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要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乡村振兴和小城镇建设的土地发展权。在农用地方面,进一步完善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托管机制,创新流转和托管方式,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降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交易成本。坚持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方向,更好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包含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主体参与和覆盖村、镇、县等多层级的土地流转和托管交易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土地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的交易平台,发挥镇级交易服务中心在土地集  相似文献   

2.
运用个案分析、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了鹿泉市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背景,具体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机构设置等方面的运行特征,对比"土地入股"、"包地大户"、"自发型合作组织"等模式的局限性进一步分析了"土地托管"模式的优势,指出它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流发展方向。总结土地托管不同服务模式的具体适用条件,以期对土地托管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疆土地托管的发展尚处于试验阶段,本文以昌吉州为例,其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为土地托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已形成以供销社、合作社为服务主体,以兼业农户及种植大户为土地托管主要需求方的现状,且以半托管为主要服务形式,但存在土地托管不规范、托管服务方融资难及融资贵、托管服务技术人才短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为促进新疆土地托管的实践,应加强土地托管的规范化管理,加快出台有关优惠政策,重视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服务主体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土地托管合作社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符合国家当前的土地流转政策要求,体现了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制度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鉴于此,探析农业规模化经营视角下的土地托管合作社服务新模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的四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廓清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的重要关系,有利于科学分析其发展重点、战略导向和政策选择,推进其高质量发展。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以帮助农户"下地干活"、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但也要注意增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系统功能。农业生产托管本质是农业作业托管,农业土地托管实质是农地经营权托管,前者是帮助农户,后者是代替农户,要防止混淆二者形成决策失误。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网络建设要科学处理本土化、区域化与全国化的关系,以推进本土化、区域化和都市圈一体化为重点。要科学把握服务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业组织与平台型企业的关系,注意引导其优势互补、各展其长。  相似文献   

6.
村账托管是会计代理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现行的做法通常是由村合作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将集体会计账目委托乡镇专门设立的会计服务中心进行记账、算账,代行会计职能的管理办法。村不再设会计岗位,只设报账员。报账员承担报账、出纳、统计及其他经济管理事项等职能。对村账托管后如何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笔者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一、完备委托手续村账托管是在坚持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不变的前提下,村集体将其账务委托给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代为核算、管理。为此,各乡镇要坚持按法律程序办理委托代理手续。在委托代…  相似文献   

