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一叶真正地理解、懂得母亲是在自己也做了母亲之后。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父亲在城里工作,我这个虽是吃着商品粮而实实在在生活在乡里的孩子经常被村里的大人戏弄为“黑人黑户”。由于父母以感情作为纽带的婚姻基础,母亲的命运也在感情的颠簸中摇荡不定,...  相似文献   

2.
信念的力量     
他出生在纽约大沙头贫民窟的一个黑人家庭,从小是在贫穷歧视的环境中长大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正是嬉皮士流行的时  相似文献   

3.
1946年8月19日,在美国阿肯色州南部黑人居住带的一个偏僻小镇霍普,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他就是当选美国五十二届总统的比尔·杰弗逊·布莱恩第四。比尔出生前的三个月。他的父亲不幸在经商归来的途中翻车溺水身亡。比尔的母亲因丈夫死后无力养家,便把小比尔托给自己的父母抚养。比尔的外祖父和舅舅对他的童年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从外公那里学会了忍耐和平等待人,而不管他的肤色如何。”比尔这样回忆:“我从巴迪舅舅那里学到了说到做到的男子汉气概。”比尔4岁时,他母亲与第二个丈夫罗杰·克林顿结婚。7岁时,比尔随母亲和继父迁往温泉城,并正式改姓克林顿。克林顿的继父嗜酒成性,每次喝醉便大发雷霆,双亲因意见和秉性不合经常发生激烈冲突,最终,这个家庭开始走向解体。坎坷的童年生活,逐步使克林顿形成尽力表现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决定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取决于家庭中女性的思维模式。因为女性在家庭中身兼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角色,对家庭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女工组织作为企业联系广大女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带领女工开展和谐家庭建设的主力军,在和谐家庭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女工组织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特殊作用,笔者根据公司和谐家庭创建的实际情况,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心中的世界     
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一次,有人问他是如何取得如此骄绩的,布拉格沉思片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布拉格出生在一个平常的黑人家庭,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穷困潦倒,勉强够温饱。他非常自卑,看不到生活的一点希望,学业颓废,小小年纪,整天只知道自暴自弃,怨天尤人。  相似文献   

6.
家和万事兴     
母亲今年八十岁,仍眼不花、耳不聋,身体硬朗。据母亲讲,60年前,当她第一次踏进夫家大门时,面对家徒四壁的现实,只有18岁的她心中便“凉了半截”不过,正是那一刻的坚持,最终让勤劳、朴实、善良的母亲在家庭中收获了一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正一座浪漫的树屋,穿行在花园中,庇护在树荫下,为轮椅上的母亲,提供舒适宽敞的空间和惬意的花园式居住环境。需要依靠轮椅生活的母亲在忙碌的生活中越来越被局限在原来的砖砌小屋中。为了让这位母亲方便的接近花园中自己喜爱的葡萄藤、树木、以及花花草草,建筑师在花园里增建了一座与原有建筑无缝相连,又直接深入花园并且不破坏花园整体感的新房屋。树屋是为了一个忙碌家庭里靠轮  相似文献   

