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企业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经常的使用的工具之一。通过对企业信用证在国际业务中使用现状的描述性统计,指出了企业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风险防范缺失或者不到位。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信用证结算风险的研究,并指出了研究中还可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刘树信 《大经贸》2006,(8):68-69
信用证是当今国际贸易中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结算形式,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相互不信任的矛盾,并且使双方在结算的过程中获得资金融通的便利。在我国,信用证也是进出口业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但是,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时,出口商也有许多风险,如:信用证的真实有效性;进口商和开证行的资信风险;信用证具体条款隐含的风险等。出口企业应该引起注意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肖翔 《现代商业》2013,(6):102-102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结算是最为常见的货款结算方式之一。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国际贸易的开展带来了便利,熟悉国际惯例在国际商务中的应用,提高警觉,防范各式各样欺诈手段和方法,以确保交易安全。使企业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结算作为目前国际贸易主要结算方式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信用的担保作用使贸易双方更加安心,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信用证结算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结合一则上海某贸易公司服装纺织品出口案例,分析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常见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用证结算风险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5.
陶然 《上海商业》2022,(6):208-210
随着信用证结算方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信用证在为出口企业贸易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和规避风险的同时,由于相较于普通结算而言,环节和参与者较多,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因此,在单证贸易中,企业要自觉加强对信用证结算相关风险的防范,深入了解相关风险。防范信用证结算风险的一般措施包括:使用福费廷及延期保理转移风险、业务流程再造、事后挽救措施、控制合同风险、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转移风险、加强企业员工信用证相关的综合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普遍接受的国际结算方式就是信用证、托收和汇款。除了汇款、托收、信用证作为主要结算方式以外,国际保理和银行保函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国际贸易和国际承包工程结算中。因为信用证具有开证银行承担着第一性付款责任、信用证独立于所依附的合同之外、业务处理是有关单据而不是货物等特点,仍然牢牢占据着国际贸易结算的主导地位,但采取信用证结算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信用证业务的几种典型风险,并且针对不同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以供进出口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结算工具之一,信用证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和使用,但受国际贸易惯例、国内立法、司法效率、诚信体系等因素尚不完善的影响,使用信用证进行结算仍然存在许多风险。通过分析信用证属性和特点,特别是信用证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控制点,从立法、司法、银行和企业四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出口贸易中的国际保理与信用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磊 《中国市场》2010,(19):36-3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口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保理业务作为一种成熟的贸易融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我国的国际贸易中传统信用证方式的采用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因此,深入研究国际保理与信用证的优缺点,对我国的出口商在贸易实践中理性选择结算方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两种融资结算方式——国际保理和信用证展开分析并加以比较,以期能为我国的出口企业合理选择结算方式、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现在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除了价格竞争之外,结算方式也成了一种重要竞争手段。企业在对信用证结算的管理及运用中,防范风险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对企业在交易中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入世以来,中国外贸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信用证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对跟单信用证结算中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如何有效地避免结算中的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出口企业信用证结算对国际惯例的适用与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企业必须以国际惯例UCP600作为业务准则,善于充分利用其相对UCP500实质变动中对受益人的利好条款,并在信用证业务操作中把握其具体规定,以确保安全、及时、顺利地收取货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外贸中小企业国际保理中的困境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保理是国际贸易中一种新兴的结算方式,可有效解决出口贸易融资难题,有效降低货款回收风险,对促进我国外贸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供给和运行环境存在很多问题,挫伤了我国中小企业开展保理业务的积极性。为破解困境,既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从法律上积极应对,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信用管理法律体系,加强对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认识,规范保理收费,建立商业银行分担风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结算最新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国际结算方式正在悄然发生一些改变,如传统上占重要比重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正在逐步衰退,让步于托收或汇款结算方式;国际结算中的混合结算方式日趋增多;国际结算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结算的汇率风险不断加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日趋普遍等。文章研究了这些最新变化趋势的原因、风险及对策,为广大对外贸易企业安全开展国际贸易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证是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信用证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由于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对单证作表面的审查,而不审查货物,就使得一些不法商人有机可乘,利用信用证的这一特性进行诈骗活动。本文简要分析了信用证的特点、信用证欺诈的种类,并对在发生信用证欺诈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法律救济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信用证作为传统结算方式的一种,依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信用证结算方式本身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使得受益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安全、快速地收回货款。受益人应在交易前期做好资信调查及目标市场调研,设置完善、协调的交易合同条款,及时催开信用证,做好备货与装运、审证和改证工作,及时交单,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6.
出口押汇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一种重要货款结算方式,目前实务界对出口押汇的法律性质存在不同看法,甚至存在着模糊认识。本文认为,无论从国际惯例还是从国内相关法律的角度分析,出口押汇都应为一种票据转让关系或权利买卖关系,而且是一种附有较大程度清偿保证的票据转让关系。将出口押汇叙作质押关系或借款关系,不仅不符合有关信用证结算方面的国际通行惯例,也背离了我国《担保法》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而且还因法律关系的混乱、操作程序的不规范较易引起有关当事人的纠纷,并使银行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边贸易和国际货币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对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按三个发展阶段对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及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可能性。认为,当前美元仍应是我国对外贸易首选结算货币,但我国应积极扩大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的计价结算,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人民币在远洋贸易中计价结算,以降低国际贸易的汇率风险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风险的BP神经网络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过程,其风险评价的准确度关系到项目投资的成败,国内外相关评价方法很多,但在体现其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近年来兴起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具有信息分布广、容错大的特点,适于信息残缺或推理规则不确定的环境,另外模型中的权重是通过样本学习而形成的,不需要对各项指标确定权重。本文对BP神经网络在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国际供应链发展动因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国际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动因,以及国际供应链风险进行了分析,以使中国企业主动利用国际供应链,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进口B2C跨境电商商品质量风险的有效评估是实现高质量监管的基础。文章基于进口B2C跨境电商活动全流程监管,对涉及商品质量的境外采购、仓储物流、平台销售、商品售后四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构建了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指标体系、风险度量、风险等级划分以及风险原因追溯五个部分的进口B2C跨境电商商品质量风险评估系统,并以杭州市进口B2C跨境电商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进口B2C跨境电商企业的风险点主要集中于供应商资源、商品溯源、售后保障、商品质量标准认知四个方面,且不同规模企业的商品质量风险存在异质性。据此对企业和政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