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红莲 《商业时代》2011,(24):51-52
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欧元、日元面临维持其地位的巨大压力,其他货币目前都难以担当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从国际货币的职能出发,指出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多极化来维持平衡发展,并以国际货币的职能为标准来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现已成为必然趋势,并形成相动关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而人民币国际化在内外动因的作用下,面对基本条件欠缺和国际化程度较低的现实,尚需要通过层次深化的三个阶段和空间扩展的三个步骤方能走完整个历程。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虽然失去了霸主地位,但仍然在各国国际储备赁币中占较大比重.单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穗定,形成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并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呼声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借鉴历史经验,从其他国际化货币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人民币可以借鉴日元等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采取谨慎、渐进、有序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声音越来越热切,本文通过对英镑、美元、西德马克、日元四种货币国际化全过程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货币国际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差距缩小,人民币有望成为即欧元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又一重要支撑,成为比欧元更具潜力的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应保持政策稳定,在"周边—区域—国际"路径目标下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货币的货币职能视角审视日元的国际化进程,可以看到:日元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陷入“去美元化”困境;在国际投资领域,形成了对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货币的依赖;在国际储备层面,日元汇率的无方向性,使日元丧失了他国对其作为储备货币的信心。日本央行对于处理资产泡沫与通胀温和之间货币政策的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也就此丧失了日元进一步国际化的黄金机遇。同在东亚崛起的国家,中国与日本在货币崛起阶段有着深刻的经济体量、经济结构、地缘政治、文化根基、外部环境等的相似性,和经济结构、战略视野等的不同之处。鉴于人民币与日元国际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相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高度可比性,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来看,未来多元竞争国际货币格局将成为现实选择,国际金融监管将得到加强,双边和多边的区域货币合作将深入发展。从需求、规模、流动性、稳定性四个维度来综合判断,到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将超过英镑和日元,形成以美元为核心,欧元为关键挑战者,人民币、日元和英镑外围竞争的国际货币竞争格局。到2030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将达到欧元水平,将形成美元为核心、欧元和人民币为关键挑战者,日元和英镑外围竞争的国际货币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已滞后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本文选取了美元等七种主要国际货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货币国际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结果表明一国经济实力、汇率波动程度和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该国货币国际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文章指出,提高我国经济实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牙买加体系自1976年创立至今,一直为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使用,其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获取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不对等,整个货币体系的决策机制偏向于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等问题。因此,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实行改革势在必行,应加快推进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大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货币逐渐形成后,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货币的概念理论,使得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改革进程不断推进,进而推进了国际货币竞争背景下数字化的新发展。在数字货币持续发展中,稳定币将主要国家货币作为锚也在发展中,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很大的冲击。由于未对这种形势进行有效应对,各国央行不断放开对数字货币发行的限制,数字货币在未来的竞争中会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重塑。当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推动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在支付清算和跨境流通层面发挥积极效用的同时,增强人民币使用的外部吸引力,可以更好地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一场次贷危机席卷整个美国,并在2008年9月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领域普遍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是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因此,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为必然.本文将提出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未来演化路径的构想,并分析该演进路径形成的机理和原因-短期内,美元单-货币霸权仍将一定程度的延续;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多元化;而在长期,超主权国家货币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最后,据此提出我国的应对建议,即通过对外寻求亚洲货币合作、实质性参与中国东盟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设,对内发展国内经济,降低对外依存度,满足成为国际货币的两大条件,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卜俊飞  朱蕾 《商》2014,(17):50-53
本文首先分析了三种主要货币的国际化历程,以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相应的借鉴,然后从货币的三种基本职能角度出发选取相应指标来衡量国际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从中发现人民币的差距。接着,我们专门从人民币的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可选择的途径,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衡量指标以及当前主要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应当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由市场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不是一味追求人民币国际化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4.
货币国际化就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民币必须走向国际化,而且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国家规避金融危机,央行享有发行国际货币的“铸币税”,外贸企业减少风险以及人民币争夺亚洲货币事务主导权。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抓住当前人民币升值的绝好时机,积极地在海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从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崛起奠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中国经济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依据,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保障。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人民币国际货币战略,这包括外汇储备战略、汇率战略、金融体系战略等,它将有利于确立未来中国的世界经济强国地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货币改革政策也在我国不断深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也关乎着世界金融机构的整体变化。既关乎着我国市场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有量和中国在世界中的“话语权”,又关系着世界金融体系的整体格局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动态。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分析,阐述笔者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而现在我国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做的努力都是顺势而为。中韩货币互换协议一直是中国货币互换协议的领跑者。本文通过分析中韩货币互换协议签订的背景以及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货币互换协议的意义以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笔者认为货币互换协议本质是维护双边金融体系稳定,促进双边贸易,而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我国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最终在其他各种因素影响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国际货币的概念及其货币国际化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并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流通、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以及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限制正在逐步消除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人民币在区域化和国际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伍玉欢  王艳美 《商》2013,(7Z):83-83
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呼吁改革世界货币体系,改变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经跃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人民币互换协议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致富时代》2014,(2):1-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很多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之一就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适合全球经济发展。新兴市场占据全球经济很大比例,但全球货币体系还是过去几十年前以美元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带来的问题是只有美元可作为储备资产。很多的新兴国家为了防止金融危机,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尤其是美元储备。但是,当美国出了问题以后,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就有很多钱流入新兴国家;当美国复苏了,这些钱又流出去,这在过去几年对新兴国家的宏观调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