7.
合作种植的经营模式是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经营模式上发展而来的。此种模式既继承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优势,又避免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不足。具体模式为,合作社与农民联合起来一起合作种植。具体表现为农民出土地,合作社负责出生产资料和组织管理土地,最终所产出粮食,农民与合作社共同分配。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从土地托管视角考察三大粮食区域农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配置对家庭整体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方法: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该收入分配效应表现出个体异质性和区域差异性;(2)劳动力分化能促进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和农户家庭经济福利的提升,是土地托管服务促进农户家庭增收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1)完善土地托管服务市场和劳动力就业市场以提升农户的家庭经济福利;(2)加强政策帮扶,保障资源禀赋较弱农户的土地托管服务需求;(3)因地制宜,加强各粮食生产区域之间土地托管服务的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9.
张恒  郭翔宇 《农村经济》2024,(2):125-134
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基于1882户农户调查数据,通过考察在不同情境下全程托管对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结构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探求全程托管优化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的机制与效果。研究发现:相比于农户自我经营,全程托管通过改变农户两部门劳动时间配置、家庭劳动力就业身份、畅通女性劳动力流动、稳定非农就业等,提高了农户劳动生产率,进而优化了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有效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全程托管增加非农部门劳动配置、减少农业部门劳动配置的效果稍弱于土地转出,但以土地转出为对照时,全程托管所增加的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收益大于减少的非农部门的劳动边际收益,使得相比于土地转出,全程托管同样提高了农户劳动生产率,优化了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提高农户劳动生产率、优化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等方面,全程托管对土地流转可以进行初步替代。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全程托管形式的引导推广、做好托管“挤出”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适当延长服务链条、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十三五"以来,国家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生产托管的引导和支持。2017年至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先后强调了要"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推广"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基于山东省小麦种植户调查数据,以田间管理环节为例,探究土地托管通过规模经营对技术效率产生的影响,为更好地发挥出土地托管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得分倾向匹配模型与IV-Tobit模型等。研究结果:(1)土地托管通过形成适度服务规模对技术效率产生影响:田间管理托管服务规模与技术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当服务规模在2~<13.33 hm2时,相比于农户自主经营具有提升技术效率的优势;使技术效率最大化的田间管理服务适度规模为7.5 hm2;托管中采纳绿色高效技术能够整体向上提升技术效率水平。(2)土地托管也会通过与农户土地规模相作用对技术效率产生影响:通过适度服务规模对技术效率的直接提升效用偏向于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户;通过土地流入对技术效率的间接提升效用在较小规模农户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1)发展土地托管应强调服务主体的适度服务规模,着力推进土地连片化;(2)运用绿色高效技术和机械有助于提升服务主体田间托管作业质量;(3)注重适度服务规模与适度土地规模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的过程中也要满足小农户土地流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2021,(9):90-96
当前,农业生产托管补贴分为三种形式:只补农户、同时补贴农户与服务组织、只补贴服务组织。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三种类型的补贴对不同规模服务组织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不同经济特征的托管环节补贴对农户经济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三种农业生产托管补贴模式在提高大服务组织服务规模经济效应程度上补贴模式三最高,补贴模式二次之,补贴模式一最低;在对小服务组织利润损害程度上补贴模式二最高,补贴模式三次之,补贴模式一最低;不同经济特征的托管环节补贴对农户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影响也有不同。依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创新补贴模式、避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垒大户"、动态调整补贴环节和区域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托管:农业服务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机械化和规模化的新时代,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从实践看,发展规模经营有两条路径,一是土地规模经营,在这一模式下,由于土地流转费较高和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土地流转期限不稳定,对于粮食等低附加值大宗农产品会形成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远期风险;二是服务规模经营,在实践中服务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模经营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展的结果,这种模式能显著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相比较而言能够避免土地规模经营带来的风险,应当予以重视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指农户或新型经营主体将大田作物的耕、种、防、收等主要生产环节的全部或两项(含)以上,委托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的一种农业生产服务形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本质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进一步流转的实现形式,是一种制度变迁和创新。土地流转是将土地的经营权充分转让,在经营权转让的前提下,生产环节随之转让。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关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安徽省寿县隐贤镇姚祠村从实施抛荒地托管经营入手,积极探索建立抛荒地流转机制,通过托管转包,为全村370亩抛荒地重新找到了"主人"。多数抛荒地调整了种植结构,一跃而变成了高效农田。托管,大胆的抉择隐贤镇姚祠村地处梁家湖洼地,农民种田比较效益差。近年来,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或改行搞二、三产业,全村外出劳力460名,占总劳力的40.3%,外出户涉及耕地570多亩,全村耕地抛荒近400亩,涉及上缴提留5万多元。对此,该村支部一班人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对农民抛荒地实行村里托管。年初就对全村承包耕地进行了调查摸底,对抛荒地分户逐田块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委托代理视角,探究村集体协调在抑制土地托管风险中失效的原因。研究方法:构建村集体协调下土地托管风险的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基于675份实地调查数据,仿真分析并实证检验村集体协调对土地托管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1)村集体协调能够降低土地托管风险,但这一作用的发挥受委托代理关系的调节,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使村集体协调在抑制土地托管风险中失效。(2)村干部的协调态度与协调成本对村集体协调效应的发挥具有调节作用,村干部的协调态度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协调成本发挥负向调节作用。(3)协调态度的调节效应在兼业户中最显著,其次为专业大户,在小规模纯农户中未发挥作用。协调成本的调节效应在小规模纯农户中最为明显,专业大户与兼业户次之。研究结论:强化村集体的协调作用;鼓励村干部转变协调态度,降低协调成本;因人施策防范化解土地托管风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安徽、山东各区县的596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了土地托管对于作为土地托管委托方的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托管可以显著提高委托方的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其中,农业收入的提高是通过增加亩均粮食产出和降低农资及生产服务价格实现,非农业收入的提高是因为土地托管能够有效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应进一步增加对该模式的推广及政策支持、有效防范土地托管经营风险和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8.
去年末与今年初,余庆县白泥镇城关村200多户农户将自己承包的350多亩耕地的经营权转让给了经济组织、单位和自然人。这些转让土地用于开发效益农业后,农户每年可从中获得一定数额的收入。如该村农民杨贵菊转让耕地4亩,按合同每年可获得1200元的收入。在白泥,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已不是一个组、一个村的“专利”。全镇各村尤其是白泥坝区的4个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已被作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一项任务摆到了突出位置。目前该镇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转包。即承包人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土地或全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究农户土地托管行为的决策机制及其发展趋势,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 机衔接提供政策依据。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农户土地托管行为决策符 合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分析框架,兼具“诱导性”和“抑制性”双重逻辑;(2)农户土地托管意愿是产生土地托管行为 的主要动力,农业经营情况是遵循“抑制性”效应负向影响农户土地托管行为决策的重要系统,农户土地托管认知是遵 循“诱导性”效应正向影响农户土地托管行为决策的有效系统;(3)“务农热情→耕种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 →刺激务农热情”闭合回路是抑制农户土地托管行为的底层逻辑,认知的“诱导性”效应从长期来看作用效果有限,且 存在时滞性,需求“抑制性”效应将对农户行为起主导作用。研究结论:缩小农户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差距,充分发 挥村集体的信息传播与组织协调能力,解决农户土地托管顾虑是未来土地托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也为政府制定引 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各地围绕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进行各种探索,比较普遍的是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农户承包土地。由于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涉及比较复杂的思想和利益问题,组织起来往往难度较大。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业公司采取托管的方式代耕农户承包土地,既扩大了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取得更多收入。从实践看,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发展过程长丰公司所在地属城乡结合部,开展土地托管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