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从需求和供给两层面分析我国1978—2008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驱动与制约。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政府举债能力影响下,就业规模增长,大量富余人员走向劳动力市场,由不可测度的生产力变为可测度的生产力,扩大了潜在税基;城市化规模扩大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重要正向驱动因素,而人口规模和对外开放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间呈显著负向关系。我国的公共支出规模在长期内要以就业增长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居民消费是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在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是否能够降低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的预期。本文对湖南省1990~2012年度城镇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储蓄和财政民生支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居民消费与收入、储蓄和财政民生支出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财政民生支出的增加并未带动居民消费增长。而这种"挤出效应",根本上源于我国改革进程中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拉动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则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可以从消费的角度进行衡量.以收入为自变量的农民七大类消费品支出函数模型可以评价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相对供给效率.经过实证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发挥出的效用水平低于私人属性产品供给发挥出的效用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中最短缺的是交通通讯,其次是医疗保健,然后才是文化娱乐教育服务.这反映出农民目前公共产品需求中的发展型和物质型的需求意愿强于精神型的需求意愿.  相似文献   

4.
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AR模型,以预算外支出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的代理变量,系统分析了政府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政府非税收入使用、政府消费支出、政府公共投资(包括转移支付)与GDP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分析认为,政府非税收入使用、政府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为正,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安翔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93(4):41-44,67
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现有研究,无论是总量研究还是结构研究都没有从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对我国1989年~2003年的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验证了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结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性质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公共部门要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投资,为经济起飞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民族地区1995年以来12年的各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归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归并后的各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我国民族地区事业支出对GDP增长呈负相关,其余各项财政支出对GDP增长呈正相关。现阶段民族地区财政应进一步加大教科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适度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农业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继续适当控制事业费支出。  相似文献   

7.
公共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增长中占有一定的贡献额,国内外学者对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很多研究。本文通过建立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计量回归模型,对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现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越来越大,支付形式复杂多样。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不仅较大程度地调整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且重新定义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之间的边界,扩张了公共部门,并在决定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本文建立了探讨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规模扩张之间关系的一般模型框架,并通过分析中国的财政实践对相关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从总体看,财政转移支付会引起地方政府支出的扩张;较之于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呈负向关系,说明其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影响程度小于专项转移支付;同时,相对于地方自有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更加刺激地方政府扩大支出;另外,出于吸引外来投资的压力,地方的开放程度愈高,公共支出规模愈大。  相似文献   

9.
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支出可分为一般性公共支出和专项扶贫支出。根据2002-2008年中国贫困重点县的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模拟21世纪以来政府一般性公共支出、政府专项扶贫支出、农民自筹生产支出等各自对贫困县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贡献情况。实证发现,政府专项扶贫支出按类型看,扶贫发展资金绩效最好,贴息贷款绩效最差。专项扶贫支出按投向看,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不显著。一般性公共支出投向农业、科教对经济增长和减贫的作用都显著正相关。必须及时调整政府公共支出的投资方向与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支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减缓贫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支出可分为一般性公共支出和专项扶贫支出。根据2002—2008年中国贫困重点县的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模拟21世纪以来政府一般性公共支出、政府专项扶贫支出、农民自筹生产支出等各自对贫困县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贡献情况。实证发现,政府专项扶贫支出按类型看,扶贫发展资金绩效最好,贴息贷款绩效最差。专项扶贫支出按投向看,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不显著。一般性公共支出投向农业、科教对经济增长和减贫的作用都显著正相关。必须及时调整政府公共支出的投资方向与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支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减缓贫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共工程支出既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公共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财政作为公共工程的投资主体,为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刺激经济的增长作出重大贡献.但从整体上看,公共工程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努力实现公共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实行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完善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制度,是加大公共工程支出和提高公共工程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由公共支出提供和维护的基础设施、法律、国防等公共物品可以显著地改进交易效率,但现有文献关于公共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解释中却普遍缺乏对交易效率的讨论。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考虑改进交易效率情况下的公共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公共支出通过改进交易效率和提升劳动效率而作用于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最优税率正是该国公共支出的这两大功能和私人资本争夺资源时的最优折衷,而税收收入在生产性支出和提升交易效率支出之间的资源配比则决定于两类支出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大小。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国与国之间的宏观税负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从经济发展阶段、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判断,我国的宏观税负与变动趋势比较合理。从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来说,我国的宏观税负并不高。从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的关系度量,个别纳税人和税种的税负有降低的必要。从税收与非税收入的搭配来衡量,非税收入偏多。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税负分配结构来判断,我国必须建立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模式。从财政支出的用途判断,需要财政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4.
王雪珍 《全国商情》2009,(14):133-134,136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财政是典型的"建设财政",从政策目标到支出安排都是围绕经济建设采做文章.之后,逐步走向.公共财政",财政政策目标及其支出安排都是指向市场不能解决的各类公共性问题.随着民生问题的凸现,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公共财政"也逐步向民生倾斜,从"公共财政"到"民生财政",这是财政不断改革、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的结果,也是"公共财政"改革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在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的背景下,分析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公共教育均等化的影响,利用变异系数和偏离度两个指标测度公共教育的地区差距,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公共教育地区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加剧了公共教育地区差距的扩大;晋升激励缩小了人均教育支出的地区差距,但扩大了普通中小学师生比的地区差距;转移支付缩小了人均教育支出的地区差距,但导致了普通中小学师生比地区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1970年代以来,随着最优税收理论研究及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公共财政宏观政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共财政学说进入最为繁荣时期.目前财政学教学面临着方法论选择、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三大困难.根据财政学科体系设计的流行分析框架,财政学教学内容应包括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公共经济的目标与职能、公共支出理论、中国公共支出与政府预算、公共收入理论、中国的公共收入、财政宏观调控与政府干预、多级政府与政府间财政关系、国际财政等九大知识模块.  相似文献   

17.
在新增长理论的视角下,一些传统上被视为公共消费的支出,如政府在教育、研究开发以及法制建设等领域的支出,更适合于看作是具有生产性的公共投资。基于此,一系列新增长模型隐含地或明确地分析了公共投资同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关系,突出强调了公共投资的生产性质及其同私人部门投资的互补性。同时,大量的实证研究对新增长模型的理论预言进行了检验。新增长理论的进展为解释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工具和新的见解,对于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均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山东省的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Jonhansen协整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贷款与农业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贷款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分别拉动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长0.33和0.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5—2013年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教育财政投入的宏观数据以及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教育支出的微观数据,以人力资源、公共产品以及教育分担等理论为依据,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对居民教育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对居民教育有显著性影响,公共教育财政投入的增加能够减轻居民的教育支出负担;教育对于居民来说是必需品,居民教育支出的增长比例总体小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比例。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增加教育财政投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农民的增收问题又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只有解决好农民的收入问题,农业、农村问题才能根本解决。文章选取我国198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描述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长期的推动作用,但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支出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而农民收入增长是财政支农支出的原因;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有积累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效应不断增大,但总体来看,这种正向冲击还是偏弱。最后依据以上的分析,提出有利益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