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之音12月11日】中国经济过热仍然是2006年中国政府和全球经济学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在经历了上半年经济超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中国一些官方和半官方的研究机构由此得出经济降温的乐观估计,但是,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和政治结构中的一些深层因素表明,治理经济过热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三次经济过热进行了回顾,具体说明了历次经济过热的产生及特点。指出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取得了平均在9%以上的快速增长,但仍然存在起伏较大、不够乎稳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以高投入、高消耗和巨大的环境、资源、生态代价为支撑。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产生经济过热的原因,提出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抑制经济遇热。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6,(50):10-11
【美国《凯托研究所》12月8日】中国经济过热仍然是2006年中国政府和全球经济学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在经历了上半年经济超高速增长之后,下半年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中国一些官方和半官方的研究机构由此得出经济降温的乐观估计,但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和政治结构中的一些深层因素表明,治理经济过热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就在美国人向胡锦涛施压要求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之际,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正使经济过热的风险再次凸显,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陡然增加。  相似文献   

5.
投资过热必然产生经济过热,经济过热必然带来经济的大起大落,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可以发现我国的经济大体经历了9个发展周期,每个周期都有投资过热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如同企业,彼此间进行经济增长速度的竞争;在各自的辖区中,地方政府又如同垄断企业。这种结构,成为中国独特的微观经济基础。它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石,也是中国经济过热的源头,并导致行政调控和货币政策等紧缩措施效力大减。  相似文献   

7.
《开放潮》2005,(1):6-7
“中国经济软着陆并没有实现,特别是经济过热一个深层的原因就是经济结构不好、资源配置效率很低,无效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中方针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公开场合做出上述表示。  相似文献   

8.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11.9%的强劲增长,引发了经济学界对于中国经济过热的担忧。最近,随着经济出现放缓迹象,学界情绪发生了改变。7月份,中国制造业产出增幅跌至17个月来最低水平,不少预测认为,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将跌破10%。外国经济学家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将危及全球复苏。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6,(17):30-30
假如在“十一五”规划的头一年未能在转变生产方式有所成就的话.今后一两年经济增长难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经济过热,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和低下环保效率更难以改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是阻力重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的确有走向过热的迹象。从去年第四季度到2004年以来,无论是从投资增长、物价变化还是从电力、能源等消耗,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出这一点。经济过热有时需要进行反周期的调控,以防经济大起大落。但问题是,我们应该实行什么样的调控,是法律调控,宏观调控还是行政调控?  相似文献   

11.
零售事业蓬勃发展 历经二十七年的改革开放,拥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在经济体,就实质采购能力而言, 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的经济增长自1992年到2003年,平均每年增长15.5%,2004年为避免经济过热,实施宏观调控,GDP年增长仍高达9.5%,2005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为9.5%。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热络"起来了,大多数人欢欣鼓舞,但也有不少人为之忧虑,担心经济过热了.对经济过热的担心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目前投资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苗头性问题的出现与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过热时期有某些相似之处,二是担心近两年货币供应量增长持续偏快,正在累积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法国《费加罗报》6月8日】虽然中国政府不断重申要把经济增长率控制在8%,但显然,仅有这种意愿是不够的。今年初,这一努力再次失败。2007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已达到11.1%,而去年全年为10.7%。中国经济5年来一直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难以刹车。“经济过热”?最终,在这个警报发出3年后,温家宝总理最近使用了这个词,由衷呼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几个星期以来,北京感到这次光靠“可变”的经济预测都不够了,于是又频频发出警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的中国经济在防范过热的紧张气氛中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经济过热的风险。宏观调控在高速增长和过热风险的矛盾权衡中重视增长.对2006年最终实现10%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起了重要作用。2007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条件具备,可否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关键在于宏观调控部门对高速增长的目标取向及调控操作。  相似文献   

15.
印尼经济发展中的“鱼与熊掌”问题印尼的经济政策是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同时又要避免经济过热,这种“鱼与熊掌”都欲兼得的目标如何去实现?是印尼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如人们所知,印尼的经济过热现象已经出现许多年了,而管理财经的部门也在不断设法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新一轮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的高增长产业的特征,提出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重化工业阶段;讨论了重化工业的特点对某些宏观经济现象的影响,认为要在变化了的经济环境中,用市场经济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经济过热问题;最后提出了继续保持产业增长良好态势的政策思路和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继续以令人羡慕的速度增长,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1.3%。中国当局担心难以控制的增长速度会导致经济过热。摩根士丹利公司分析师谢安迪认为,中国政府担心的并不是增长速度本身,他们担心的是,这种快速增长是靠低效投资增加所拉动的。他指出,中国的不良贷款危机可能会加剧,工业产品将供大于求,投机行为将抬高房地产价格。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国经济回顾 总体判断应该说,从2003年中国经济开始过热到2008年,可以将其归结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周期。实际上,这一轮经济过热周期以2007年的繁荣最为明显,而2008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这一高涨趋势。  相似文献   

19.
[美国之音2月1日]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了两位数字的高速增长。直到2008年下半年,这种增长似乎是不可阻挡的。不过,中国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长出现了显著下滑。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如何?是否会继续急剧减速呢?  相似文献   

20.
经济繁荣成就了30万富翁对于奢侈品的需要一一有人认为,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石油,还有奢侈品。“中国制造”是美国人已经习惯的标签,其实中国也需要买进一些东西。这就是伴随中国经济增长而逐渐增长的奢侈品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