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标准议题是"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谈判最有争议的议题之一。鉴于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实践在处理劳动标准问题方面已经积累比较成熟的经验并且对其他谈判方的贸易协定实践形成较大的影响,可以认为谈判主要是这三个国家的既有实践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妥协,并在此基础上达成能够为其他谈判方所接受的方案。目前谈判事实上围绕要求最严格的美国建议文本展开,TPP劳动标准规则的内容因此将主要取决于美国对其既有实践的让步程度。尽管如此,其他谈判方可以通过弱化义务和授权争取有利于本国的谈判结果。  相似文献   

2.
历时超过五年谈成的TPP劳动章除遵循2007年美国两党协议达成的新贸易政策外,还充分回应了2015年美国的《贸易政策议程》与《贸易促进法》对劳动标准问题的关注。TPP的劳动标准内容呈现"体系性扩张"、"突出特别关注的区域和事项"、"应予内化的劳动标准之扩容"、"国别实施计划双边化与早期化"、"制裁机制更为严格"等七方面特点。基于中国对TPP倡议所持的开放态度,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必要首先借鉴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家的谈判经验,在厘清不同的TPP劳动标准条款对中国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强化共识,锁定严重分歧的仲裁和制裁领域,通过"穿靴戴帽",争取进一步的弱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推行TPP对两岸ECFA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在国际经济政治变化格局中把握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分析了美国亚太战略调整趋势和推行《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计划》(TPP)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影响,深入研究ECFA可能面临的挑战,从大力发展ECFA、应对台商转移投资和探索两岸经济与TPP相连接的法律途径的角度提出中国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是由美国主导,12个邻太平洋国家参与谈判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被认为是当今最全面和最重要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TPP协议最终于2016年年初得以十二国一致同意,其全覆盖、宽领域和高标准的特点给国际多边贸易树立了新风向,也给最终没有加入的中国带来了在知识产权、农业生产和国有企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应该树立开放和积极的心态迎接危机,在追求自身发展完善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共赢的多边贸易建设。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宣布参加TPP谈判以来,其国内的相关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日本参加TPP谈判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出口机会,振兴国内低迷经济,强化日本与美国同盟关系,改变贸易自由化落后局面等。然而,日本加入TPP谈判使本已艰难的谈判进程更加复杂化,不仅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问题很难获得实质性突破,而且也将进一步加大日本与TPP各国之间的谈判难度。  相似文献   

6.
国际劳工标准是一种规范全球范围劳工事务的制度。经济全球化导致劳工标准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发达国家采取了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方式推进劳工标准的实施,并在地区层次和双边层次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全球层次的谈判则陷入"囚徒困境"。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劳工标准领域博弈的结果。中国在劳工标准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去年12月26日在日本政府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上表示,希望2010年前与中国、韩国和东盟分别签订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基础的经济合作协定,建立统一的东亚贸易经济圈。日本希望通过统一投资相关制度,促进亚洲的实质经济整合,争夺东亚共同体构想主导权。  相似文献   

8.
《商》2015,(49)
《TPP》谈判协议已取得相当大的阶段性成果,其中的版权与相关权部分的规定,提出了高于TRIPS协定的规定,甚至在某些方面高于美国国内法。本文拟通过对《TPP》谈判协议中的版权与相关权的规定的探讨,分析其中的高标准化、全面化、美国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厝琼  唐琼 《商》2014,(52):98-98
自2008年2月以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下文简称TPP)在美国的积极主导下不仅被授予了政治和战略寓意,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演变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最为引人瞩目的推进路径.面对深受TPP影响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中国积极调整自身的经济外交战略来迎接挑战.在2014年的APEC峰会上,我们处处亮剑,主动出牌,表明了中国国际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倪月菊 《中国市场》2013,(15):34-36
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上台不到3个月就于2013年3月15日正式对外宣布日本将参加TPP谈判。日本参加TPP谈判的动机主要体现为:强化日美同盟关系、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关注"国家经济利益"。日本两大利益集团在对待TPP的态度上是明显对立的,经团联积极推动,农协则极力阻挠。为尽早达成TPP谈判,美国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谈判的标准,从而减少谈判的难度。为此,中国应采取果断对策:一方面加强与美国的沟通,通过双边关系的发展,缓和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增加伙伴,加快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步伐,争取把TPP可能带给中国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亚太地区经济贸易中目前最受关注的协定,会推动亚太地区的一体化与和美国的联系,本文将探讨其发起过程、最新进展和主要议题,通过分析美国引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原因,来最终分析中国可能面对的情况,并最终给出中国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奶制品为例,选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的奶制品生产国和贸易国,通过分析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奶制品的规定,深入研究具有生产优势的国家、高补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种不同类型国家在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谈判中所采取的谈判策略,以期对我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世贸组织千年回合谈判的背景、议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贸组织千年回合谈判的背景与期望目标当今世界经济正在通过资本和劳动的全球化、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革命而日益全球化。世界经济的相互依靠日益加深,使得企业在寻求扩大其生产要素价值的途径时,不再考虑自然边境的障碍。随着1995年世贸组织的建立和运行,贸易自由化向纵深发展,不仅使货物,而且使资本、技术、服务和人员跨越国界流动的自由度加大。其结果是拓宽了国际经济传递渠道,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互动作用,一国的经济变化更能直接影响到它国的经济发展。在上述背景下,世界贸易秩序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原关贸总协…  相似文献   

14.
正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是由美国主导,12个成员参与的自由贸易协定,其谈判成员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约占全球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三分之一,协定一旦达成将对亚太地区产生重要影响。美国主导TPP谈判后,试图通过"全面覆盖"原则将TPP塑造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中国与巴拿马签订自贸协定的消息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热议。中巴两国经贸往来已有一段时间,但是距离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仅过了两年有余,就已经果断决策,快速进入了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阶段,这无疑展示出两国致力于维护长期稳定双边关系的美好愿景。本文结合时事背景,着重归纳并梳理中-巴自贸协定谈判的进展情况及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提出了“以改革促开放”,“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同时明确了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是实现“以改革促开放”的重要手段。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同美国、欧盟积极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相似文献   

17.
TPP的达成必然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因为中国未雨绸缪早就对TPP作出全面应对,而且在TPP达成后又制定了许多新措施。中国对TPP的应对之策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大力推进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的签订。二、积极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四、主导成立亚投行。  相似文献   

18.
<正>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已经基本完成,双方将在今年6月签署一项“雄心勃勃”的自由贸易。这将是中东和美洲国家之间的一个重要的FTA协定。据参加与海合会谈判的巴西代表阿塞拉尼安透露,这项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十分广泛,将涵盖双方90%以上的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以及服务和投资领域。阿塞拉尼安指出,本次谈判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3)
2015年10月5日TPP谈判宣布完成,被外界认为是美日联合遏制中国的协议。TPP参与国为12个,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达40%,超过欧盟。TPP的成立无疑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重视地理标志问题的谈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认为,无论未来决定采取哪种形式,必须重视该制度对发展中面员国内法律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建立该项制度应当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多边通知与登记制度,不应给各成员行政机关造面较重负担,且应体现各成员国内法律保护范围和保护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