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采用人口基尼指数、人口重心、相对资源承载力等指标和方法,分析1987-2007年兰州—西宁区域31市县人口集中性和差异性,并计算相对资源承载力大小。结果表明:(1)兰州—西宁区域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集中指数和基尼指数变化趋势相反;(2)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非农业人口重心三心位置不一致,但是移动方向相似;(3)区域范围内人口分布与经济总量高度相关,人口与耕地表现出较弱的正相关性;(4)兰州—西宁区域人口属于超载状态,但是超载的人口规模在减小。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区域土地资源,指导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新疆伊犁州直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利用SPSS的系统聚类分析功能对伊犁州直县市土地利用进行定量分类。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不突破行政辖区等原则下,结合县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最终将县市划分为城镇工矿发展区、生态旅游综合发展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综合发展区四个土地利用分区,并指明土地利用导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疆的历史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对新疆自然资源与人口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新疆的人口虽还没达到自然资源承载力指数的上限,但是自然资源的相对承载压力度却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和平衡的原则,通过了解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西部地区土地资源面临的土地承载力超负荷,人口无节制的过快增长、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等问题,解读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保护政策,提出土地税费政策和基础设施占用耕地的补偿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瓜州县是甘肃的重点移民迁入区,通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以酒泉市为参照区域,计算出瓜州县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发现瓜州县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土地资源在一些年份也有超载情况。造成超载的原因主要是瓜州县生态环境恶劣,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问题突出,生产力水平低,加之移民的迁入,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提高资源承载力的对策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移民区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四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计算各个指标权重,求得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陕西省2009~2016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为陕西省今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合理配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整体上来说,人口和社会承载力对总体水平影响较大;(2)从时间变化来看,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不断增强,2009~2012年上升较快,2012~2016年上升幅度相对较小,但也稳中有升;(3)从空间差异来看,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较强,宝鸡、榆林、咸阳次之,安康、延安、铜川较弱,而渭南、商洛、汉中承载力处于最低水平,发展潜力较大。最后,分别针对四类地区承载力特点给出各类城市土地利用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与计算方法,对新疆兵团1990年-2009年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兵团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虽然处于富余状态,但是已经逐渐接近实际人口数量。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是影响新疆兵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将吐鲁番、阿克苏等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80%以上的地区作为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构建由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对新疆少数民族和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用以监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状态和进程。研究结果表明:与新疆非少数民族地区相比,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程度较差,各系统内部发展很不平衡,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贫富、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最后提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贫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中的指标体系的设计体现出新疆区域特色,从与非少数民族地区对比的角度进行分析,为全面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安市2009~2018年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并判断影响西安市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从0.272 7上升为0.737 9,提升速度快,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和社会承载力波动幅度较大,对西安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提升贡献较大,而人口和生态承载力上升幅度较小;西安市土地承载力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具有高度相似性,两者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在研究期内两者同步提高;各子系统障碍度排序:人口障碍度经济障碍度社会障碍度生态障碍度;从障碍因素来看,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空气质量优良率是影响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且研究符合西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以"四大地区板块"布局战略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是也带来中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资源环境过度开发、产能过剩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东部沿海二线城市和长江沿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其城市化潜力和人口承载力优势远未发挥出来,应通过规划、土地、人口等政策调整,重新构建沿海、沿江"T字型"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密集带,提高沿海、沿江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密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新疆人口分布与社会物质积累协调性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集中分布特征,围绕基础设施、交通和社会财富水平的协调发展,对新疆人口分布与社会物质积累协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总体上,新疆人口分布与社会物质积累协调性较差,说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且区域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我国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所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方面需要立足于新疆特色资源和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可持续地利用各种特色资源和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正是基于新疆资源、环境与经济问题的探讨,寻求新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的变化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疆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人口增长过快。本文以人口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主线,分析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协调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元成 《特区经济》2008,228(1):31-33
深圳经济的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中国其他城市更为显著。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深圳正面临四个"难以为继":一是土地、空间难以为继;二是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三是人口重负难以为继;四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针对深圳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硬资源向软资源转变,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推动深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承载力已经成为流域、区域产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南洞庭湖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也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以南洞庭湖区为例,基于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构建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而分析研究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状况。针对研究区水环境承载状况存在着空间差异性的特点,提出了差别化的产业选择战略。  相似文献   

16.
There is an increasing realization, world‐wide and in Southern Africa, that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compatible.

Because human communities in the less developed rural areas are dependent on a renewable group of resources, including soil, water and forests, it is imperative that land use systems that protect these resources are introduced.

The predominance of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in these areas is the most difficult syndrome of under‐development. An overall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required that integrates human development with resources management Where th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land has already been exceeded, a process of rapid villagization/urbanization is required. Village/urban growth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quire a carefully co‐ordinated programme of land capability analysis and planning, as well as active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and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新疆毗邻国家陆路口岸跨境合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疆是我国陆路边境口岸最多的省区之一,中国新疆陆路口岸与邻国口岸之间的合作不仅关系到新疆口岸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和新疆与以中亚为主的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国务院32号文件提出的面向中亚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和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同时也间接地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国防安全和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本文在对新疆毗邻国家陆路口岸跨境合作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8.
陈海龙 《新疆财经》2013,(6):46-50,70
新疆地域广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区域经济的差异已影响到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新疆地州经济的区域差异,并根据差异现状进行分组,有利于新疆根据地州经济的梯度类型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争取相应的对口支援,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本文借助方差分析的方法,结合逐步回归的思想,按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状况将新疆各地州经济差异水平客观地划分为五个梯度.划分结果显示:27%的地区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33%的地区属于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53%的地区属既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又属于经济增长较慢的地区,也即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发展的均衡性较差;从发展态势来看,新疆各地州梯度差异将进一步扩大,动态上虽然会有所调整,但调整的结果不会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从城乡系统中选取要素的角度出发,定量计算2010、2015、2018年中部六省的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同时计算每个要素和其他两个要素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研究城乡非农化转型中产业、土地、人口转型的协同演化存在的问题和显现出来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中部六省的“人口-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 “土地-人口”“产业-土地”转型的协同演化基本同步,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协调度有待提高;应以经济发展和优化城乡之间的土地分配关系为主要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不同的地区应该有针对性地发展经济和推进城镇化,尤其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定位,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地理位置条件发展合适的产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同步推进,促进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