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土地所有权本质上是关于农村土地财产权问题.从法律和制度上认真审视农村土地所有权并加妥善处理,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必备前提.我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农地所有权制度的缺陷是改革农地所有权的根本障碍,而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农民永佃权制度应是农地改革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2.
农地制度(包括农地所有制、农地使用制和农地国家管理制度等)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从古今中外农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看,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农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地制度改革对农村...  相似文献   

3.
清代永佃权性质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三谋  李震 《中国农史》1999,18(3):19-25
清代永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关系。永佃权作为长久使用权出现的同时,又以一部分所有权的身份存在于世,它是对田主土地产权的分割。它是佃农通过与田主协议的形式或斗争的手段而获取的一种特殊的土地权益———既可长久使用,又与田主共同占有了所耕作的租田。从这个意义上讲,永佃农民与出租土地者是具有同等资格的两个田主。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业中的永佃权最早产生于北宋淳化年间①,到明清时代,盛行于南方各省,在我国的租佃史上,产生过很大的经济影响和作用。此制的基本内容是:佃户长久承租一主之田,田主不得增租夺…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持续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采取了渐进改革和持续创新的方式。渐进改革和持续创新的意义一方面在于通过边际调整引进新制度 ,提高制度绩效 ,另一方面在于通过单边突进和由点及面的改革 ,逐步克服农地产权制度面临的各种非经济约束 ,减少改革成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 ,关键不是建立起某种绩效明显的稳定制度 ,而是选择了一种为持续创新提供广阔空间的制度框架和路径模式。一、制度创新理论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创新之所以发生 ,在于新制度…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出现多次变迁,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改革开放后通过制度变迁而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田制、规模经营制、四荒地拍卖制、股份合作制等5种农地制度为研究对象,利用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和探讨这5种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背景、条件,总结和梳理农地制度变迁所产生的绩效及启示,并针对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提出进一步改革及创新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唐模村的永佃制是优于普通租佃制的租佃制度,其运行机制:一是永佃制下主佃之间的双向永佃租佃使唐模村的租佃形式比普通租佃更加灵活,并形成低永佃租率;二是永佃制在赋予佃农佃权的前提下促进了经营地权的流转;三是双层地权的运作使地权租佃成本降低,促进了零碎地块的整合以及劳动力和地权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期江西赣南地区的押租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卞利 《中国农史》1998,17(3):47-55
押租制是封建租佃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产生于明代中叶,至清代前期得到急剧发展。作为押租制发展的典型地区,江西赣南地区,其押租制在清代前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闽、广客佃的大量涌入,为赣南押租制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作者以赣南地区为个案,详细剖析了押租制在清代前期赣南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以及押租制对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与影响。针对学术界或肯定或否定押租制的作用,作者指出,对押租制这样一种新型的租佃制度,既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也要承认其积极作用,不能因噎废食。它对佃农的剥削引起了广大佃农的激烈反抗,尤其是它和高利贷相结合,这无疑是消极的、反动的;而押租制对永佃权的促进,对田皮即土地使用权和田骨即土地所有权的分离与瓦解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无疑又是积极的进步的。  相似文献   

8.
农地制度变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面对入世后世界农业的冲击和挑战,改革现有的农地制度,提高农地产出率及农产品商品率,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人士提出的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我国目前农地制度创新的理性模式是:集体所有制下的租地农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黑龙江垦区农地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垦区现行农地使用制度的性质,找出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内部股权制与外部租赁制相结合模式”深化垦区农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思路,以期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提供一典型实证。  相似文献   

10.
多重约束下的农地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征 《中国土地》2005,(12):15-17
近一段时期,针对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学界正涌动着一种农地产权私有化思潮。一些学者提出要对农地进行彻底的产权化,将所有权还给农民。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农地制度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一种经济选择,而是与我国现实约束联系在一起的多维选择。所以,本文从我国农地的现实属性、市场前提、农地交易后果的政治约束和经济转型中的农民需求转型等方面,提出多重约束下土地制度选择的现实性。认为农地产权和产出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简单的土地彻权化并不能带来农业的迅速增长。集体土地所有制已经有效地解决了土地的社会保障属性,从政策层面保证了农户的有效经营权和使用权的流转和集中。因此,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应是逐步使制度具备挖掘农地资本潜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