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就资源税改革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效应展开研究,将2010年自新疆试点开始推广的油气税改革作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8年资源型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选择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了实证检验。其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资源税改革抑制了试点城市的经济增长,且资源依赖程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匹配方法、构造虚拟政策时点、构造虚拟实验组和考虑政策混杂效应五个方面的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异质性和动态效应检验表明,资源税改革带来的负面冲击在成长和成熟型城市表现较为突出,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且其政策效果随时间呈现“倒U型”特征。产业结构的分析表明,资源税改革没有起到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而且其资源依赖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转型的阻力越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资源税改革的政策效应提供一个新的证据,而且为新时代全面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和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资源价格不断上涨.长期实行的从量定额征收资源税已经很难发挥促进合理开发、配置自然资源与调节级差收益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行资源税征收现状进行评价,并结合尚未出台的资源税改革思路进行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资源税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煤炭资源税改革由于影响即期宏观经济运行表现等因素一直搁置,而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资源价格趋势稳定等条件下有望启动。作为国家根本性的管理制度,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主产区、以及煤炭后续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地区会产生长远影响。对内蒙古的影响不仅会体现在自治区财政收入、盟市地方经济方面,也将通过管理方式和价格传导效用的变化,波及清洁能源、煤化工和生物制药等高耗煤产业,进而在内蒙古经济体系、经济管理决策中引发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4.
2015年5月中国迎来了稀土资源税改革,由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稀土资源税迈出了实现市场化的突破性一步。然而,当前南方稀土资源税率并未达到最优。文章以企业的生产销售环节为着手点,以资源税率提高导致市场价格上升为基础,利用CGE模型计算出全国范围内稀土资源的最优税率,然后再结合江西稀土的稀缺性,推导出南方稀土资源税的最优税率为30.67%。  相似文献   

5.
张为  张洪海  张羽 《辽宁经济》2009,(12):40-41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描述了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传导机制的通畅,保证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米什金(1995)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为传统的利率途径、其他资产价格效应和信用传导三类。其他资产价格效应包括汇率对净出口的影响、托宾的q理论、财富效应;信用传导则包括银行贷款途径、资产负债表途径、现金流量效应、意料之外的物价水平效应和家庭流动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李娅  程祖波 《中国经贸》2011,(24):220-220
一、资源税改革背景 从2011年6月份开始,新疆率先在全国试点油气资源税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过去从量计征,一律调整为按产品销售额的5%计征。资源税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矫正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状,扭转资源开采的负外部性,加大资源税对经济的调控力度,引导经济发展由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方式转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7.
资源税是一个重要绿色税种,其根据地租理论来奠定课征理论基础,通过增加税负来引导负外部性行为,借助经济效应来影响消费主体行为。本文在简要阐述资源税节能机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资源节约的资源税改革建议:适当增加资源税税负,扩大资源税课征范围,加大资源税优惠力度,完善资源税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新疆为试点的资源税改揭示了我国对于完善资源税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心。在科学发展观下,现行资源税制已不符合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文章通过对我国现行资源税制进行研究,探寻我国资源税改革的方向。特点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比较国内外资源税现状和实施效果,总结存在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有针对性的对我国资源税改革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晓华  任俊林 《世界经济研究》2023,(7):47-61+134-135
资源税由从量计征转为从价计征的改革是绿色税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现有研究对资源税改革政策效果的量化评估还不尽完善。文章将2010年自新疆试点并逐步推广的原油和天然气由从量转为从价的改革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就资源税改革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展开研究。理论方面,从生产成本和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资源税改革影响企业OFDI的作用机制。实证方面,以2005~2015年中国采矿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手工整理的企业OFDI数据集,选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源税改革对企业OFDI具有正向激励作用,来自虚拟实验组、虚拟政策时点、PSM-DID方法、替换关键衡量指标以及普通双重差分模型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源税改革对企业OFDI的影响会因企业所有权性质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类型而有所差异;机制检验显示,资源税改革的OFDI激励作用通过提高生产成本和促进技术创新活动两条路径得以实现。文章不仅为资源税改革的政策效应研究增加了新的证据,而且为深化税制改革方案促进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石油资源税计征方式的改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税是以了国家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对象所课征的税。随着我国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为科学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资源税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石油进口国的国内税政策不仅影响消费者价格,还通过垂直市场结构传导影响石油公司买卖价差和国际石油价格。本文发现,在生产与贸易中介环节的不同市场结构组合下,石油国内税的价格效应明显不同。如果石油公司间竞争不强,国内税价格传递弹性为负,国际价格下降而石油公司要价上升;如果石油公司间竞争很强,国内税价格传递弹性为正,国际价格和石油公司要价同向下降。结合美国、欧盟和日本的需求弹性特征,实证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结果,也为美国、欧盟和日本实际国内税率与最优税率的偏离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对于房价异常上涨,地方政府高价卖地、房地产开发商提价、金融机构放贷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那些难以预测的投机性、投资性需求。并不是只要开征财产税就可以抑制房地产投机,要使财产税能起到抑制房地产投机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多房屋所有者的持有成本,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较高的财产税税率,如美国的方法;二是采用累进式财产税,如韩国和中国台北地区的方法。重庆、上海推出的房产税试点暂行办法,涉及面不够广,且没有采用累进式,因此对抑制房地产投机的效果有限。但这两个方案是全国改革房产税的破冰之旅,其意义非凡。累进式房产税可有效的抑制房地产投机性需求,避免房价大起大落,对房地产市场起着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燃油税改革正式实施已满两年,其积极的效果和存在的弊端初步显现。本文在对我国燃油税改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借鉴典型国家燃油税税制的设立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燃油税税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税改革的预期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莉 《新疆财经》2011,(1):10-13,43
资源税改革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6月起,资源税改革率先在新疆试点,对地方财政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对企业生产成本以及税负转嫁对下游企业和消费品的影响不容忽视。短期来看,改革可能导致物价上行的压力值得关注;长期来看,资源价格变动引发物价全面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  相似文献   

