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34):181-182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在阐述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切入到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搭建培养卓越人才的途径与探索中如何创建校企合作平台、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及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3,(6):8-9
近几年,江南大学对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建了多个"协同创新联盟"和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了互利共赢。通过对这一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分析,指出政产学研外"五位一体"机制,是卓越工程师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李仙娥  陈蕊 《价值工程》2011,30(30):171-172
引入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以提升陕西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指出产学合作教育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卓越工程师所要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卓越工程师过程中,需要通过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来作为运行保障。  相似文献   

4.
张洋 《价值工程》2014,(18):237-238
学校教育与现实实际相脱节,造成许多高校学生迈入社会时,很难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于是教育部于2010年决定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主要目的是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卓越计划"的实行,校企合作是必经之路,本文正式从校企合作背景下,来探讨当前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首先对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对校企合作中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同时对当前校企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到工程的本质,开展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对于我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国家、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具有战略意义。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在强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建立校企产学研共同体,开展卓越工程师的联合培养。同时,以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建立综合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6.
孙丽丽  张旭昀  王勇  毕凤琴 《价值工程》2012,31(13):236-237
本文在对国内外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国内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问题,结合材料专业特点,以"卓越计划"为指导,确定基于"卓越计划"的材料工程师培养目标。考虑材料专业的多样性和对材料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通过改革和创新材料工程人才教育理念,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制定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材料工程师,并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而探索一条培养卓越材料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结合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工程师的国际案例与经验,剖析了产学研用合作对卓越人才培养的价值,构建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卓越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政府、企业、高校的深度合作。在对政产学研合作培养卓越物流工程人才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特点,就如何加快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培养卓越物流工程人才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其研究结论可供相关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3,(23):227-228
本文从系统工程视角,结合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管理人才培养实践,对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为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铁  高兴军 《价值工程》2012,31(10):208-209
针对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专业特点,研究"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分析产学研有机结合运行的机制,结合我校依托石油石化深入的阐述了产学研为本科教学服务的作用及实施方法。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本科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机制,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丰富了老师的工程经验,并且深化了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熊飞  狄光智  赵家刚 《价值工程》2015,(18):183-185
根据国家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分析了企业的需求和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西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制定了"立足本土,面向企业,突出林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该模式分析了云南本土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同时结合学校的特色,培养网络工程师、Java或.Net三类专业人才。在保证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采用"3+1"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从而满足了企业需求,提升了就业率。  相似文献   

12.
周印利 《价值工程》2014,(28):252-253
文章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入手,分析应用型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青海大学为例,提出了构建基于卓越工程师视角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提出适合实际情况的工程师培养模式,对于相关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具有一定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分析了在校企合作中如何实现“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培养方式,如何建立、巩固并发展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最终建立具有本校特色化学专业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大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依托重大科研项目,聘用兼职导师,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目标,制定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标准和培养思路;针对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学习面临的问题,从实践内容、技术保密、安全问题、工程师职业道德、成绩考核等方面,研究了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实践环节的实施对策。首批机制专业卓越班学生实践环节的顺利落实,说明了所提出实践环节实施对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吕红明 《价值工程》2011,30(14):219-220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专业。传统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改革创新的能力,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目前,国家教育部已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带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汽车专业,提出应以"卓越计划"为契机,结合地方汽车产业特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3+1"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3,(24):199-200
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三大培养特点,在土木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从行业企业参与毕业设计、结合卓越计划的标准指导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方面入手,对土木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提出有效可行的教改措施,实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承担着为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产学研合作是促进地方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服务的最好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特点与模式,提出创新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详细阐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内容、具体的实施方案及实施效果。将此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该体系的建立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根据电气工程行业人才培养需求,指导电气专业和相关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卓越计划的实施。支持不同类型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卓越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电气工程师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