虽然从追赶到跟随再到超越的过程,超过了10年,但今天的任正非和华为基本算是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经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增长模式需要转型、升级,但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还是有持续增长的潜力的。但无论如何,要学会正确对待坏消息。以华为为案例,看直面坏消息的心态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如何让一家企业一次次避免灭顶之灾,并持续、稳定成长的。 相似文献
16.
17.
<正>狼文化和人文化可以说是对立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需要铁腕的强力,更需要温情的颂歌,或许两者合而为一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狼"文化:企业造就群狼任正非曾归纳过狼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相似文献
18.
19.
半岁TCL阿尔卡物、1岁华为3Com、2岁富士施乐中国、3岁索尼爱立信……1 1=3的企业形态,是全球化的一种必然产物,是一种合理而深刻的“企业优生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