15.
郑恺  谷耀 《南方经济》2006,(5):83-94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强势上扬,国内原油价格也不断上调。尽管一些学者从国内需求增加和国内外原油价格接轨的角度来说明目前原油和成品油的高位,但这些理论似乎都无法完全解释当前油价暴涨的现象。本文从原油和成品油的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出发,基于VAK模型证明了国内油价主要为短线预期带动所致.这种预期从国外传递到国内并导致了国内油价的上涨。因此通过改革油品的定价机制且完善和适当干预国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可以打压这种非理性预期,抑制油价飙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uses a strategic tax compliance model to examine taxpayer reporting and tax authority audit strategies in an international setting with two tax authorities. The setting features both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the taxpayer and the tax authorities and inconsistent tax transfer‐pricing rules. The latter creates the possibility of each country trying to tax the same income. We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probability of transfer‐price rule inconsistency on the strategies and payoffs of the taxpayer and the tax authorities. We fin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probability of transfer‐price rule inconsistency induces more aggressive auditing by governments. It therefore deters taxpayers from shifting income to the country with the lower tax rate in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transfer‐pricing rules are consistent, and can either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income reported to the low‐tax‐rate country in cases in which the transfer‐pricing rules are inconsistent. We find that an increase in transfer‐price rule inconsistency could either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taxpayer's expected tax liability and could either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deadweight loss from auditing. Our results call into question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the prospect of double taxation due to transfer‐price rule inconsistency increases a firm's expected tax liability and governments' expected audit costs.  相似文献   

17.
建立VECM—GARCH—BEKK—T模型,分析了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WTI、布伦特两大国际基准油价格之间的传导效应、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BEKK交叉效应以及杠杆效应。研究发现,上海、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三个市场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其中,上海原油期货上市重构了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两个市场的均衡关系、主导影响因素、影响期限以及波动溢出效应;上海原油期货与国际油价有机联动,对WTI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对布伦特的影响,但WTI、布伦特对上海的影响依然占主导地位。此外,短期内,当期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历史WTI和上海原油期货价格波动联系显著为正,而与历史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显著为负。因此,需要在持续提高上海原油期货参与者数量、提高国际参与度和认可度、完善原油期货区间波段管理机制、提升原油期货交易量、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We show that a firm can use its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ransfer price as commitment devices to obtain strategic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 market only when there are nonstrategic reasons to decentralize and to distort transfer prices away from marginal costs, such as the sales office's local knowledge about market conditions and the presence of tax rate differentials across the two tax jurisdictions. Surprisingly, an increase in the sales office's tax rates may help a firm increase overall profits. An increase in the sales office's tax rates causes the firm to increase its transfer price, which in turn dampens the sales office's competition and may more than offset the effect of increased tax rates on the firm's overall profits.  相似文献   

19.
流转税的"税负转嫁"特征和现实企业的"议价能力"使理论上完全价外中性的增值税变为现实中的价内非中性,导致增值税降率微观传导机制"黑箱"。文章利用2015-2019年分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2018年增值税降率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研发行为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实中的增值税是价内非中性而非理论上的完全价外中性;降率的"抵扣冲减效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负向作用显著,而降率的"收入效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间接正向作用却不显著,最终降率政策"抵扣冲减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降率显著促进了"强势企业"的研发行为,对"弱势企业"无显著促进作用;降率节约了管理性交易成本的同时却导致政治性交易成本增加。妥善处理好增值税降率微观传导过程中的企业异质性问题,尤其是保护好降率过程中可能受损的中小企业是落实好普惠性减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是土地供应量与房地产税赋提高了房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霞 《南方经济》2013,31(11):27-37
自分税制实施后,“土地财政”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收入以支撑财政支出的主要选择,而与此同时房价也在不断上涨。中央政府从民生角度要求地方政府对房价实施调控,地方政府则主要通过调整土地供给量和房地产税税赋来施加影响。土地供应量和税赋会影响供需双方从而影响房价,反过来房价又会影响税收收入及开发商对土地的需求,进而影响社会民生。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各地区的住房价格上涨原因。通过构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P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来透视地方政府行为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行为和房价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但在推动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上存在着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应量影响房价;中部地区,二者联合推动了房价上涨。而在西部地区,房地产税税赋对房价的影响明显。在政策建议上,对地价推动房价的地区要从丰富住房来源和数量入手,而税赋影响房价的地区则要完善相关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