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地保护公民的人格权,公正地解决相关纠纷,本文明确一般人格权以基本原则纳入人格权法体系,是对整个人格权体系基本精神的体现,也是对人格权立法、人格权司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举措,以期进一步完善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2.
现在是人格权利膨胀化的时代,传统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需要。环境人格权是一种社会性私权,它丰富的内容充分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环境保护的吁求在人格权法中的反映。民法中对环境人格权的保护,通过确认侵害环境人格权的行为为侵权行为,并采取传统民事救济手段和精神损害赔偿相结合,为权利被侵害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3.
人格权从产生之始就带有浓厚的伦理性,可以说其是为具有伦理属性的自然人专门打造的,而法人这个拟制性的概念其本质与自然人相差甚远,所以法人人格是不具伦理性的纯法技术产物,法人是不具有人格权的,那些所谓的法人人格权应该属于财产权范畴.在民法发展史中,法典编纂往往是各种理论的产生、 发展和相互角逐的重要时刻,而关于人格权及更深一层法人人格权的论辩亦不例外.我国 《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法人享有名称权、 名誉权,第101条还规定了对法人"人格尊严"的保护.所以在我国当前立法上是肯定法人具有人格权的,但是学理争议从未停止,本文拟从法人人格的本质属性上来论证其与自然人人格的不同,从而从根本上否定法人具有人格权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民法典制定的讨论阶段,涉及各种各样的制度在民法典中的规定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人格权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人格权是一种重要的人身权,应当在民法典中予以明文规定并且应当独立成编。  相似文献   

5.
吕智霞 《价值工程》2010,29(25):234-237
本文从商事代理的概念界定出发,通过考察两大法系商事代理理论基础和法律制度的不同,对商事代理的本质规定性予以剖析,认为商事代理应仅限于商人所为的直接代理法律关系,英美法系的广义代理概念并不宜取。文中比较了商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不同特点,并对商事代理的类型予以划分,最后就我国商事代理制度之完善建构提出个人的思考,以期促进我国商事代理立法的完善和商事代理实践的规范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6.
对于法人是否享有人格权,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法人人格是法人成为民事主体所必须具备的资格,是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前提条件。法人人格的确定对法人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这种人格只能是一种具体人格。一般人格权理论保护的是人的尊严和德性。随着法人人格否定的理论的发展,一般人格权已经不能适用于法人了。  相似文献   

7.
商法是现代发达国家法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本文研究了商事信用法律制度的特征及实现。  相似文献   