8.
自己的选择     
裳迪 《财会月刊》2010,(10):I0026-I0026
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勤劳的家庭。桑博是这个家庭中最小的孩子,只有8岁。每天早上上学前,桑博的母亲都会用甜美的声音叫醒桑博和他的哥哥姐姐:“早上好,孩子们。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文学作品中,黑人奴隶是非常重要而且对美国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组成部分。无数的美国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对黑人奴隶进行了刻画,这当中有几类颇具代表色彩的黑人奴隶形象,文章即是结合美国黑人文学作品,对这几类典型黑人奴隶形象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她们是母亲,有着普天下所有母亲对孩子的慈爱和柔情;她们又是老板,正在开创自己的事业,有着创业者的种种艰辛和不易。处在生活和事业夹缝中的妈妈老板们,在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兼顾好生意和家庭?让我们来倾听她们的故事,从她们的苦涩和甜蜜中汲取经验。 ——主持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中,丈夫的经济收入理应比妻子高。如今,妻子收入比丈夫高的家庭比比皆是。国人戏称这样的家庭为“高薪太太穷丈夫”,并将这样家庭的女性称为“薪好”太太。然而,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和母亲,三十多岁的“薪好”太太。在为家庭带来高收入、承受巨大职业压力的同时,还不得不分心照顾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非常关注黑人女性的生活条件以及她们在白人社会中的抗争意识.她的代表作《最蓝的眼睛》描绘了黑人女性内化白人的思想最终导致她们悲剧的命运.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文中分别阐释了四种不同女性人物对白人思想的内化而带来的后果.她们有的人本身受白人审美价值观的影响而成为白人文化的拥护者、受害者抑或成为反抗者.无论是莫琳·皮尔这样的白人文化的模仿者,还是佩克拉的母亲波琳和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杰拉尔丁这样的白人文化的拥护者,她们都将是白人文化霸权的受害者.而女主人公佩克拉由于深受美国白人审美文化的影响,成为了白人霸权文化的囚徒,最终导致她人生悲剧的发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方面都存在着毁灭性地打击,从而让她们失去自我和丧失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的绝佳机会.这给予我们以警示:只有像迈克提尔夫人以及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三个妓女一样,尊重和继承黑人民族的光荣传统,才能更好地抵制住白人文化霸权的侵蚀,从而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3.
典型的中国家庭分工中母亲通常较多地承担照料子女的责任,尤其在子女升学前,母亲往往会加大时间、精力的投入,因此可能不得不承受一定的劳动损失。本文从就业概率和劳动时间两个维度对此进行了论证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子女升学压力会使母亲的就业概率降低4.47%、周工作时间减少3.26小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子女升学压力给母亲带来的劳动损失。进一步分析表明,母亲劳动损失主要发生在子女中、高考阶段,数字普惠显著地缓解了子女面临中、高考阶段压力时母亲的劳动损失,即中年女性群体能获得更多的补偿。本文补充了对隐性家庭教育投资的研究,验证了数字普惠对女性群体的惠及作用,从而为数字普惠金融和女性劳动供给决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近期,云浮市审计局召开会议,发动全体干部职工踊跃捐款,援建贫困母亲安居房。 据统计,云浮市需要援助的单亲母亲家庭有1212户,当中有175户仍居住在危房、泥坯  相似文献   

15.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取材于黑人生活,关注黑人所遭受的压迫,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文学批评家的关注。2012年,莫里森出版了她的第十部长篇小说《家园》。和以往的作品一样,这部作品依旧关注黑人的命运。本论文采用存在主义理论中的异化,世界是荒谬的,和自由选择对《家园》这部作品进行解读,深刻体会黑人们所遭受的压迫,了解他们是如何在危机中生存的,以及如何面对危机以及他们所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丁月 《新远见》2013,(11):76-77
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为精神疾病患者带来巨大安慰。我于1965年农历十月二十日出生在江苏淮阴(现为淮安)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高级农艺师,母亲是一名工人。从小时候起,父亲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母亲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7.
不变的情缘     
许多认识我、了解我的人这样说:你和会计真有缘。确实,会计,这一艰苦而又充满魅力的职业,将是我此生不变的情缘。从步入大学校门,神圣的《会计法》和“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个美丽的等式伴随我已有17个年头。从小,我就在有着浓厚会计氛围的家庭中生活。母亲是一家食品企业的会计。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要数母亲噼噼啪啪的算盘声。母亲的算盘在她所在的行业中是赫赫有名的,看母亲打算盘简直是一种享受。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算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小学二年级时,我因打算盘成了学校的名人。有一次,我在家练习打算盘时,邻居听…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也是一名普通的财会人员。和天底下的所有母亲一样,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长大以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工作顺利,家庭美满。在当今这样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他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的烦恼、诱惑和挑战,我希望他能渐渐学会理性、客观地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学会冷静、从容地穿越人生道路上的险滩与暗礁,无论得与失,都能始终保持平和淡定的心态,努力实现他对自己、对家庭和对这个社会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周礼 《中国就业》2013,(1):64-64
他出生于密西西比州一个黑人家庭,由于家中兄妹众多,加上父母收入低下,他们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以至于年少时他想买一辆自行车也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不过,贫困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丧失信心,反而让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  相似文献   

20.
热心女孩,在送花中邂逅商机 1981年,孟菲出生在青海西宁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9岁时就在全市小学生绘画比赛中拿过大奖.高二那年,在机械厂工作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家庭经济支柱轰然倒塌.后来母亲硬是靠经营一个小小的水果店,供她读完了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