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通过存量调整优化和增量发展相结合,突出比较优势,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是广西"十五"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运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工业,大力开发优势资源,着力培育和发展新的工业优势产业,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要求:广西根据地区经济周期波动及经济发展中的供需矛盾,来适度地选择承接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要素投入结构的调整方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引入的企业要从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出发来调整产业结构。难点问题:按照要素结构中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承接的产业与要素价格扭曲之间的矛盾;广西产业结构的特点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导致居民主要消费品靠外部供给来满足。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近几年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制约广西"东桑西移"的主要因素是在丝制品的消费,产业集群等方面广西还不具备竞争优势,以及桑蚕自身的特点.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广西桑蚕产业现阶段不足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足以形成区域性的竞争优势.最后,文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稳步发展广西桑蚕产业,实现"东桑西移"的对策,提高广西区域桑蚕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周后红 《中国市场》2011,(23):150-150,152
广西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基础条件竞争力、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环境竞争力;通过发展广西的信息、材料和能源类高技术产业,促进广西工业产业协调发展;通过"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广西工业国际竞争力;通过建设区域创新系统,升级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提升广西工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广西专业化与多功能化的港口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而来,《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是新形势下我国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战略谋划。广西必须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现广西传统优势工业"凤凰涅槃"、跨越式发展。通过产业生命周期法分析广西13个传统优势工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并构建两主体、三主体参与的博弈论模型分析基于"工业2025"下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在新的背景下广西传统优势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路。最后提出一些在"工业2025"下符合广西实际、力求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促进广西传统优势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同时也为后发地区工业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将在今年11月加入WTO.加入WTO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按自己的资源禀赋组织生产,按相对优势获得比较利益,并从中积累竞争资本,形成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仍然是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广西人多、地少、资金短缺,融入世界经济既要注意发展资本,技术和信息密集型产业来提高发展水平,更应重视"走出去"战略,发挥广西劳动力资源优势,走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通过合理引导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行业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以增加广西服务贸易的份额,促进广西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服装产业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广西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提出广西服装业的发展战略:利用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投资;主动承接服装产业转移,抓住发展良机;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平台,发展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速工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广西通过发挥其在"新通道"的重要节点位置优势,积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并发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作用。本文分析了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和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分工理论探究了物流业发展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发现广西物流业发展通过促进工业效率提升和工业结构优化这两条途径对工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广西需要依托"新通道"建设,巩固和改造传统物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加强内外联系,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略论产业转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问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本文认为,城镇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到乡村,成为乡村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城镇集中发展高端产业,乡村以"后发优势"尽快提高产业层次,实现"城乡双赢",促进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工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跻身世界前列,轻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在国际上比较优势明显,"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一、柳州市产业结构现状柳州市是广西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重镇。长期以来,三次产业比重工业一直保持6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柳州市的经济工作始终围绕着工业经济发展。柳州工业基本形成"354"产业格局,即汽车、冶金、机械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五大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西2000—2010年消费变动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数据,建立了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典型环境指标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并分析了两者相互关系,为广西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政策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西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选取环境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EKC关系;二氧化硫(SO2)浓度、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垃圾随着经济的发展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随着消费发展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广西的大发展,广西区政府将"八大重点"战略工作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其中,"大港口"战略作为八大战略之一,能够充分发挥北部湾的区域优势,联合大产业、大交通、大物流等战略,共同推动广西的大发展.因此,本文从北部湾经济区"大港口"战略的现状出发,分析"大港口"战略的必要性,提出广西充分发挥"大港口"战略积极效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概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依托,外部优势有: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泛珠三角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市场空间扩大;内部优势则分析了该区域的区位优势以及现有的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文章最后阐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工业基础薄弱,该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与国家当前政策倾斜产业间存在差距带来的问题,产业集群形成的困难,以及科技投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西农垦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坚持"立足东盟,面向世界,稳打稳扎,逐步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广西农垦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深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广西而言是一个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时机.广西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对于提升广西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提高广西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广西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优势,提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思路,以期为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旅游产业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地位逐步得到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从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持产业、旅行社、随机事件和政府6个方面对广西旅游业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广西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遵循经济系统的自增强机制,具有很强的成长性和竞争优势.本文结合广西"M"型区域合作战略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从产业集群的视角,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阐述了广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产业集聚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区位商和产业集聚指数指标,对广西、广东两省36个二位数工业门类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测度;同时,根据产业集聚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产业集聚强化、形成、退化和劣势四个部分,并对两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作为西部地区的广西正在快速形成产业集聚,广东产业集聚速度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20.
高歌 《市场论坛》2007,(10):8-11
以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为形成广西产业优势而去承接产业转移;要处理好接产国内产业转移和国外产业转移的关系,以后者为主前者为辅;要以发展产业集群为目的,以第三代招商政策为手段,在接产"蓝领外包"的同时,更要争取多接产"白领外包";通过集群式服务改进软环境,迎接更多的产业转移到广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