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再生铅冶炼是对铅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是防治铅污染的重要手段,但如果在冶炼过程中处置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为此,本文着重就再生铅冶炼对土壤的环境影响与评价进行研究。首先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并根据冶炼中的铅排放强度和铅在土壤的循环规律,探讨了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评价和预测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永州市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采样分析获得土壤养分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测试数据,对永州市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永州市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土壤养分丰富;土壤综合质量中等以上土地面积有22 268km~2,占比约98.24%,较适合农作物种植;研究区绿色食品产地、绿色富硒土地资源较丰富,利于集中开发利用,具备发展优质和高效生态农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壤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土壤环境调查、评价与检测的重要性,对我国土壤环境现状以及土壤的评价与检测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推进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29):23-25
通过对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围土壤现场采样及室内测定,检测样品中重金属元素铅含量,分析其污染特征并开展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污染场地周边土壤中铅含量远高于该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呈现由原有主控污染源向周边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向下纵向衰减。对土壤中铅进行单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铅局部污染程度已达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应加强风险管控,及时进行固化稳定化和工程阻隔等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5.
采集某市交通干线周边20个表层土壤样品,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铅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该区域土壤铅污染程度作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铅含量为25.2~137.0mg/kg,平均53.79mg/kg,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的1.54倍;铅污染指数变化范围为0.72-3.91,平均值为1.57。  相似文献   

6.
张星  陈文德 《价值工程》2015,(12):212-213
通过对四川省巴中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到了六种典型元素Cd、I、Pb、S、Se、Zn在各县域的含量。研究结果为:巴中市土壤元素比较指数为0,土壤质量与全国水平相当。六个典型元素中除Cd元素以外,其他元素均未超出中国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均符合中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尼梅罗综合指数评价表明,各县域土壤污染指数均小于0.7,巴中市土壤清洁。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之前着重于发展生产力,忽视了环境问题,导致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也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建设。目前,在我国在持续进行环境改善和保护工作,使得我国的发展不再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使生态环境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体系是在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技术基础。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体系的重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出台对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探究了土壤环境评价的必要性,分析了土壤问题的类型和一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针对土壤环境评价问题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9,(26):272-273
土壤中六价铬危害较大,会对人造成生理毒性和免疫毒性,合适的消解办法和检测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出土壤中六价铬含量,对于识别污染和后期土壤修复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土壤环境和六价铬络合情况,采用在碱性条件下对土壤进行合理的消解,使用Na2CO3/NaOH溶液作为消解液,采用分光光度计作为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检出限地,重复性好,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精确度,可以在实际测定的过程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鑫 《现代质量》2003,(11):30-30
硫含量是评价油品的一项重要指标。石油及其产品中的硫及硫化物对加工和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其危害主要表现为:1.腐蚀机器、仪器装置和容器等;2.使催化剂中毒;3.使汽油的感铅性下降;4.使油品发生恶臭和着色;5.污染环境;6.影响润滑油添加剂效果等。准确测  相似文献   

10.
陈军 《科技与企业》2012,(11):121-122
利用2011年近岸海域监测资料,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分析了锦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结果表明:锦州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主要污染因子为悬浮物、铅、锌、铜和无机氮;各功能区只有二类功能区的铅和悬浮物超标.应加强直排海污染源和陆域排放源的监控,促进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1.
陆文华 《价值工程》2022,41(9):23-25
水利工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控制,减少洪水,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提高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控制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建筑工地周围的水、空气等污染和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本文从对农业耕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剖析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2.
刘鸿雁 《价值工程》2010,29(24):64-64
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措施,则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危害,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工程建筑对环境的种种破坏现象及其后果,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时瑾 《价值工程》2022,41(8):131-133
在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当中,为了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水土保持生态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根据水电水利工程的特点采取与之对应的生态修复方案,将水电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以此来满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以及标准,从而使水电水利工程能够朝着生态化以及绿色化的方向而不断的进步满足实际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金彦海 《价值工程》2010,29(36):74-74
绿色风险问题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企业要能长足发展,必须正视、重视绿色风险,以赢得未来发展的机遇。因此,正确认识绿色风险,掌握绿色风险的防范、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建设项目施工由于范围广、规模大、周期长,消耗的资源非常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非常显著。所以,全面认识和恰当评价建设施工项目给环境、资源所造成的绿色风险,既是防治环境污染、减缓资源能耗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本文要介绍了绿色风险的概况和我国的施工企业如何正确对待绿色风险、识别绿色风险,科学进行绿色施工,防范和应对绿色风险。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源消耗集中,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密切关联,对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论文主要结合中川机场T3航站楼连接线建设项目环水保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探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水保在施工阶段的管理控制要素,提出了环水保标准化管理的建议,供高速公路及其他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双龙 《价值工程》2022,41(8):59-61
预制节段梁作为城市高架道路交通的现浇桥梁替代,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应用已愈加广泛,工厂化预制、现场拼装已成为城市立交、快速路桥梁建设的首选,具有场外预制、施工快速简洁、城市环境污染低等优点.但受限于城市交通环境的复杂性,节段梁的现场拼装方案需要因地制宜.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对节段梁拼装方案的选择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中污染物源强的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和 《价值工程》2011,30(7):64-65
对于环境影响以污染因素为主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源强核算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介绍了物料衡算法、类比法、资料复用法三种核算方法的原理及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绍君 《企业经济》2012,(1):136-140
低碳环保下,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存在差异。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是当前环保投资的关键,其在东中西部对经济增长影响度远大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但是环保投资政策受到区域差异化影响而不同,在东部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其效果要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在西部,要加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其效果要好于中部,中部好于东部。因此,政府应实施区域差异化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   

19.
黄俊 《价值工程》2013,(35):105-106
生态混凝土技术是能减轻地球环境负荷、与生态体系协调发展、创造舒适生活环境的混凝土材料。本文介绍了生态混凝土在护坡工程、治理水污染工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周颖辉  贾春雨 《价值工程》2010,29(11):220-220
针对目前廊坊市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推广应用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深化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农村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等方面研究分析廊坊市农村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