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梳理了流通理论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各种经济学流派对流通理论研究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以及现代流通的特点及其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构建我国流通理论体系的重要性。最后从流通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流通理论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学科体系的构建、流通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流通理论研究与学科体系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背景下,我国流通经济的发展明显滞后.在对当前中国流通经济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后,研究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最后提出了我国流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7月29~31日,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我国农机流通发展战略研究暨现代营销方式与经营管理经验交流座谈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与会的农机行业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就我国农机流通业的基本任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战略目标,结合国外农机流通业发展状况以及我国企业现代营销方式与经营管理经验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流通现代化应包括流通体制改革、流通对外开放和流通发展三方面的内容,基本任务是流通市场化、流通社会化、流通组织化、流通信息化和流通信用化.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进一步克服轻视流通的错误倾向,加强流通理论研究,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流通战略产业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定位是关系流通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认为,我国的流通产业应定位于战略产业。并从流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流通产业安全等角度论述了流通产业作为战略产业的理论依据。接着分析了流通产业长期以来没有作为战略产业的原因,最后,从产业政策的视角提出了发展流通战略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与国外的世界500强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经营业绩、战略基础、国际化程度、产业链地位等方面具有明显不足。未来10年,我国流通业将处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冲刺阶段,流通体制处于市场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建议政府进一步研究制定《流通业改革与发展意见》和《流通业振兴与发展规划》,一方面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加快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流通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无形之手及对发展规律的把握,促进我国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7.
1月19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在京召开了“农机流通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我国农机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研讨座谈会。与会代表讨论通过了“农机流通战略联盟”誓言,并就农机流通企业在参与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中的经验、体会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等进行了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新中国建立60年以来,随着流通产业的形成,流通理论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具体来说,经历了无流通论——流通论——流通产业论——流通先导产业论——流通基础产业论——流通战略产业论——流通产业集群论——流通产业结构论——流通产业联盟论——流通体系战略论等,流通理论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流通体系战略论是我国"十二五"流通体系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具体来说,流通体系战略论由以下几个方面理论构成。一、流通业之一般理论1.现代商品及其流通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外物流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农村流通体系构建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实施流通一体化战略来求解农村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导向作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国家亟需发挥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战略价值。本文依据"势耗假说"对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流通产业发展战略的起点在于统一市场,重点在于提升效率,效果则全面惠及民生。  相似文献   

11.
后危机时代流通体制变革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必须用国际的视野、世界的眼光、全球性的战略思维考虑流通的战略定位.美国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它的现代流通竞争力上.中国要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必须提高流通竞争力,使流通竞争力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家的软实力.现代流通是囊括有形要素禀赋与无形要素禀赋的流通,是面向全球市场、全开放的流通,是涵盖生产、流通全过程的流通,是以消费为起点、周而复始的社会化大生产过程,而物流越来越成为流通中的决定性力量.必须从内外贸分割、国内外分割、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的误区中走出来,用全新的视角来诠释现代流通理论.文章提出,随着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未来流通体制必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不断向国内外流通一体化、区域流通一体化、城乡流通一体化、制造业与流通一体化、现代流通立体化和混沌化方向发展.现代流通将成为引领我国转变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力量;资本流通方式、商品流通方式、服务流通方式等都将实现整体的再造;整个流通理论也将产生整体创新,引领整个流通领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婷 《商业时代》2015,(10):93-94
中国自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提高,贸易状况由原来的贸易逆差转变为顺差创汇状态。这不仅仅要归功于我国制造业水平和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同时中国流通企业在疏通国内商品流动渠道、开拓国外潜在市场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国际化背景下流通企业的发展创新,制定相应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对于提高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流通产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来重要,在理论界的受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通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成为经济系统的基础产业、战略产业或先导产业。对流通产业经济效应的分析有利于流通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粮食流通行业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树立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从而推动我国产业发展从外延增长的内涵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15.
重新认识流通(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世纪的中国流通发展战略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第一个十年,即继续完成两个根本转变时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流通总框架和大流通、大市场的总格局,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第二步,再经过十年,流通的市场化基本完成,与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相一致;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流通的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推进中国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打造中国信用体系;进一步确立流通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全民流通意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流通行业经过近年来的长足发展,企业品牌建设意识日渐成熟。但是目前我国流通企业品牌影响力偏小,品牌稳定性较差,品牌形象力较弱,品牌建设方法与手段等明显缺失,品牌发展还有很多空白与不足。为了适应当今流通行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需要,我国流通行业必须应对竞争,依靠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以及加强品牌的创新能力等积极寻求发展出路,只有这样我国的流通行业才会在积极转变中迎来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流通体制改革的30年历程,是逐渐破除计划流通体制的过程,也是市场流通体制逐渐形成、完善和成熟的过程.30年来关于流通理论的研究,对催生和完善市场流通体制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把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理论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对计划流通体制的理论反思阶段(1978~1983)、逐步破除计划贸易体制阶段(1984~1991)、市场贸易体制的确立阶段(1992~2001)、贸易体制的完善与内外贸的融合阶段(2002~2007).文章指出,在30年来我国流通和贸易体制改革中,主流的观点是要推进市场化改革,但也存在着反市场化的改革思想.30年来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每一步,都是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超前探索,目的是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流通体制.30年最可贵的经验是,中国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物流是带动我国经济运行方式转变的先导性力量,与物价具有极高的关联度,与国家区域战略紧密相关,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是赶超发达国家战略的需要,是大国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继续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议把发展现代物流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支持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现代物流流通格局不合理的问题;引导流通先导型的经济运行模式;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流通领域的衍生,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2021年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而乡村物流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如何以农村物流的畅通和高效破局,以提高乡村振兴的质量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马克思流通理论作为基础,分析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未来农村物流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星野 《商业时代》2015,(10):21-22
当前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思想观念仍在影响着我国经济决策、政策制定与实际运作。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流通管理存在体制性制约,市场分割造成市场匹配能力低下,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大流通大市场。根本原因是未能真正认识流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提出,流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具有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的功能,能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调节供需矛盾,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平抑物价和消除社会经济震荡,优化完善市场匹配机制,实现供求平衡,同时流通的交易规则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