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口到底给中国企业生产率带来何种作用效应,既有文献的结论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在着重考虑已有文献并未考虑到的企业TFP测算方法、企业进口以及出口贸易方式这3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检验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结果发现:除了纯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外,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仍呈现自我选择效应;从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习"效应,这为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所具有的促进效应提供了支持证据;从出口密集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生产率损失"或"生产率抑制"效应,这又反映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可能具有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检验结果及其解释,为理解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应、判断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效应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赵伟  赵金亮 《财贸经济》2011,(5):100-105
本文围绕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倾向的前沿论题,从企业所有制异质性视角进行实证分析。中国企业的出口区别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体,出口倾向并非完全由生产率决定,而是依所有制类型不同表现出巨大差异。本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总体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倾向之间潜在的"倒U形"关系,从所有制异质性视角予以化解,并运用各所有制的分样本计量检验了"自我选择效应"假说在中国的有限适用性,从而为中国企业出口决策提供了稳健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Melitz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生产率对出口影响以后,国内学者运用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在"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未出口企业,也检验得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陷阱",即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一个数理模型研究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联系,再运用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并讨论它们存在的原因,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本文对出口企业与国内企业分别进行了全国、分行业、分省份的实证检验。最后在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走出"生产率陷阱"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中国服务业7个行业2010年~2014年的数据,通过用总量法和均值法两种方法测算,并比较中国服务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来检验出口企业"悖论"的存在性,根据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部分服务业出口企业是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的。最后,本文检验了生产率和企业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虽然服务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具有正相关性,但是服务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系数并不显著,说明服务企业的出口与该企业的生产率并无关系,验证了我国服务企业并不是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选择出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微观角度研究中国企业生产率及国际化模式选择是否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在匹配《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一阶随机占优的Kolmogorov-Smirnov非参数检验,发现对外投资企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间的生产率关系并不完全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随后,本文基于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企业生产率对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对外投资,但不利于企业出口,并进一步从出口密度视角为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解释及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考虑以环境成本和贪腐成本为代表的非期望产出情况下,核算了中国省级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结合2000-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从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出口市场和出口价格4个维度研究了政府治理对中国企业出口边际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治理虽然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集约边际,却也显著抑制了企业出口扩展边际,政府治理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带动更多体现在"量"而非"质"上;这一结论在考虑企业资本密集度、所有制属性和贸易方式后呈现出显著的差别化特征;政府治理能力和企业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纳入政企间的交互影响后,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已有的研究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拥有高生产率的原因归结为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中国出口企业的实际情况则更有可能是在提供了清晰产权激励后,通过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生产而获得较高的生产率.不仅如此,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中学效应"还受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提出了一个简要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利用江苏省的微观企业数据进行验证,结论显示产权制度安排、市场规模、集聚效应和专业化分工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出口中学效应"中出口和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8.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由实证而理论的最新拓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属于国际贸易研究的最新论题,这原本是个实证论题,后来被提升到理论层面。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集中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两个命题。理论层面的拓展以对传统理论之企业无差异假定条件的打破为基点。文章在对1995-2006年关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企业积极申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已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反击侵权行为的有利武器。本文研究了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对本国企业出口状态、出口退出和出口强度的影响,并检验了出口"生产率悖论"问题。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有效地维持了企业持续出口状态,降低了企业出口退出风险,提升了企业出口强度。然而,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却降低了企业出口强度,出现了出口"生产率悖论"问题。对此,即使企业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申报知识产权保护也不能得以解决。这反映出申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企业数量过少,企业对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在促进出口上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对此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意识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011年中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对企业与生产率的"自我选择"及"出口中学"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出口是中国服务业企业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也促进了出口规模的扩大;(2)在分所有制企业的检验中,只有国有企业均支持"自我选择"和"出口中学"假说,而非国有企业只支持"出口中学"假说。中国应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及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落实反垄断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2011年中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对企业与生产率的"自我选择"及"出口中学"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出口是中国服务业企业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也促进了出口规模的扩大;(2)在分所有制企业的检验中,只有国有企业均支持"自我选择"和"出口中学"假说,而非国有企业只支持"出口中学"假说。中国应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及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落实反垄断政策。  相似文献   

12.