8.
法治国家建设在推进的过程中,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①更多的关注点在如何规范公权力的行使,似乎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政府严格按照权利清单;行使权力,法治国家的建设就向前迈进了一步或者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笔者认为,这只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一个方面,甚至不是最主要的方面.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方面——保护私权利的角度来讨论私权利的保障也是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为此,笔者选取了基本权利中的人格权作为论证的对象,特殊之处在于权利主体的身份——死者.对死者人格权保护的水平和态度更能反应一个国家的法治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商事账薄的简要解析,结合商事账薄的法律特征,剖析商事账薄的立法模式,阐述商事账薄的几种基本制度假设,着重说明商事账薄的法律关系,以此表明建立商事账薄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个人观点,以期促进我国商事账薄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作为一种基本的商行为主体.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从设立到存续再到注销。竞争、风险和优胜劣汰法则始终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而与之相伴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商事登记。商事登记是商主体的筹办人或商主体为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事资格而依照法律规定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登记并被核准登记公告的法律行为.是商主体获得主体资格和营业资格的必经之道.凡未经商事登记者不得以商主体资格从事经营活动。从我国的相关立法来考察.一方面法律以语焉不详、态度暧昧的表述将商事资格区分为主体资格和营业资格.另一方面又通过相互抵触、歧义互现的规定以营业执照的颁发和吊销为着眼点.赋予了其以双重表征的功能.形成一种商事主体资格功能蜕化而营业资格功能膨胀的异化状态。这不仅造成自身制度构建上的缺漏.在与其他制度的衔接上也蕴藏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邓玉敬 《企业导报》2014,(22):151-151
商事登记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商事法律制度之一。商事登记,也称商业登记,是指商事主体或商业主体的筹办人,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事主体资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将登记事项向登记机关提出,并经登记机关核准的法律行为。在越南,商事登记是指为了保护交易安全,按照法定程序,把与交易相关的商主体的有关重要事项进行公示的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2.
商事立法模式的选择是我国法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我国实行的是完全意义上的民商合一,制定民商法典或单独的商法典,这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有我国商事立法模式采取第三条道路——即在制定民法典的同时,制定一部《商事通则》用以规范基本的商事法律关系,才是立足现实和着眼未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反思商事登记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恒超关媛媛《反思商事登记法律制度》一文认为,我国应采用体系化的商事登记立法模式,将法人登记与营业许可分开。文章从商事登记作用及我国立法现状、我国现行商事登记立法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商事登记立法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期有关市场准入方面还刊登了徐茜、王平、刘孟河同志的三篇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4.
商事登记是由两方实施但牵涉多方利益的法律行为。因此,商事登记制度具有双重目标,既要保障私权,又要实现公法控制,需要平衡国家、登记申请人、第三人等多方主体的利益诉求。本文将商事登记的制度价值和法律功能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赋予商事活动当事人以商事主体的身份和资格,肯定其法律地位;二是公示商事主体经营状况和能力,确立和维持其商业信誉;三是降低交易成本,增进交易安全,提高效率;四是便利国家对商事主体的管理,建立和维持商事经营秩序。  相似文献   

15.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应重视商事登记效力体系的构建,唯有科学合理的商事登记效力制度,才能确保商事登记所具有的公信力,并发挥商事登记制度的功能。经正确登记的事项,除法律规定自登记时发生生效效力者外,自商事登记机关发布公告之日起,登记义务人得以之对抗善意第三人。应登记而未登记的事项,除法律规定不发生效力者外,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错误事项,登记义务人不得以之对抗真正权利人以及善意第三人,但善意第三人得援引该错误登记事项对抗登记义务人。善意第三人基于对错误登记事项之信赖而取得权利者,其权利保护应适用善意取得之规定。错误登记应属无效登记,但仅在裁判宣告后方可主张。  相似文献   

16.
商事登记制度是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保障,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事登记立法极为分散,且法律之间存在冲突;登记体制上,我国"统一主义"登记模式的弊端突现;登记之后公示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我们需完善商事登记制度的立法,采取统一主义"与"分离主义"登记模式并立并建立公示透明体制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也不能例外,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公司治理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选取了"经理层控制公司"的问题,首先论述了经理权为商事代理权的性质,进而着重论述了在我国法中应如何对经理权进行约束,提出了在权力本源上、权力运行中以及责任体系上对其进行法律约束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明确商事主体电子营业执照的概念,对电子营业执照的定义、特征及适用法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电子营业执照、纸质营业执照和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等几个概念做了详细比较,最终确定了电子营业执照的定义,即为由商事登记机关以电子签名方式签发,载有商事主体登记信息,证明商事主体资格,以数据电文形式存在的营业执照.通过深圳全流程网上商事登记生成的营业执照符合电子营业执照的概念和标准.  相似文献   

19.
电子合同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型商事形式,与传统的纸质合同相比有其特点。电子合同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商事观念和方式,但也引发了诸多新的法律问题,使得传统法律规定尤其是合同相关法律规定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电子合同的含义和特征为出发点,对电子合同的效力、分类、证据效力、收发时间的确定及收发地点确认的管辖权等法律问题做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玉宝 《价值工程》2014,(23):211-212
本文从法律意见书制度的设立目的、现实偏差切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制度技术和措施上的完善建议,以其在商事活动中进一步发挥好法律意见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