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政府采购》2008,(12):20-20
二十国集团15日发表宣言,强调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而临严重挑战之际,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宣言指出,市场原则、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得到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是确保经济发展、就业和减贫的基本因素。宣言分析了当前危机的根源,指出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履行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市场各种资产损失50万亿美元,全球经济增长从2007年4%以上,下降到今年增长-1%之下。美国的经济今年底有可能回升,但是它将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低速增长,我预测  相似文献   

3.
张兴瑞 《中国外资》2010,(24):33-34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演变成为世界经济危机,从虚拟经济扩展到实体经济,从而给全球产业体系带来重大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国际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引进外商投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作用机制影响全球产业体系。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体系将逐步完成革命性的重构,最显著特点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全球虚拟经济将很可能结束快速增长转为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沙咏梅 《中国外资》2013,(15):77-78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缓慢。2013年,欧债危机影响持续渗透,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全球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总的来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长期化趋势。在此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在运行中累积了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5.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演变成为世界经济危机,从虚拟经济扩展到实体经济,从而给全球产业体系带来重大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国际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引进外商投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作用机制影响全球产业体系.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体系将逐步完成革命性的重构,最显著特点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将扮演越采越重要的角色,而全球虚拟经济将很可能结束快速增长转为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新兴市场国家构成了冲击。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结构以及对不同地区国家的冲击这三个方面来看,中东欧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大,拉丁美洲国家次之,东亚国家最小。经济增长模式的脆弱性、对外资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缺乏对外资银行和潜在金融风险的审慎监管以及僵化的汇率制度,是中东欧国家遭受严重冲击的主要原因。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经济、金融稳定构成冲击,并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应当汲取中东欧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从全球发展经验和趋势看,私募股权基金(PE/VC)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全球流动性过度增长、发达国家实行超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带动了PE/VC的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PE/VC急剧萎缩,2010~2011年有所好转但仍处于低位盘整区间。在中国市场,2005~2008年,PE/VC新  相似文献   

8.
《新理财》2008,(12)
金融危机仍在蔓延,越来越多的企业宣布破产,如何共同抵御危机成为全球话题的焦点。G20:确立危机应对方案11月1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闭幕。大会发表了《世界经济峰会首脑宣言》,宣言称,各国领导人同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稳定金融体系,并将对世界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加强IMF的国际金融监管和审查功能,并给予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更大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人物     
《证券导刊》2008,(40):5-5
温家宝: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是当务之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在莫斯科指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是当务之急,也是有利时机。温家宝说,当前,全球金融剧烈动荡,世界经济面临空前严峻的考验。在这场危机面前,信心与合作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为了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更加有效的稳定自身和全球金融市场的政策;其他国家应采取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稳定、金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09,(1):34-43
在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资本逃离使过度扩张的新兴市场国家遭遇了一场浩劫。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则肇始于美国消费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崩塌,“火车头”一旦停滞,亚洲和欧洲的出口导向型增长顿时失去支撑。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都需要反省和变革自身发展模式,一场脱胎换骨的全球结构调整已经开始。很多人希望,中国将能够带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  相似文献   

11.
声音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发扬同舟共济精神,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落实双方达成的保增长促稳定共识,深化双边和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的合作,共同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强劲、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石洋 《国际融资》2010,(11):29-32
在经历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后,有的国家和地区还在痛苦之中,有的国家和地区虽然经济复苏,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二次探底、欧洲债务危机、第三次大萧条等等新一轮的世界经济问题使原本复苏非常快的中国金融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变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大的调整?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如何?我们应该如何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在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上,来自经济金融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关于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与金融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引言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形成严重冲击,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主要发达经济体全部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减速。这场历  相似文献   

14.
王兆星 《中国金融》2013,(12):22-24
2008年9月全面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还没有结束,全球金融体系的功能仍未完全恢复。自危机以来,国际范围对这场危机的全面反思以及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讨论广泛而深入,并已经在各个领域推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必然对国际金融格局及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系列谈"专栏,连续刊发由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委员王兆星撰写的系列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将重点讨论九个领域的问题,包括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资本、流动性及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改革方案,金融稳定理事会重点关注的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品监管,世界主要国家正在探索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金融分业混业模式选择及监管制度安排,以及关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课题等。文章将逐一阐述每个领域的改革内容、面临的挑战及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经济发展面临很大下行压力,国内出口、投资和消费均出现下滑趋势,供销社的部分行业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整体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严重不利影响,化危机为转机,变挑战为机遇;如何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特别是积极启动农村市场的政策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如何在应对危机中实现供销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值得探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6.
2010—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2010年的世界经济焦点迭起,但国际金融市场依然相对稳定。然而,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却充满不确定风险压力,金融危机担忧将会再次成为现实,金融危机冲击将在所难免,个别地区和国家将会出现金融危机的严重局面。当前及未来的世界经济复苏以及发达国家复苏或发展中国家增长强劲并非乐观,因为这是在全球付出巨大代价的前提下得到的结果,不仅没有完全摆脱危机,相反酝酿另外一场新的危机,全球未来前景难以预料甚至超出预料。  相似文献   

17.
声音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国际金融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全球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提振民众和企业信心:要采取符合各自国情的经济刺激举措,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要努力抑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遭遇的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疫情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破坏性甚至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不得不在疫情防控和经济重启等政策目标之间艰难抉择.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和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韧性十足:不仅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而且适应疫情常态化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相似文献   

19.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本文试图从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博弈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在次贷危机和因此引发的金融危机中,监管部门的监管缺位非常严重,给金融机构留下了太多的违规操作空间,使得大量的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危机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20.
从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缓,而经济增长更令人担忧。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放缓,特别是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更增加了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已经将当前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确定为“一保一控”。9月16日央行下调“两率”,有针对性地增加市场流动性,以期“保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