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了扩大出口,各发达国家都设有支持本国出口贸易的官方或半官方的政策性银行。这类银行由政府预算拨付资金,不仅直接对本国出口业务提供出口信贷,还以保险、低息贷款等形式支持本国私人商业银行的出口信贷业务,即提供间接出口信贷。美国的进出口银行、日本的输出入银行和法国的对外贸易银行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们为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鉴于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专业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资本支持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由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及民间合作组织等多方参与和多元化的资本支持体系。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建立规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撑;建立农业产业化担保基金,为各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培育直接融资环境,创新农业产业化投资的机制,不断降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3.
资料卡片     
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对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行管理和监督的金融中心机构。其工作对象不是企业、单位和个人,而是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潮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从主要依靠信贷规模管理,转变为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监管各类金融机构,维护金融秩序,不再对非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政策性银行是专门办理政策性贷款的银行。业务范围包括:大宗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如粮油收购贷款;重要专项贷款,如…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新农村和大力促进"三农"发展的背景下,各有关金融机构都发挥自身优势、创新业务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支农业务、信贷扶贫等加大了扶持力度并调整了政策方式.然而,当前农村资金供需的总量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相当困难,征信体系建设仍需深入与扩展,小额贷款管理有待改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待突破,公共政策体系有待形成并需加强力度,担保与风险对抗制度的亟待建立,既要鼓励新金融机构的进入又要严格审批.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政策性农作物保险的做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是发展中国家中较早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之一。本文总结了菲律宾政府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做法,指出政府在立法、资金、管理的扶持是菲律宾政策性农业保险成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菲律宾农业保险在立法、主导思想、财政支持及组织模式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险业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竞争,但法律准备并不是很充分,突出表现在政策性保险规范缺位,在海外投资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和农业保险明显不足;缺少行业自律组织,一些险种规范滞后或不符合实际,法定融资渠道狭隘以致限制了保险业的发展;保险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等。这些,都阻碍了中国保险业发挥自身优势和中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3年起我国开始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经营.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有效供需不足、政府支持乏力、巨灾风险累积等突出矛盾与问题.在当前农民收入较低和国家财力支持有限的约束下,作为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客观上需要政府支持.同时由于农业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保险合作社经营原保险、国家经营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基金、巨灾风险债券化三个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作为政策性保险的补充,实现农业保险自身稳定经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政府扶持农业保险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农业保险属于混合产品中的第三种类型。是具有利益外溢特征的产品。农业保险既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又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存在正外部性,这使其消费者和供给者成本利益失衡;而双方又都无法确切地对正外部性效用进行收费,最终导致效率的损失。因此,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发挥其职能以对市场失效进行调解;根据我国国情。政府可以从经济、法律和行政角度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从而实现农业保险产品资源配置的最优。  相似文献   

9.
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政府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合理界定和有效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是保证新一轮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成功的关键和基础。笔者在此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的梳理和研究,揭示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保险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并探讨政府在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和组织创新等方面所应发挥的职责作用;通过对中外农业组织经营方式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不同农业保险模式的对比研究,提出政府主导下以商业保险公司为主的多元组织模式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在此前提下,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认为政府不仅要参与宏观决策,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还要介入微观经营管理活动,发挥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对农业保险发展的协助和支持作用,以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尽快扭转我国农业保险的萎缩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剖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认为农业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并存。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政府对农业保险政策性激励缺失,以及农户缺乏现代保险理念是农业保险止步不前的诱因,主张采用政府负责宏观管理和再保险,由商业性保险公司具体运作的模式建立、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险种结构应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为主体,同时采取国际上通行的限额以上统保方式,并将统保与限额以下自由投保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1.
由于金融机构粗放式经营,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产权不明,经营管理不善,法制不健全等,形成了大量不良金融债权,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化解金融不良债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无法落实的部分金融债权应按程序以予核销;2.变金融不良债权为股权;3.金融机构应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政府应为银企关系的正常化提供扶持;4.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努力盘活信贷存量;5.健全保护金融债权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资金短缺是当前制约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农民合作社是一种农民组织,其自身筹集资金能力较弱,金融机构增强对农民合作社的信贷供给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民合作社从金融机构获得的信贷资金依然极其匮乏,集中表现为供给数量不足、供给结构错位、供给机构单一、服务效率低下等四个方面。为此本文提出转变政府角色、调整财政资金支持方向、创新抵押担保形式、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评级和发展信用合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标的价值难以确认、风险难以转移、产品具有公共性等特点。湖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保险赔付低、财政补贴总额偏低但占比过高、保险密度低等问题。目前农业保险三大主体——政府、农民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造成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应引进相对独立的农业保险中介公司,有效消除各方利益冲突,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信用保险是一国政府为企业扩大出口提供风险保障的政策性手段 ,为WTO所允许。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特点及不足 ,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目前我国城乡金融资源严重失衡、农村信用环境不佳、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导致三农发展的资金“瓶颈”依然突出.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着力优化地方金融机构布局,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涉农金融机构克服各种障碍,切实增加对三农的信贷供给.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国内外关于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的研究也有了长足发展.本文基于农村金融和协调效应等理论,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实践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协调发展的相关文献的梳理,剖析了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从各自独立发展到协调整合的发展轨迹,并对各地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协调发展的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明确了两者在协调发展中所遭遇的障碍.最后,提出了两者协调发展的“农业保险+农村信贷+再保险”新模式,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情况及存在问题,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张掖市辖政策性农业保险呈现保险需求扩大、投保意愿增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度提高、承保理赔程序不断规范等特点,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各方不断加以栽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生产保障力度,对我国做好“三农”工作、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本文以陇东地区Q 村及其所在镇为调查对象,从微观视角展开研究,发现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部分地区的基层实践中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尤其是西部贫困农业县区。这种现象和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政府制度性供给不足、保险技术创新不足密切相关。最后,论文从提供优质供给和探索有效需求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5%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的突出问题。加入WTO之后,如何保护、扶持农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WTO框架下政府国内支持的主要举措。本文从理论与现实角度出发,论证了在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我国实际,就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相关立法完善及具体运行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苗青 《西部金融》2003,(6):33-34
一、存款保险制度概述 存款保险是指一国政府为了保障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依法设立存款保险机构,对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实行强制保险,在金融机构破产倒闭时,向存款人给付存款保险金的一种金融制度.由于存款保险的标的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存款商品,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功能等与一般保险业务有很大的差异.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当时世界经济处于大危机时期,在1930-1933年期间,美国有超过9100家的银行破产,银行挤兑浪潮引起金融市场动荡,直接影响金融体系稳健发展.1933年美国<银行法案>要求成立联邦存款保险(FDIC),将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纳入到保险体系.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给存款人的存款设置了一个安全网,有效地保障其利益不遭受损失,增强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对维护银行信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9年,美国颁布<金融机构改革、恢复和加强法>(FIRREA),又修订有关联邦存款保险的法律,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使许多国家认识到存款保险制度在保障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业合法、稳健运行方面的积极作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纷纷效仿其做法,相继设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国家或地区金融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