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1年9月16日~19日,2001年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展暨第二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简称“金融展”)在北京成功举行。 在金融展开幕的下午,第二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也隆重召开,人民银行肖钢副行长首先致辞,工商银行姜建清行长、招商银行马蔚华行长等先后阐述了银行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策略,17日,农业银行唐建邦副行长、光大银行李子卿副行长等一些金融、IT界高层人士及专家学者围绕“加入WTO机遇与挑战、网络化金融服务”的主题,分别通过主题演讲及自由论坛等形式,深入探讨以网络化、信息化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2.
600期回眸     
《中国金融》2006,(18):16-21
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来了《中国金融》杂志第600期。 作为全国金融系统最早的专业刊物,伴随着当代中国金融事业前进的脚步,《中国金融》杂志已经走过了56个春秋。56年来,中国金融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金融》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从解放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近年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从计划经济时代“统存统贷”和严格的信贷计划,到如今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改革初期关于市场与计划的讨论,到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保险业的大发展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中国金融》杂志与中国金融事业同荣辱、共兴衰。  相似文献   

3.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至今,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大事件:我们经受住了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的考验,我们收获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的喜悦。在奥运期间招商银行成功地宣传了品牌形象,尤其是推出的“和”卡,为世人所瞩目。当前,全球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无疑将给我们带来新形势下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金融信息化更是国家经济信息化的核心和开路先锋。20多年来,我国金融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电子化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各金融机构纷纷整合其全国统一的网络架构和数据仓库、统一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石。作为中国金融界共同创办和培育的金融IT媒体,2001年,本刊重点报道了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关注我国“十五”金融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探讨银…  相似文献   

5.
王进诚 《中国金融》2006,(18):30-30
对于《中国金融》杂志来说.发行第600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中国金融》在其创刊以来50多年的岁月里,见证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全部历程.陪伴了中国金融职工队伍50多年的成长征途。我们这一代金融工作者,可以说是读着《中国金融》成长起来的。作为一名从事金融工作30年的金融人,我自己是从1983年开始在《中国金融》上发表文章的。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在《中国金融》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题目为《谈谈银行部门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对我而言.这篇文章的发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喜悦和鼓舞,更是我此后20多年不懈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金融女性价值心态初探叶正坤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妇女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占全国人口半数妇女的广泛参加和自觉奋斗,只有把广大妇女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凝聚起来,发挥出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金融事业...  相似文献   

7.
王伟 《金融电子化》2000,(10):35-36
2000年9月7日,历时4天的“2000年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简称金融展)在北京成功地落下了帷幕。作为展示我国金融科技水平的一年一度的盛会,2000年的金融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因为这是一次新千年的金融科技盛会,更重要的是今年的展会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与往届相比,均有所创新。首先,在今年展会期间,设立了“21世纪中国金融信息化论坛”。该论坛是本届金融展的一项新举  相似文献   

8.
李霞 《中国金融家》2005,(11):35-49
他是中国金融的改革名将,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金融教育家。在中国教育界,很难找到具备他这样胆识和谋略的金融改革“元老”;在中国金融界,也难找到像他这样“泰斗”级的教育家。 他就是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证监会第一任主席,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主要创始人、中国金融学院第一任院长刘鸿儒。 为教育事业倾情奉献的他,75岁高龄仍然奋战在金融教育的第一线,不余遗力地传播知识的火种,经过四年的努力,于今年8月他又身体力行地推动了CFP(注册金融理财师)在中国登陆。 从他的故事和经历中,我们看到有执著的信念、坚定的追求和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改变了银行的经营环境。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金融的全球化直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银行监管与风险管理原则和框架的整合与统一.并促使这些原则和框架随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和酝酿,发布了新资本协议草案第二稿,在全球范围内征求意见。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安排,新资本协议将在汇集各方面意见并全面修改的基础上于2001年年底正式发布.初步定于2004年实施.从而取代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 2001羊巴塞尔新…  相似文献   

10.
距离上一次研究工作会议已经过去两年了.在这两年里,工商银行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调整的考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和各级分行城市金融学会积极配合全行中心工作,开展课题研究、规划调研等工作,为全行业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武汉金融》2005,(4):1-1
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改革年”。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的热点提案、议案更进一步加深了这层含义。事实上,中国的改革已历经20多年,为什么恰是时至4““-目的2005年被浓墨重彩地冠以“改革年”呢?回首中国艰难曲折的改革之路,我们发现,中国经济已在风雨兼程中,由浅水摸索而步入了一片深水区,这里暗礁丛生,风险潜藏。而处于经济核心地位的金融,其领域里的改革更是这场改革的排头兵,需要更无畏的精神和更高超的技艺来战胜困难,涉水成功!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伴随着岁月的斗转星移,伴随着万物的新旧更替,《中国金融家》杂志在与时俱进中走过了两年的风雨历程,走进了广大读者的心里,深深地扎根在金融园地的沃土之中。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远航,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耕耘,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长大,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成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001年福建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金融运行基本情况与特点的剖析,指出了制约当前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由此对金融运行产生的影响;同时在对2002年我省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2002年福建省金融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家》2008,(1):F0002-F0002,1-17
时间在流淌。转眼间,新的一年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站在岁末时间的交汇点上,我们惊喜地发现,过去的几年,在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界的关心和厚爱下,《中国金融家》杂志承载希望,扬帆梦想,历经一年的磨练,又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2006,(18):49-49
《中国金融》杂志从1950年10月创刊至今.已经走过56年的光辉历程。作为党和政府在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喉舌.《中国金融》杂志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了金融新闻出版主渠道作用,忠实地记录了全国金融行业机构和广大职工团结奋进、振兴我国金融事业的光辉足迹,受到广大读者一致好评。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一员,值此《中国金融》杂志发行600期之际,衷心地向贵刊56年来取得的光辉业绩致以最诚挚、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中,金融文化像跳跃翻腾的浪花,时隐、时现,观察体味这些串起的浪花,有助于了解和把握金融发展的脉搏。每一个关注金融的人,都在用双眼观察、记录、见证着中国金融业向前迈进的每一步。“品茗斋”就如同一个金融历史文化长廊,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珍贵的金融历史文化画卷,让我们更好地认识金融,了解金融历史,感受金融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建设银行主办,中国建设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部承办,《中国房地产金融》编辑部和深圳住交会组委会协办的“中国房地产发展与金融投资论坛”于2003年11月22日在深圳五洲宾馆成功举行。参会代表近300人,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被称为中国绿色金融元年,在这一年里,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成功地将绿色金融议题纳入了G20峰会,在多个方面引领着世界绿色金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一切都深刻地表明,中国已经开启了绿色金融时代。那么,绿色金融的缘由是什么?绿色金融的作用在哪里?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莉雅 《时代金融》2007,(7):5-35
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于2007年6月初举行听证会,探讨美国在中国的金融服务业改革中的利益所在。在听证会上作证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国进一步开放其金融服务业不仅会给美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造巨大的市场,也是确保中国经济继续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中美实现双赢的重要一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总第149期)本刊讯继被英国《银行家》杂志授予“中国内地最佳银行”称号后,工商银行又被美国财经类杂志《全球金融》(GlobalFinance)评选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银行,这是工商银行在国际银行界获得的又一荣誉。据了解,《全球金融》杂志是一家在欧美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财经类刊物,主要关注电子银行、经济金融全球化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动向等金融业发展的前沿领域。《全球金融》杂志在本次评选活动中采用了一系列客观和主观的标准,在全球77个国家众多的银行中进行了评选。其中客观标准包括银行的资产状况、盈利状况、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