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的追溯,以及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艰辛探索与变革,清晰地把握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脉络.全球化作为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表现,要求我们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客观看待全球化进程,进而探讨如何在全球化时代进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们虽说没有明确地提出全球化的概念,但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其实是对全球化趋势的最早预言.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凸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意义,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3.
试论邓小平的世界历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们虽说没有明确地提出全球化的概念,但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其实是对全球化趋势的最早预言.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凸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意义,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在马克思的各个主要著作中都有提及此思想。它涉及到生产关系、交往方式、基本历史、文明交流、生态环境五个方面,更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逻辑相一致。在当代,习近平主张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有着非常密切的逻辑关联。因此,只有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其中的联系,才会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国家独立,一个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对这两个重大课题的科学回答离不开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认识到民族独立与现代化的一致性,以及认识到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一致性,是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发展道路进程中的两次理论自觉。社会形态的局部跨越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构成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两个基本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中加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为前提,通过分析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过程,得出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共产主义。世界历史反映在当下现实中便是全球化。可以说,今天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特殊表现形式。我们要高度重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充分发挥其在全球化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帮助人们解开思想的枷锁,促进具体实践活动的进行,最终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以交往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中心-交往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以交往为中心的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构建也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交往论,两者辩证统一.因此,科学有效地将以交往为中心的马克思交往理论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中,有利于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王小丽 《黑河学刊》2012,(5):138-139
世界现代史课程具有内容庞杂、社会意识形态鲜明、发展趋向整体化及与现实社会密切关联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教学内容要集历史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于一体,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基点,用多种史观构建20世纪世界历史体系,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吸收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为20世纪世界出现的新问题提供理论架构,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关于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分析和研究人类全部历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深层次解读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以其惊人的洞察力对这一历史趋势进行了分析。尽管没有使用到"全球化"这一术语,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些著作中对全球化作出了深刻而全面的阐释,形成了丰富的全球化理论思想。在当今,这些宝贵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总 论蓝 鸥  理论与方法 继蒋大椿著文指出唯物主义史观的基本原理存在理论缺陷 (《历史研究》2 0 0 1年第 4期 )后 ,《历史研究》(1)发表了吴英、庞卓恒的商榷文章《弘扬唯物史观的科学理性》。作者认为 ,从前苏联传过来的“唯物史观”是在上世纪 30年代为适应当时苏共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面临的任务而形成的理论模式 ,历史实践证实它确实有许多严重缺陷。但不能因此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本身的正确性。作者从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三方面 ,阐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  相似文献   

12.
谢浪 《改革与开放》2016,(22):46-47
马克思与恩格斯将“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批判了以往“宗教的人”和“抽象的人”的思想,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思格斯认为,唯物史观的前提应该是“现实的人”,也就是在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着创造历史活动的人,而这一论断的提出不仅确立了唯物史观考察的起点,而且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对我国当代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不应被看作是近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才产生的。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和必然的发展趋势,其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社会同始终的。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来考察这一概念,能够清楚看到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一贯性。世界的物质多样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全球化绝不意味着全球同质化。全球化是一个利益与矛盾、合作与冲突并存的过程,需要历史地、辨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从批判黑格尔等人的"抽象的人"出发,提出了"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的前提与基点,人的解放与自由个性全面发展是与历史转向世界历史阶段的程度一致的,马克思正是在世界历史理论中完成了人学思想的深刻变革,超越了历史上的一切关于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15.
作为马克思的一个重大理论发现,世界历史理论是一种科学认识论,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把人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目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历史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确证了人的主体性,揭示了人在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殿君 《改革与开放》2017,(21):122-123
东方社会的历史以及发展道路问题是马克思在晚年的一个研究重点,为了能够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从而丰富唯物史观,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特殊性质、结构和发展道路展开研究,这就促使了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本文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主要内容和价值进行论述,探析其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核心。当代中国唯物史观的重构,应体现既能坚持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又能解释当代社会发展诸现象的原则。为此,笔者就“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哲学层面上向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复归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说明将人的发展和生产力发展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核心,不仅是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更是唯物史观自身理论调整和创新的需要。从而突破传统唯物史观的“物本”倾向,彰显具有人本倾向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提出了著名的"五段论"来否定社会历史规律,歪曲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是宿命论式的决定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种种非难。本文主要以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以及马克思的相关著述为文本依据,试图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出发,分析波普尔观点的错误和局限性,进而展现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近期学术研究的热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它深刻解释了世界现代化的实质、动力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再次研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实践检验和历史证明,《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著作中地位举足轻重,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重要理论的形成,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标志着唯物主义的诞生和马克思世界观的形成,完成了哲学史上的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该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学习者必修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