以制度环境与融资约束二元概念为切入点构建"区域制度环境差异与融资约束假说",选择2011-2012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制度环境、融资约束、生产率及出口倾向间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出口确实存在"生产率悖论",但加工贸易企业的存在并非是导致"生产率悖论"的主要原因;将生产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后,发现"悖论"主要体现为"规模效率悖论";区域制度环境的改善强化生产率对于出口倾向影响;融资约束弱化了生产率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强融资约束是造成中国民营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后,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计算认为中国存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但是测算只是运用了求企业生产率的平均值的方法,这不能反映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整体状况。文章使用2005~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总量法和均值法分行业、分地区计算并比较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最后实证检验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显示生产率与企业出口是负相关的,这也是一种检验生产率悖论存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将融资约束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进而研究不同贸易方式中企业出口比重变化在融资约束和企业生产率上的差异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出口比重提高有助于降低融资约束。(2)低生产率的企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以一般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实证研究采用海关数据和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假设。中国出口企业主要通过出口比重的边际调整来最大化融资约束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得失,因此若想通过"出口学习效应"更快成长,政府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即松解融资约束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理论上结合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国情,修改了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的一个主要假设,将国内市场细分为本市市场、本省市场、外省市场和海外市场,并分析了在不同市场进入成本组合中,不同效率企业进入不同市场的次序。在实证部分,主要采用了2005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销售到国内外省市场的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加工企业、资本劳动比等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因素之后,中国市场分割仍然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大型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将贸易自由化分为最终品进口关税的减免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的减免,同时采用半参数估计方法测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克服联立性和样本选择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是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即最终品进口关税的减免的"正向效应"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的减免的"负向效应"。在区分企业出口状态、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企业规模大小之后,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会对不同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关税减免的情况下,非出口企业从贸易自由化中的受益要大于出口企业,私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大,其次是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而国有企业的生产率反而会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汇率的“事前”效应这一新视角出发,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中国出口关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提出并验证了汇率变动的“事前筛选”机制,为“汇率调整之谜”提供了新的解释。本文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均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提高了新生出口关系中持续性出口的发生概率,通过“事前筛选”促进了出口稳定。进一步讨论发现,汇率升值的“事前筛选”作用主要在高生产率企业中起效,而且会阻碍新企业出口关系的建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事前筛选”虽然促进了出口稳定,但却以牺牲更多潜在出口关系的建立为代价,从而可能对出口增长潜力产生长期危害。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在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上,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表明,电子商务提高了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和企业出口密集度,即促进了企业出口扩展边际以及集约边际出口增长,而电子商务的贸易促进作用与企业生产效率正相关。本文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利用Probit以及Fractional Probit计量方法对理论模型推出的相关命题进行了检验,并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加以控制。经验研究结果支持了相关命题,即电子商务在出口可能性与出口密集度两个维度上,对贸易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本文的结论也支持低效率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现象,但发现电子商务在边际上缓解了这种悖论。分不同规模和所有制样本的经验研究比较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大规模企业促进作用大于小规模企业、外资企业大于内资企业、民营企业大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9.
易靖韬  蒙双 《财贸经济》2016,(12):85-99
本文探讨了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我们构建了企业出口、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函数形式建立了计量模型.基于2005-2007年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biprobit、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等模型对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和创新的决策及其联动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市场冲击是影响企业自选择行为的异质性因素;投资决策的回报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生产率高的企业会自选择做出该投资决策以获得更大利润.我们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的视角在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中验证了自选择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生产率动态效应,同时对中国出口、创新和生产率的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量的下降,但我国在2002—201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出口规模仍然在持续扩张,该现象可称为“中国出口贸易之谜”。文章提出一个以生产率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率冲击”因素来解释中国的出口贸易之谜。通过利用我国出口量数据,以双边实际汇率、国外收入及中国绝对生产率水平或相对生产率水平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协整,结果表明收入和生产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而汇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均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