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刘诗贵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2):138-141
在建构消费文明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在社会上所处的主导地位,政府应扮主要的角色,承担主要责任引导推进消费文明的建设。立足国内外研究的先进成果与我国的具体国情,政府应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采取体现生态消费伦理观念和中国特色的新型消费模式的策略,以引导消费观念、消费对象、消费方式来推进消费文明。 相似文献
2.
宋梅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2):134-137
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全球蔓延,不健康的消费模式被认为是全球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生态伦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消费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符号消费,而消费欲望的不断升级是造成生态危机和经济、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原因。为此,我们应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构建生态消费模式,以促进人-社会-自然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桂香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9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建设生态文明,除了运用经济、法律和政策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才能将生态文明的理想性化为现实性,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持久和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生态文明的战略升位,将主导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我国人民的物质消费趋向简约化,倡导物质消费品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社会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将日趋丰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也促使我国要大力发展公共消费品,让个体的消费需求通过社会化的形式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5.
牛文浩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8):57-59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消费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经济发达国家通过消费者、政府、NGO、企业等的推动作用逐步提高了本国生态消费水平。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促进生态消费,但目前尚未形成一整套合理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来促进全社会生态消费模式的形成。通过与发达国家的生态消费主导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可以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生态消费现状的政府主导型生态消费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8.
9.
中国流域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补偿封解决经济发展和流域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目前对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认识模糊,不利于生态补偿的展开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通过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案例的总结分析,揭示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政府主导的特点,并根据在流域生态补偿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提出中国进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生态与经济的协调程度,核心在于长江上游的生态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长江上游的生态质量越高、经济与长江下游的差距越小,越能促进全流域的持续发展,反之,全流域的生态会进一步恶化、经济差距会不断扩大.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与长江下游密切相关,长江上游不仅是下游的生命线,而且是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更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神经中枢.长江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在长江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扩大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居民的收入差距、居民的预期不确定、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不平衡、服务业产业化程度低、消费环境亟需改善等方面分析抑制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政府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伶俐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8(6)
我国是一个农业灾害频繁的国家,农业保险意义重大。本文从农民、农业保险公司和政府职能视角论证政府适度干预农业保险的必要性,随后分析我国政府在农业保险的作用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政府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性探讨.结果表明: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拉动效用,其中,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消费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未发现农业科研和农村救济费对消费有影响.笔者结合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结构变动趋势,认为建立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长效投资机制,倾向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支出结构,是刺激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朱洪革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121-125
文章利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89个城市居民样本数据,分别建立居民购买对环境和自身都有利的生态环保型商品和对环境有利而对自身无影响的生态环保型商品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生态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对环保标识的信任水平、政策宣传状况、商品质量的可靠程度对居民购买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都有显著影响,而且为正方向影响。性别和文化程度分别是居民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和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比较显著的人口统计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杨涌滨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124-127
扩大消费需求已成为我国优化经济增长模式、改善民生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要任务。面对当前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的营销决策应如何调整?以河南安阳为例,通过辩证、系统地研究当地居民消费特征和扩大居民消费的障碍因素,从而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政府利用居民消费拉动内需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和归宿,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消费不足恰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保增长"的关键在于全方位的启动内需,如何利用居民消费拉动内需是政府的当务之急.我国政府需要通过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的政策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消费客体质量及刺激居民消费心理等途径来提高居民消费的水平,进而拉动内需,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农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不足,研究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落实拉动内需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农村的消费水平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模式而言,以资源节约、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生态税收的支持。文章从循环经济的涵义入手,分析了生态税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机理,然后总结了我国现行税制中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不足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税收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解析——1980-2004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综合消费函数理论对影响消费多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80年 ̄2004年间的有关数据,采用协整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消费惯性、收入水平、实际利率、物价水平和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力度和作用期长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政府对居民转移支付的再分配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方法论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探讨政府对居民转移支付在缩小收入差距上的效率表现.方法论部分,出于可分解性和具有经济学含义的考虑,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再分配非效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排序改变和累进性偏离两项.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利用卢森堡微观收入数据库(LIS)及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对44个国家的估计结果显示,样本国家再分配非效率的均值为0.5493(即54.93%),且国别差异较大,其中0.2658来自排序改变,0.2835来自累进性偏离.一方面,政府对居民转移支付再分配效率的实际表现仅为最优水平的45.07%;另一方面,在导致再分配效率不足的两个源泉中,排序改变和累进性偏离同等重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各国再分配非效率程度和累进性偏离与人均GDP对数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排序改变项与人均GDP对数值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调整结构促使再分配效率不断向最优水平接近,资金分配要在进一步向低收入人群倾斜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排序的改变.作为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强调探讨各国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安排的必要性,并提醒研究者注意累进性与收入再分配效应和再分配效率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