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政府为社会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城市偏向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公共产品收益分享不公平、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因此,必须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教育资源作为准公共产品,对其利用形式上的公平极有可能掩盖了实质性的不公平。我国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对教育资源的分享表现出了严重的城乡差异,至于公共领域的教育产权有一部分被有着特殊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人所攫取。本文沿着我国制度变迁的轨迹,从教育资源分配中的非均衡视角,试图对我国教育资源分享中的公平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竞争力的测度应该紧扣地方政府的职责。文章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所以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主要是围绕公共产品生产的竞争。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运用两个模型说明地方政府竞争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力的测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平性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排除其他人享用公共产品,公平性是公共产品的根本特征之一.本文依据公平理论,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等三个方面,分析城乡之间公共产品供给公平问题,按照公平原则,确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顺序,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满足农村居民需求,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本医疗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可以通过私人部门提供医疗服务,同时保证市场公平,从而提高医疗服务产品的"生产"效率.通过深入分析医疗服务市场典型的三个特征,文章系统总结国内医疗服务的弊端及其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医疗服务体制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以便使社会资金合理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提高公民的生活福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和推动者是民众。因此,如何尊重民众在改革中的首创精神,并使民众共享改革成果,就成为中国改革中的两大问题。让民众公平地分享改革成果必须坚持按贡献分配财富的原则和坚持共同实现富有的原则。对此,要通过转移支付制度、累进所得税制度及最低收入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社会所有成员的收入都能随改革成果的增加而增加;要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资,使民众均等地享受公共产品;要大力发展混合经济体制,使民众能拥有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涌现出的优秀企业的股票,通过分享这些企业盈利而分享改革成果;要让民众合理分享改革中各种生产要素的升值部分。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同属性的农业科技服务供给博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业科技服务具有的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等不同属性,从博弈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属性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及策略选择,提出了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供给效率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投入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科研资助的公平和效益是科技管理中重要的问题.美国的Earmark为高等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其产生、发展和走向,旨在能为新时期如何既保证科学标准,又不失公平地促进科技创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不公平,除了反映在贫富差距过大之外,便是反映在公共产品提供方面的“马太效应”。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率,导致出现了不公平。如果在再分配过程中,尤其是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再度失去公平,不公平现象必然将进一步扩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公平有效地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包括基本保障在内的公共产品,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所以,我们必须以公平优先的原则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入手,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如何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磊 《经济与管理》2007,21(7):10-16
借用分级条件下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最优规模的模型和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为量化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根据IMD测度政府效率的指标体系和国内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效率分析应采用DE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从公平的角度看,政府的供给职能应与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相符。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公共卫生的供给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公共卫生经费支出和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呈现出东高中最低西较低的凹陷状。要实现公共卫生均等化目标,短期内需要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卫生供给模式,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长期内必须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落后地区自身财力。  相似文献   

12.
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中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开始把提供公共产品作为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基本职能逐渐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神木医改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完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让广大农民从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中分享发展成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在新农村建设中,云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选择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公平增长与公共支出的政策安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社会公平问题是与一定的发展阶段、社会制度和发展战略相联系的,但总体的趋势体现为越来越以公平的经济增长和协调发展为目标。公共支出作为政策手段的意义在于既直接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又对公平的结果进行主动的调控和影响。本文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试图对不同发展背景和体制背景下公平与公共支出的关系进行归纳,并对发展与转轨过程中中国公共支出的公平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面向公众的公共科技服务及其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公众的公共科技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且多主体参与,与科学传播和普及密切相关,以公众的科技需求为基础,以全面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为目标的科技服务。面向公众的公共科技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后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其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原则,具有改善"民生"、增长"民智"、推进"民富",实现"民主"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病保险属性、供给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全民医保的构建过程中,政府出台了大病保险政策,这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制度的创新,对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大病保险作为保险产品,从属性来看,属于社会保险范畴,是公共产品。在供给上,采取政府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生产销售,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能兼顾效率和公平。在发展的策略上,应坚持运转的政府主导、经营的可持续、医疗风险的有效管控、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公共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及教育产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产业最主要的职能是向社会提供培育人才的服务。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劳动者素质通过教育而提高,会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教育产业的产品或服务性质是多元的,既存在着作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产品或服务,也存在着具有明显私人产品特征的教育产品或服务。应针对我国教育产业现状,制定相应的教育产品政策。  相似文献   

18.
科技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在科技领域的体现,主要指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利用公共财政资源,运用科技政策等手段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供市场无法有效提供的科技产品及服务,满足社会与公民的科技及相关发展需求。传统的政府科技公共服务模式已经落  相似文献   

19.
公共物品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外理论界关于公共产品供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若干启示。由于政府很难有关于公共物品供应的准确和完全的信息,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外学者关于公共物品供应中如何解决信息问题并使公共物品有效供应的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国外学者们关于选举、利益集团等政治因素影响公共物品供应效率和公平的一系列观点;国外学者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共物品供应私有化效果的原因,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私有机构提供公共物品比国有部门更有效率,且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未必下降;最后文章指出了我国公共产品领域改革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0.
宋丙涛  潘美薇 《经济研究》2019,54(11):21-36
随着量化经济史研究的持续发展,对过于倚重GDP估计的批评也日渐增多,于是对历史上的经济变迁事实进行新的测度尝试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然而,在这些尝试的努力中,对测度对象的界定不清与测度目的的设定不准给随后的比较研究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也影响了经济史研究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重新认识了人类文明的内涵,主张从公共经济活动绩效的角度来测度与比较东西方文明的治理效果。特别是,本文不同意在文明比较中以资源消耗与战争能力作为量化指标,也不同意仅仅用城市人口来测度社会组织能力。相反,本文认为,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如果比较的目的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就应该以空间规模、利益共享、文化多样性与治理持续时间等公共产品相关变量为核心来测度治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