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书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利器。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利用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对法律的不甚了解、对就业的渴盼,采取欺骗、胁迫等手段设置陷阱,让利益的天平倾向自己,让劳动合同成为用人单位攫取不当利益的"保护伞"。劳动者遭遇合同陷阱,如果忍气吞声,只能置自己于被动挨宰的地位,唯有奋起反击,巧妙应对,方能跳出陷阱,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一、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此条是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般规定,也可以称为无理由解除劳动合同。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种劳动权利,即辞职权。《劳动法》第31条的规定也未对劳动者行使辞职权做任何的限制。劳动者在可任意行使此项权利时,却在有意无意间损害了劳动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用人单位的利益,劳动者对辞职权的行使有可能是以牺牲用人单位的利益为代价的,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这一规定有悖于立法的初衷,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从保护劳…  相似文献   

3.
按照<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只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几乎没有设置什么障碍和条件,给予了劳动者极大的单方解除权,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者地位,维护劳动自主的权利.然而,劳动者在行使此项权利时,却可能有意无意损害了劳动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政府保护弱势劳动者权利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是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者和社会公正代表者的政府的职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劳动者的权利是一种弱势权利,需要政府对其加强保护,以维持劳动力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会维护劳动者权利的力量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是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不仅是因为中国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赋予了劳动者特殊的含义,更是全世界的普遍追求。让我们感到失望的是,在给予劳动者最崇高地位的同时,我们却没真正保护好劳动者的权利。反而,西方一些国家在这些方面比我们做得更专业、更专业,也更人性。西方的劳动权发展历史比我们要长很多,在漫长的历史中,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完全发展了一套关于劳动权利的正当性理论,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都应该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的阐述了本法的立法宗旨,该法在"单向保护"和"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兼顾到用人单位一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双方利益之间的合理平衡.《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同时也赋予其管理自主权.通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制定的旨在保证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享有劳动权利的规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由于市场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之债会发生概括转移,即由新用人单位承继原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该概括移转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需要履行保护劳动者的程序,如:通知劳动者并经劳动者同意,劳动者享有知情权、磋商权、异议权、解除权等各项权利.劳动关系之债依法概括移转后,劳动者可向承继劳动关系之债的新用人单位主张权利.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与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属于不同的法律概念,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往往会导致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  相似文献   

8.
当前,不少用人单位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随意或武断地解除劳动合同,严重损害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竞业限制制度对于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提高用人单位在人才和技术上投入的积极性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劳资之间的不平等地位,常常导致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劳动者在离职后的就业权和生存权受到严重影响。如何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劳动法》赋予所有劳动者的神圣权利;用人单位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是所有用人单位的义责。因此,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来说,尽可能多些了解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工资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既可以明确各自享受的权利,又可以增强彼此的责任感,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劳资争议。工资支付过程中的问题,从大的角度而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问题,除本文所辑录的之外,还有一个是涉及延长工作时间时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加班加点工资。对这一概念,本刊将在下期“政策信箱”介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劳动者退休后,  相似文献   

12.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完成了一定工作任务,就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权利。但目前在我国,由于资强劳弱等原因,用人单位利用其强势地位,违法克扣、拖欠劳动者薪酬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严重地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鉴于此,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国内外劳动者工资权益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针对我国欠薪的现状,对欠薪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欠薪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劳动者薪酬支付保障机制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国家,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对法律、法规及规章的遵守.工会法虽然赋予工会有"调查"的权利,但因其不具有行政权利,且缺失工会"调查"相关的实施细则,现实情况下不易实施.所以,"调查"职责应由劳动行政部门全权负责.工会应当发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桥梁和缓解劳动矛盾的作用,对外与单位协商谈判,对内协助劳动者,如进行职工培训,提供法律帮助,代理劳动者诉讼等,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重要意义,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种种表现,阐述了造成用人单位滥用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防范用人单位滥用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对策及建议,以保障劳动者试用期劳动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穆忱 《人力资源》2012,(10):52-55
《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国家在法律上赋予了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权力,并确认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但现阶段,部分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仍然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方面,如劳动规章制度零乱、不成体系、不配套、缺乏针对性等等。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因劳动规章制度存在的不完善等问题而出现败诉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就如何发挥劳动规章制度的管理效力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执行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赋予劳资双方各自应享有的权利,同时规定双方应履行的义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劳资双方违反《劳动法》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关法律规定,不论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只要违反《劳动法》就应该做出赔偿。哪些情况用人单位须做赔偿,哪些情况劳动者须做赔偿,赔偿的数额、标准、方式都有哪些?本刊为您做如下总纳:  相似文献   

17.
养老权是国家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享受国家所提供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不容任何人、任何单位组织侵犯。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早与晚、缴费基数的高与低、缴纳的时间长与短等,都直接影响到劳动者退休后养老金的多少。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用人单位拖欠养老保险费、降低缴费工资等侵犯劳动者养老权的现象十分严重,究其原因,劳动者本身的"不作为"也是用人单位侵权的原因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只顾埋头干活,对养老保险情况不闻不问,不知道自己的缴费工资,不知道单位是否按时足额为自己缴费,认为这些都与己无关;有的只是在退休后  相似文献   

18.
&lt;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gt;的颁布执行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赋予劳资双方各自应享有的权利,同时规定双方应履行的义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劳资双方违反&lt;劳动法&gt;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关法律规定,不论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只要违反&lt;劳动法&gt;就应该做出赔偿.哪些情况用人单位须做赔偿,哪些情况劳动者须做赔偿,赔偿的数额、标准、方式都有哪些?本刊为您做如下总纳:……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赋予了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权利,并对应当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形和补偿标准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鉴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有了多方面的变化,作者认为有必要系统地梳理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补偿金的支付规定,以利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赋予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同时也赋予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劳动保障及经济赔偿的权利."代通知金"即是其中之一.现行税法对"代通知金"如何进行涉税处理没有明确规定.本文结合政策分析了"代通知金"的属性及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