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程海艳 《企业导报》2013,(2):14-15,19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农村土地征用已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同时土地征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民自身、当地政府、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使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政府与被征收土地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增加。主要原因为农民自身心态上的变化、政府管理上的缺失、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要解决征地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从与之相关的利益主体上入手,并在法律层面上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发展方式从增量发展逐渐转变为以城市更新为主,城市规划范式也相应地从综合理性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协作沟通方式,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是以提供"公共要素"为核心的制度设计。在这个制度下,急需一个工具来破解当前上海城市更新所遇到的沟通难点,本研究构建了上海城市更新沟通矩阵,沟通矩阵包括更新主体和利益焦点两个维度:更新主体维度代表更新中的多元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利益焦点维度代表更新项目能够提供的公共要素,以及政策能够提供的优惠条件。运用沟通工具,分析了两个上海城市更新案例,在应用中发现沟通矩阵具有过程公正、达成共识、推进实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高速城市化,城市空间在更新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消费功能与文化意义,但是城市内部的各种冲突也在空间上不断聚集。随着城市更新中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的转化,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不断扩张,导致居民生活空间被挤压、私人权利被侵犯等问题。空间冲突的本质是资本介入问题,公共空间在商业化过程中成为了以资本与权力为中心的支配空间。政府在重构空间的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空间运行机制,加强责任监督与利益协调,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平衡,最终化解城市更新中的空间冲突。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的城市更新所面临的空间资源稀缺、使用效率低下、公平正义缺失等问题都日益加剧。因此,国内外的城市更新正在经历从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向多元主体协同的模式转型。从"伙伴关系"切入,以纽约为例,分析几个城市更新案例中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变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更新需求,并且讨论了纽约实践对中国城市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着意识差,战略及政策规划、组织保障、信息沟通技能缺乏,财政资源支持不足,教育与训练机制不健全,法治和法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作为社会公共管理实施主体的政府应就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规划,加快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坚持城市更新,走科学城市化道路。本文从城市更新的科学内涵出发,通过剖析我国城市更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基于泛福利实现的城市更新思考。泛福利实现的城市更新,强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城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知和利益实现为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7.
张诚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0):58-64
当前,城市化已成为推动乡村公共空间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力量.在结构层面,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呈现出城乡公共空间资源配置错位、类型失衡和社会性缺失的趋势;在功能层面,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呈现出主体功能弱化、功能单一化和功能异化的特征.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的转型、压力型体制下的政绩驱动、市场机制的扩散和嵌入以及传统乡村文化的消解是引发乡村公共空间萎缩的内在根源.重构乡村公共空间,需要在模式上构建多元合作机制、在结构上实现空间均衡发展、在功能上坚持实用价值优先、在文化上彰显乡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四、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从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现实出发,使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使全体社会成员都平等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利益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向公共服务方向转变。因为,我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属性,城市公共空间积极社会意义的发挥实际就是公共空间公共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受到总量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发展思路异化、公共功能弱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阻碍,致使体现公共性的空间作用机制无法有效地发挥,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缺失.因此有必要从树立正确的空间发展理念、促进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构建有效的作用机制、扩大公众的公共交往活动、推进科学的规划建设等方面系统地重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完善的公共空间功能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波 《城市问题》2006,(9):8-11,37
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矛盾广泛存在于收益差距、农民工权益维护、征地拆迁和就业等领域,已经对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政府行为偏差、城市经济不发达及社会管理落后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必须从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通过转换政府职能、进行制度创新、发展城市经济、加强社会管理建设等措施,妥善处理相关利益问题和矛盾,促进城市化的正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利益分配矛盾解析──以旧城改造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旧城改造是一项牵扯矛盾多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其中拆迁阶段的利益冲突尤为激烈.旧城改造意味着利益关系的重构,阐明了利益分配矛盾的成因,从制度、技术和实施三个层面提出了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城市更新演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建波  张京祥 《城市问题》2003,(5):68-71,49
通过对中西方近现代 (二战 )以来城市更新发展演化的回顾与梳理 ,对中西方城市更新作了比较研究 ,针对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提出了新时期城市更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梁语晨  黄剑 《价值工程》2022,(6):162-165
城市更新是新时期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自我调节与提升的内在要求.然而,我国现有的诸多城市建设与管理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支持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进程而确立的,在应对城市发展转型时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不适应性,对城市更新工作形成一定阻力,致使各地更新进程不时陷入困境.如何建立体系化的城市更新制度以有效推进更新活动秩序化...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改造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及防止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本质是利益问题,实质上是与城中村改造相关的利益各方利益调整的过程。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城中村改造基本都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但由于政府的失灵,往往也会产生很多弊端。但大多数学者仍认为政府应该在改造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问题是政府应该在城中村改造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或者说市场的边界又在哪里。本文初步明确了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干预的重点和市场的边界,阐明了城中村改造的总体思路,最后提出了防止城中村改造失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顺德市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顺德市农村管理体制创新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村域中心化 ;村制向市制转变 ;股权固化和资产量化 ;村委会职能的转变。通过改革 ,顺德市农村管理体制实现了体制城市化、产权市场化和资源集约化  相似文献   

16.
旧城改造开发项目的容积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与持续升级的功能需求,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旧城改造是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有效手段。本文在阐述容积率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投入产出理论,提出了旧城改造容积率测算模型,分析了容积率与利润率之间的具体关系。旧城改造实施人员可据此提出适宜的旧城改造方案。最后,本文以重庆市某旧城改造地块为例,对其容积率进行了重新测算,提出相关规划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综述了国外城市政治学核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深入评估和分析,依次从城市发展的主体性、城市服务对象、城市空间观、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生长、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服务、城市边界和城市内部结盟十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的健康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哲林 《价值工程》2011,30(36):262-263
文化的传承与社区的更新一直是城市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难题。本文分析了旧城的文化特征与社区更新的方式,并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然后在城市设计的层面,结合调研的三个旧社区,试图能在两者找到共生的方法,或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高速公路改扩建研究——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与既有高速公路的矛盾开始显现,高速公路改扩建将成为未来十多年高速公路建设新的热点,为协调既有高速公路与城市空间矛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在分析高速公路与城市空间布局关系、以及城市空间扩张模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不同布局关系和不同扩张模式下既有高速公路与城市空间扩张的矛盾,进而提出高速公路改扩建为缓...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促进城中村社区转型和社会融合;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为引线,推动城乡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