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静 《魅力中国》2010,(29):265-265,261
1973年10月6日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欧洲各国政府为了自身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等目的,在战争中采取不同的政策;而阿拉伯国家在战争中以石油为武器,展开石油外交,引起欧洲的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迫使欧洲大部分国家改变了过去的中东政策,欧洲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及大地推动了欧洲政治联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口张暮辉 《中国报道》2013,(11):118-118
如果对中国外交近十年来的路线发展做个总结的话,不难看出其中对于多边外交模式的推崇。从外交实践的角度来说,多边外交与双边外交性质不同,议题不同,所以媒体的关注点自然也就不同。双边会谈,往往不会也无法规避敏感问题,争吵到面红耳赤的局面不在少数;多边会谈则只谈合作,不谈争议,会议气氛因此也就多是和谐融洽了。在追求“求同存异”的多边外交舞台上,没有国家会否定“合作”的价值,但在操作层面,涉及各国利益,围绕合作模式和途径的争论同样激烈。  相似文献   

4.
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外交”是伴随着反思“9· 11”事件和美国对外政策而最近在美国重新崛起的一种外交形式 ,旨在解决“世界为何仇恨美国 ?”的问题。它既不同于“公共事务”,也与“传统外交”相区别 ,更不同于“民间外交”(或民际外交 )。公共外交是以公众为受体的外交形式 ,即一国政府对他国民众的外交活动 ,而民间外交则是以公众为主体的外交 ,是外交的第二、第三管道。研究“公共外交”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思 ,既有助于我们认识美国外交形式的新变化 ,也为我国入世后如何塑造国家形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1975年欧安会的召开,开启了赫尔辛基进程。在30年的时间里,赫尔辛基进程历经了两个不同的国际体系,面对着完全迥异的安全问题。作为一种政治安全进程,欧安会(欧安组织)帮助欧洲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军控和信任与安全措施机制,在冷战结束之后又在预防性外交、危机处理、冲突解决与冲突后重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性作用。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赫尔辛基进程在塑造欧洲地区“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观念和区域安全共同体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2014,(21):13-14
最近十天(10月9日至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欧洲数国,吸引世界媒体关注。无论是他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闲逛超市、向球迷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赠送足球、跟意大利总理伦齐畅谈美食,都让国际社会看到一位从容自信的大国总理风范,有外媒将此称之为“一次魅力外交”,实际上它更是一次经济外交,传递中国经济的“强”声音,也收获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是中国当前最为重要的国家级顶层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构建的过程中,中国外交在理念、政策、策略等方面实现了诸多创新与进步.同样,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也应当创新经济外交理念,坚持正确义利观,不断完善工作模式和机制,坚持市场政府分工并进、外交经济相互支持,加强中央层面的统筹协调和央地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从而实现“一带一路”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8.
姚俊娟 《理论观察》2013,(11):23-24
塑造并提升国家的良好形象,是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长期目标和最主要的动因.尤其是在今天,在美国的舆论环境中,“中国威胁论”及其变种“中国风险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分裂论”等等,各种不利于中国的言论在美国还占有一定的市场.所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更要成为政府对美公共外交的根本动因之一.而且国家形象也正如约瑟夫·奈所提的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所以,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代很多学者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周边外交始终是中国对外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新时期周边外交需要从战略角度构筑“大周边”的整体格局,从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的双重角度出发,落实好周边外交理念,积极参与地区治理与安全的维护。推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整个外交转型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积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韩国对中东的“韩流”外交,是随着韩国政府的重视和“韩流”现象的出现开始的。韩国政府对“韩流”的推广和“韩流”本身易于引起中东地区人们的兴趣是“韩流”能够在中东发展的重要原因。韩国通过对中东的“韩流”外交不仅提升了韩国的形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为韩国的外交开辟了新途径,对于加强韩国与中东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中国将有两次重要的“主场外交”,即“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和“APEC峰会”。这不仅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也将成为中国外交全力开拓之年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书架     
作者藉由考察美国不同时期的对华公共外交实践,揭示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如何“相时而动”、怎样“因势而变”.也力求为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完备构建提供若干鉴戒。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影响国家外交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文化角度理解一国对外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中国有着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是其深刻内涵的三个重要层面.“和”作为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及价值理想,对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政府一贯认为人权体现了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越来越以一种“正式”的形式提上了美国外交决策的议事日程。然而,对人权外交的重视和使用程度,各届政府有不同。在卡特政府时期,美国人权外交的运用在范围上达到了顶点。到里根政府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里根执政初期,试图摆脱上届政府“极端人权外交”政策为本届政府带来的束缚和影响,在外交政策方面,对苏联采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的经济外交战略重点的不同出发,论述了期间我国的经济外交战略的三个阶段:“全方位战略经济模式构建阶段”、“突出的吸进来发展战略经济阶段”和“走出去合作阶段”,同时总结了研究我国外交战略的一般规律的几个要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成为中国实践“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一年。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短短一年时间,倡导并致力于建立“和谐世界”的中国,已经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成就和魅力,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之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在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和谐世界”这一重要理念的指导下,多边外交作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平台,为中国外交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双边外交为主。自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之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此后,中国催生“和谐世界”新秩序“和谐世界”理念多边外交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局部参与联合国的活动;二、多边外交政策大调整,全面参与联合国的活动;三、积极进取,开展多边外交,为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全方位多边外交是中国实践“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显示出中国外交的恢弘气势和开拓进取精神,促进了亚洲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维护周边地区和平与安宁,是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2006年,中国继续以各类多边机制为平台,务实推动和谐周边建设。中国...  相似文献   

17.
陈永贵 《黑河学刊》2009,(6):79-81,116
二战爆发前后,苏联从欧洲现实形势出发,在欧洲采取不同的外交策略以避免首先遭受法西斯德国的进攻,以争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其外交策略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偏于英法寻求集体安全、或联英法或联德国两手准备、绥靖德国并加强个体防御三个阶段。苏联外交策略的选择变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欧盟内联外扩进展迅速。内联方面,欧元问世、欧盟外交和防务联合进程加快,25国领导人签署《欧洲宪法条约》;外扩方面,欧盟成员国由15个扩大到25个,并准备在2007年接纳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与土耳其入盟谈判即将开始。“大欧洲”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9.
发现中国新外交——多边国际制度与中国外交新思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面对国际政治的转型以及跨国公共问题的挑战,中国在外交观念与实践领域正在发生悄悄的革命。文中的中国外交新思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中逐步形成的主张在多边制度安排基础上处理全球与地区公共问题的理念。中国新外交则是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国新外交的结果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自由中国”的出现,“自由中国”表现在:中国对主权的新理解与调整,中国独特的多边制度治理结构,社会性因素在外交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因为参与多边制度而带来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制度化与社会化。“自由中国”的兴起,将对未来东亚国际治理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面对国际政治的转型以及跨国公共问题的挑战,中国在外交观念与实践领域正在发生悄悄的革命。文中的中国外交新思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中逐步形成的主张在多边制度安排基础上处理全球与地区公共问题的理念。中国新外交则是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国新外交的结果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自由中国”的出现,“自由中国”表现在:中国对主权的新理解与调整,中国独特的多边制度治理结构,社会性因素在外交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因为参与多边制度而带来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制度化与社会化。“自由中国”的兴起,将对未来东亚国际治理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