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袁长征 《发展》2005,(4):53-54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西部10省区(不包括内蒙古和广西)少数民族人口5440万,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1.1%,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18.98%,这表明,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间交往与联系增加,民族人口流动和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各民族团结更加紧密,同时民族地区间已经能够承载比过去更多的人口。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快增长,在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劳动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民族地区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加剧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难度,制约着民族地区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3.
4.
西部民族地区人口现状、问题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口现状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地大物博、地广人稀。解放前,经济凋敝,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人口再生产长期处于多生、多死、低增长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解放后,由于国家实行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政策,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族地区人口再生产迅速实现了向多生、少死、高增长型的剧烈变化。到1978年,民族地区人口增长到1.32亿,比1952年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卓玛措 《发展》2006,(2):50-5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既是西部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的希望在西部”,从90年代起,我国将进行“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这样,开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就更加迫切。因此,研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现状和开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西部11个省、自治区有51个少数民族,其居住面积占全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谁能抓住产业结构优化这一关键问题,谁就能在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政策性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结构调整滞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部民族地区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充分而有力的调整,通过结构的优化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前有关研究西部大开发的课题很多,但最基础 性的研究是要讨论清楚宏观经济发展背景条件的变化对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对民族地区大开发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评价和调整发展新思路。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做些探讨,同时对西部民族地区有代表性的地区──青海省柴达木经济区的大开发战略做些浅论。 一、宏观经济背景条件的变化及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思路的整理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背景条件起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进入“九五”后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都与前10多年有本质的区别。这些变化和区别无疑会对西部开发,特别…  相似文献   

12.
13.
西部地区的沿边开放是西部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原理 ,从西部沿边开放的意义、沿边开放的战略重点、沿边开放的主要措施及沿边开放的原则等四方面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沿边开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下岗职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代表,素来十分重视西部少数民族问题。对此,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帮助西部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方针、政策与法律。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当把中央给予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与党的民族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郑长德教授的专著《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多学科角度,分析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得出了一系列理论上的创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况,存在着许多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问题,应从增加财政支持、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