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在《围城》中成功地塑造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四个在主人公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钱钟书通过对这四个女性对婚姻态度形象地刻划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揭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和地位的女性对婚姻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具有黑人民族的性格,又具有美国文化的特色。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此过程中,黑人女性作家自始至终积极地参与了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她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随着黑人文学的发展而逐渐成熟,从不同角度不断地为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3.
李耀武 《魅力中国》2008,(2):109-110
管理实际上是对人、财、物的管理。那么什么叫管理?很多学者对管理下了很多的定义。作者认为,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避免冲突的过程,其中包括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物之间的冲突、物与物之间的冲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是柳德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塔季雅娜.托尔斯泰娅和柳德米拉.乌里茨卡娅三人,女性作家们以其独特的笔触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女性意识、女性命运、人际关系发展、亲情、友情、爱情、生存、死亡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潘凤璇 《魅力中国》2011,(14):74-74
《婚姻保卫战》中的几个女性角色类型化地展现了当代女性的大概面貌,她们在新的社会语境中努力生存,获取社会的认可。但是,在事业奋进的同时,她们不得不面对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以求解决之道。此剧虽有诸多缺点,但单从它对当代婚姻家庭中的女性的刻画看,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相似文献   

6.
吴文 《黑河学刊》2010,(1):139-140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是指农村女性通过婚姻达到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个人更大发展空间和机会的目的的行为,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跨地域的婚姻形式,并且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发展。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女性婚姻迁移的背景、原因、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表明了在中国社会转型的今天,各方要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婚姻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其积极地方面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餐桌礼仪和西方餐桌礼仪进行比较,旨在更深了解餐桌礼仪,以便顺利的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以前,秦巴山区广泛流行着哭嫁民俗,从中不难看出秦巴山区女性的传统婚姻心理:对婚后生活的担忧;对父母及兄弟姐妹的不舍;对婚姻不能自主的不平。虽然,对于父母来说,女儿出嫁意味着她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因而了却了父母的一桩心事,然而,对于女子而言,前途未必乐观。出嫁在即,担忧、忐忑、不舍、不平一齐涌上心头,化为簌簌的泪水,在哭嫁的习俗中得到明正言顺的宣泄。  相似文献   

9.
唐宋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是我国文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阶段。简要概括我国唐宋女性文学的概况,具体分析了唐宋女性文学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历程,并分解出多种思潮与流派。该文对近二十年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性的梳理,主要分析两个时期即女性文学的发展时期(1980~1989)和繁荣时期(1990~2000)。  相似文献   

11.
黄进 《宁波通讯》2009,(11):32-33
女性占人口的一半,必然会成为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而这些形象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时代印记,这种印记集中表现在恋爱婚姻、经济地位、思想观念等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家》《李双双》《当家的女人》等优秀文学作品,分析作家们如何准确地描绘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女性的言语、行为和性格,使其成为鲜活、丰满的女性文学形象,以期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姻生活之中,或隐或显地制约着妇女解放事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杨丹丹 《魅力中国》2014,(14):84-84
与其他文学流派不同,美国南方文学具有许多独树一帜的特征。在这种严肃而带有悲剧性的文学中,有些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本文试图以具体文本出发,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标准,通过对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一则新闻》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描写的分析,指出美国南方文学中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和当时社会现状对其的影响,揭示在父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该作品在反应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现实中所起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融的时代话语中,文学诸方面的趋同性日益明显,民族文学借鉴其他文学样式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同中之异不失为一种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诗经》和《圣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两部伟大作品,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但它们同样地表达出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命追求。它们记载着人类在早期经历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也是人类最早的两本教科书,对文学的影响之大也是其他书无法相比的。  相似文献   

15.
张国华 《理论观察》2014,(2):104-105
二十世纪后期美国文坛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黑人女作家,虽然受到种族歧视和压迫,但她们以独特的视角,探索并挖掘美国黑人社会中的多种关系,构建出自身独特的文化身份,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汪洁 《黑河学刊》2015,(3):24-27
亦舒的小说,爱情是永远的主线,其中女性形象最大的特色就是渴望纯真的爱情,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里面寻找到一份能够做最真实的自己的理想爱情。但是,亦舒在大量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陷入对美好爱情的叙述,而是善于以多样的视角来审视爱情。与琼瑶式纯粹歌颂美好爱情的写作取向不同,她从未停止对于理想爱情的探索与思考,这种思考贯穿于亦舒的作品当中,透过第三人的视角来展现,并且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更为深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书写多集中于"边缘人".遭遇文化冲击和碰撞的困境.相对于主流社会而言,华裔群体尤其是华裔女性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发展等方面一向处于弱势,理所当然地成为"边缘人".作为"他者文化"的一个群体,无论是早期的华裔女性文学还是新移民女性文学,她们的跨文化书写不仅是一种社会阶层对美国社会文化身份的寻求,更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主要表现在对概念、内涵、特征等基本理论的阐释,对女诗人群体及其作品内容的分析,对传统文化和女性文学关系的整合,对作品独特审美特征的研究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留下了许多探寻和发掘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魏军 《魅力中国》2010,(8X):296-297
本论文主要分析西方文学爱情主题作品中男主角、女主角的类型,将之分别归纳出六种类型。在归纳其不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经验,论述外国文学教学中如何干预大学生恋爱心理,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20.
贾文文 《魅力中国》2014,(19):141-141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女性作家,开启了“女性文学”的时代。本文主要探讨了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和特点以厦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其作品,然后浅谈十九世纪女性文学对于后世所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