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以打召小学附近W1、W2、W3和W4崩塌危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崩塌危岩体的形成条件和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地质勘探、实验室测试等方法手段确定地质参数,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打召小学附近4个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分别对天然条件和暴雨条件2种工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打召小学附近4个崩塌危岩体在天然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暴雨作用时将会处于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刘硕  刘明辉 《价值工程》2013,(28):118-119
崩塌危岩体造成的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岩质边坡崩塌危岩体为工程实例,采用定性分析(赤平极射投影、极点等密度投影)与定量分析(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在各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对比,从而最终确定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系数。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8,(12):213-215
丹寨县南皋二小危岩体破坏类型为倾倒式,运动形式为倾倒、坠落。根据南皋二小危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折线形公式进行落石运动速度计算,通过分析计算,危岩体发生崩塌坠落后,危岩崩塌体最大滚距达100m,但因崩塌物的相互碰撞,崩塌物一般滚距70~80m。也为其他崩塌区危岩体的崩塌落石运动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崩塌灾害事故所带来的危害,文章以实际崩塌地质灾害点为例,分析了崩塌地质灾害点危岩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危岩体的结构特征,其目的是为灾害治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23):137-138
某国道沿线地质环境特殊,不仅地形地貌差异较大,而且生态条件恶劣,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尤其是崩塌灾害最为严重。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其存在多处危岩体,对过往行车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选取典型坠落式危岩体,采用DDA数值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其失稳方式的形成机制,构建力学模型用静力解析计算方法对潜在不稳定危岩体进行稳定性评价,从而更好地开展道路养护、地质灾害治理和改扩建工作。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8,(16):242-244
在详述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崩塌危岩分布、类型、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表层岩体风化破碎程度高,危石多以滑移、坠落方式失稳等特点,结合威胁对象及整体布局,因地制宜,提出了清危结合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矿活动是危岩崩塌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本文以磨子岩W2危岩体为物理原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分析采矿活动下陡崖及危岩应力场的变化,揭示危岩形成过程机理。模拟结果表明:采矿活动形成新的临空面,临空面附近应力方向发生偏转,开挖工作面应力集中;其对陡崖及危岩体应力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主应力方面,压应力明显增加;并且危岩体体内大主应力变化不明显,小主应力明显增大,压应力明显减小,并且呈由临空面向内递增的趋势;危岩体后部裂缝尖端应力集中,随着开挖的推进,裂缝尖端应力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当开挖达到一定深度时,与开挖深度基本呈线性关系。数值模拟结果科学地论证了采矿活动下陡崖及危岩应力场的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矿山类危岩灾害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开发》2016,(22):57-62
文章以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基本理论为出发点,通过静力平衡状态的研究,解决了危岩体基座反力的求解问题,建立极限平衡状态下与岩体力学强度及潜在未贯穿裂隙面应力特征相关的本构方程,求解得出极限平衡状态下的裂隙水压力及相应的裂隙充水高度,并根据倾覆力矩的数学表达式计算危岩体所受所有外力对倾覆点产生的最大抗倾覆力矩,进而归纳出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9.
<正>金厂峪镇榆木岭村北山坡小型崩塌位于榆木岭村村口北山坡,为小型崩塌,威胁对象为榆木岭村居民19户77人。该崩塌处于丘陵区,海拔高度302.1 m~380.3 m,属侵蚀构造地形。危岩体所处斜坡坡向135°~192°,上部较陡,坡度一般45°~55°;斜坡下部局部较缓,坡度一般30°~40°,坡脚为人工开挖形成的陡坎,坎高1.0 m~3.5 m。  相似文献   

10.
