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形势下区域支付体系发展思考:以珠三角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支付体系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如何统筹发展全国和区域支付体系的问题。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为例,综述了珠三角支付体系的发展成果,分析了发展区域支付体系的必要性。文章指出,应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区域支付体系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支付清算系统运行的管理,深入研究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开展区域内或区域间支付结算项目合作,加强支付结算监管,让社会共享支付体系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提供支付结算管理和服务是其一项重要职责。根据支付结算体系的统一规划和发展方向,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改进和发展支付清算系统,组织规范了各地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各商业银行行内资金汇划系统,建立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  相似文献   

3.
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和支付清算信息管理系统推广运行,与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形成三位一体,资源整合,达到既改进支付结算服务,又加强支付结算管理,服务于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随着支付结算体系发展和完善,票据结算工具在支付结算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却日显减弱。  相似文献   

4.
支付结算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银行账户体系,二是支付结算工具体系,三是支付清算系统,四是支付结算管理体系。银行账户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基础和门户;各种支付结算工具是转移资金的载体;支付清算系统是最终实现资金清算的渠道;统一的支付结算管理,是我国支付结算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新加坡支付监管机构、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体系监督法律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新加坡《支付服务法案》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针对我国支付监管现状提出了持续开展打击无证支付机构工作、完善支付机构属地报告机制、建立轻重有别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设立地方性支付清算协会、完善支付市场审慎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支付体系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罗德 《中国金融》2004,(12):39-41
支付体系是支付服务组织、支付工具、支付系统和支付结算管理的总和。支付服务组织是提供支付服务的市场主体,包括作为支付手段法定提供者的中央银行、直接面向客户的商业银行、专门从事跨行信息交换的清算组织等。支付工具是实现资金转移、债权债务清偿的载体,按照性能特点的不同,分为不具有信用功能的一般转账支付工具、具有信用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以及各种利用电子通讯和网络。  相似文献   

7.
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辖区支付系统建设发展迅速,个人支付结算功能进一步增强,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推广,商业银行柜台资源得到整合,支付结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但商业银行柜台办理跨行转账及通存通兑业务尚需进一步加强,农村支付结算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加强支付结算宣传,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仍是支付结算工作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支付结算方式单一、支付结算服务手段陈旧、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低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资金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我国支付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改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支付系统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支付体系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积极参与的组织格局。支付清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了以支付系统为骨干,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主体,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外汇结算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架构。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机制已初步形成,支付清算结算法律法规制度框架也已基本建立,确立了"安全"和"高效"并重的监管目标,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相对城市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尤其是支付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在村镇一级,金融机构少、非现金支付工具品种少、结算通道不畅曾是普遍现象。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两年来各级人民银行组织辖内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建立了有利于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的银行账户体系,发展了适用于农村的支付工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机构结算工具的创新,我国支付清算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支付密码技术的推广应用,新的支付体系已经形成并日益对现行的支付结算法规制度提出挑战。针对支付结算体系的新变化,本文对指导支付结算工作的规章制度《支付结算办法》提出一系列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心弘  裴平 《新金融》2020,(4):25-30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支付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探讨了中国支付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所带来的主要问题,其主要结论是:支付体系是包含结算账户、支付工具、支付方式、支付系统、支付组织和支付机制等在内的、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运行中交易、清算和结算的有机整体。近几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所带来的新型支付风险主要来自支付系统、市场结构、资金存管、跨境支付这四个方面,其对金融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还提出了发展监管科技以增强监管有效性、注重支付微观审慎监管和支付宏观审慎监管相协调、完善支付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以及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进程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支付体系发展的现状 (一)支付系统建设日益完善。近年来,我国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形成了以人民银行支付体系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体系为基础,票据支付结算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和外汇结算系统等为重要组成,支付清算组织和互联网支付服务组织业务系统为补充的支付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4.
《吉林金融研究》2009,(8):58-60
“以县域为重点,大力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使用”是人民银行2009年“推进支付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的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无论是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支付结算方式、支付结算服务手段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县域金融机构各乡(镇)营业网点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全面开通,ATM、POS及转账电话等支付机具设置到乡(镇)及其他新兴电子支付业务的开展,使得票据、银行卡、汇兑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都能够得到应用,基本上满足了农村地区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需求。但是,数据显示,目前在农村地区,现金结算量仍然很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比重偏低现象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支付结算方式单一、支付结算服务手段陈旧、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低等问题日显突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肘.笔者以萧县为例,分析了当前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现状,提出了打造新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举措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支付体系是一国的核心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本文在梳理我国和英国支付体系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法律法规体系、支付服务组织、支付工具、支付系统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比较分析我国和英国支付体系的异同点,并把握全球支付体系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我国支付体系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挥农村支付结算工具效用应采取四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银行积极完善农村支付结算手段,使农村金融服务有了显著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中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付结算方式单一,支付服务手段陈旧、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亟需继续关注和解决。为疏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充分发挥支付结算工具效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支付结算管理和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稳定运行,一直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制订支。付结算规则、管理支付结算业务、支付结算工具的市场准入、组织日常支付清算系统运行、受理对支付结算违规行为的投诉和查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稳定金融秩序和服务经济金融发展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亟待优化——互助县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付结算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一项基础性金融服务,经过近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支付运行体系建设已经触及到县乡一级,但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网点逐步退出县城以下农村市场,农村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这一地方金融机构办理支付结算服务,农村支付结算工具单一、支付结算方式滞后的弊端凸现,现金结算几乎已成为支付结算的唯一工具。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支付结算方式单一、支付结算服务手段陈旧、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低等问题很突出,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我国农村支付结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