黄从江 《价值工程》2014,(27):295-296
危岩体常位于陡坡或陡崖上,其治理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规模较小、分布零星的危岩体可采用爆破方式进行清除。马家洞危岩体治理是在充分考虑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的施工条件基础上,结合爆破设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爆破施工方案和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地排除了危岩体对当地老百姓造成的影响,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为类似的危岩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康圣雨 《价值工程》2012,31(35):54-55
通过详细地质勘察和计算,研究了该斜坡危岩带的基本地质特征、成因机制及变形破坏机制,通过室内实验得到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利用极限平衡方法对该斜坡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简要说明了斜坡危岩带的发展趋势及其危害性,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燕 《价值工程》2011,30(7):196-196
岩体声发射技术是地下工程中监测围岩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根据大量的现场岩体稳定性声发射信号参数,提出了评价地下工程岩体稳定性声发射相对强弱指标,综合考虑了岩体失稳过程的声发射事件率或能率的时间序列,可以消除测点布置方式及地质构造等因素对声发射信号参数的影响,更准确地进行围岩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危岩及中小型崩塌的工程治理防治措施历来存在两个十分纠结的问题:一是危岩坠落评价模式,尤其是设计量化计算依据;二是危岩是否会坠落并造成伤害,是个偶然事件,由此牵涉到整治的可靠度与概率选择。"生态坝防护治理技术"本着就地取材、依托实地、快速便捷、长久可靠、治理工程有效的角度出发,去寻求危岩(崩塌)最有效防治的方法。其方法不但使防治工程成本大幅度降低,还能产生可观的经济、环境效益,为以后崩塌(危岩)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红山铜矿矿柱的稳定性与岩体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大红山铜矿矿柱稳定性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矿柱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充填欠账导致岩体强度的下降,以及断层等软弱结构面的存在。根据少量矿柱垮塌的情况和岩石试块力学试验结果得出,未垮塌地段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在40MPa以上。在岩体强度较高的矿体东部,当矿柱高度较低时,可以将原设计8m的矿柱厚度降低为5m,以提高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
地应力测量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伟杰  龚成  李晶 《价值工程》2010,29(25):136-137
对于深埋岩石工程,岩体的地应力状态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本文通过收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地应力的研究资料,总结了地应力测量的各种方法及地应力测量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了地应力测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RFID技术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峰  胡澴  沈月静 《物流科技》2007,30(11):21-23
危险品的物流管理关系着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危险品物流管理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文章针对危险品物流的特殊性,介绍了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及RFID技术,探讨了RFID技术在危险品物流领域运输前、运输中的应用以及在我国实践中政府的作用等问题,并以上海百万危险品钢瓶安装RFID标签为例说明了RFID技术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亚东  陈江平 《价值工程》2014,(29):116-118
本文主要讲述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某隧道的实际应用,从野外的施工到室内的数据处理和资料成图解释。依据音频大地电磁法(AMT)的带地形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结果,把电阻率异常分为Ⅴ类、Ⅳ类、Ⅲ类及Ⅱ类,分别对应极破碎岩体(Ⅴ级围岩)、破碎岩体(Ⅳ级围岩)、较破碎岩体(Ⅲ级围岩)和完整岩体(Ⅱ级围岩)。结合围岩分级结果,查明了隧道洞深附近岩性、断层破碎带及岩溶位置,对岩体完整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8.
王伟东  张锦龙  张涛 《物流科技》2014,(11):143-145
针对铁路运输危险气体泄漏事故的特点,文章以高斯烟羽模型为基础,借助Matlab编程对不同条件下(不同风速、不同大气稳定条件和多泄漏源等)的铁路危险性气体扩散范围进行模拟分析,实现了危险性气体扩散的直观图形表示和伤害分区的划分,为指导铁路运输紧急救援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磊 《价值工程》2021,40(3):76-77
冲击地压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给国家人民带来沉重的损失和代价。回采工作面附近的组合煤岩体,由于铅垂方向上不同层位的煤岩组合,导致其对能量的积聚能力存在差异且更为复杂,加之水平方向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因经历老初次来压、周期来压,使这部分组合煤岩体更容易产生能量聚集,造成冲击地压。本文通过论述组合煤岩体的相关研究对冲击地压防治的意义,同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分析,希望能对冲击地压的防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段燕伟 《价值工程》2022,(6):131-133
巷道断面形状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研究断面形状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对矩形、梯形和直墙圆拱形三种巷道断面形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断面形状巷道围岩的应力特征、变形特征和塑性区域.结果表明:直墙圆拱形巷道围岩稳定性最好,梯形巷道次之,矩形巷道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