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韶辉 《新财经》2013,(7):52-53
“在一个全球性竞争环境当中,如果不是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投资标的,可能未来再融资就变得很困难,所以在香港上市后,对企业的约束力、压力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2.
张潜 《沪港经济》2007,(10):25-25
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信息,今年上半年,内地共吸收香港直接投资项目7517个,同比增长7.0%,实际使用香港资金额达到105.4亿美元,同比增长19.3%,截至2007年6月底,内地累计吸收香港直接投资2902.9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港资在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40.5%。排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徐勇 《沪港经济》2012,(9):51-51
内地楼市的“挤出效应”,让很多有投资需求的内地客转而赴港购房。日前,香港信和集团旗下大型高端海景楼盘“温明·天赋海湾”在上海路演,鉴于之前的项目已频繁有内地客斥资千万大手笔买入,信和集团对此番路演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经济》2008,(12):74-75
30年前,内地国门初开、百废待兴,急需吸引外资。在这一历史性转变时刻,香港凭借同文同种和地理上的优势,率先投资内地,将根脉更加深入紧密地扎在祖国的沃土中。  相似文献   

5.
郭羽 《沪港经济》2007,(8):26-27
波罗的海明珠揭开神秘面纱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亦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故乡,目前中国在俄罗斯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波罗的海明珠”就坐落于此。该项目位于圣彼得堡市西南部的红村区,占地面积约205公顷,总建筑面积190多万平方米,由上海实业集团联合百联集团、绿地集团等上海五大优势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中方投资仅施工费用就达到13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祝建华 《沪港经济》2007,(10):40-42
个人境外炒股可名正言顺 中国境内居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接投资境外股市了,上海人也可以炒香港股票了!  相似文献   

7.
龚艳 《沪港经济》2010,(5):12-14
张宇,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商人,在独特的经营理念下,他用自己的才智创造出许多商业奇迹。而今他凭借着自己对文化的热爱和商人独特的眼光,书写着文化产业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香港、澳门与内地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鼓励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商业企业。有关部门制定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增长隐忧再成焦点随着全球通胀压力下降,市场对环球主要央行的短期及中期货币政策取向信心逐渐增强,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的风险,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中国内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今年初的经济表现难言乐观。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内地多项经济指标,如社会消费品销售、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  相似文献   

10.
企业要做的,是不断深挖自贸区带给自身的价值,学会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一向以“集团管控”和“双核驱动”作为竞争武器的华谊集团,在自贸区正式方案还布前,就强烈预见到自贸区的开放政策对于集团的对外发展,将是一个极其可贵的发展机遇。“把潜在的宏观金融政策化为实际产融结合的红利”,这是华谊集团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思路和做法。经过对政策的反复研究和多方咨询,结合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现状,华谊集团董事长刘训峰正带领集团相关领导和部门,酝酿新的“作战计划”,整装待发,准备在家门口的自贸区闯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在香港电影《麦兜故事》中,麦太一边练着体操一边唱着“香港精神”。 诚然,香港从一个寂寂无闻的小渔村,演变成举世闻名的东方之珠,离不开香港精神;老一代的香港人从白手起家,到创造辉煌业绩,离不开香港精神;香港人挺过金融危机、非典袭击的困难时期,离不开香港精神;在全球化竞争中,香港政治、经济及民生依然取得巨大成就,更离不开香港精神。  相似文献   

12.
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内地对香港地区的投资显著增加,有些资料估计,至1985年年底,内地在香港的投资约为50亿美元,比美国、日本、英国等都要多,占各国在港投资的首位。另一些资料则认为内地对香港的投资总额为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与挑战,如何重振香港经济日益成为世人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在香港第一年的实施情况,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而对CEPA与香港经济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如今,基金界的焦点已经由内地股票基金延伸到投资海外市场的QDⅡ型基金现时QDⅡ获批的额度超过420亿美元QDⅡ基金刚推出时。内地规定只可投资债券或货币市场产品.但近期推出的QDⅡ基金已放宽至投资海外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15.
<正>2007年4月16日,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继2004年5月17日科学技术部与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在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成立科技合作委员会协议》以来,双方  相似文献   

16.
香港是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最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地区之一。在众多的外国投资者中,美国高居榜首,约占所有外商在该地区投资的54%。此外,香港还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贸易的主要桥梁。今天,中国外汇收入的30%是通过香港实现的。从发展趋势看,香港在逐步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商务活动中心,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7.
张寒 《中国西部》2009,(9):42-43
如今,“受寒”的世界奢侈品牌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中国内地,上演了“西方不亮东方亮”的一幕。西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样正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心目中十年来的奢侈梦想。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开始为西部新贵们调整策略,谁先占领这块“高地”,意味着谁能将未来收获囊中。  相似文献   

18.
唐晔 《沪港经济》2012,(9):26-27
近日,由香港投资推广署、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及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立足香港·迈向国际”消费产品行业介绍会在沪举行。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贾沛年表示,香港和上海同属港口城市,两地经贸关系密切,同为亚洲最重要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之一。而香港的营商条件优越,资金、信息自由流通,营商环境自由有序,配合完善的基础建设、健全的法治制度以及低税率等多方面优势,是上海企业进军国际,开拓海外市场的理想基地。在新天地朗廷酒店。记者采访了贾沛年署长,听这位机智风趣的英国老头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企业多是由一项专门业务起家,然后在相同范畴扩张成形.成为领域内的优胜者。但是,近十多年来,传统的企业扩张模式已开始转变,当市场逐渐饱和,市场份额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增长的时候,企业面对的就是盈利的瓶颈。要知道,在全球化年代,小幅度的增长无异于倒退,尤其是在当下经济步伐大进的中国。于是,很多企业一改传统扩张模式,不再满足于同一领域的增长,有的垂直整合,提供一条龙服务:有的横向整合,踏足不同范畴的业务。  相似文献   

20.
杨益 《中国经贸》2012,(19):25-27
转眼问香港回归已15周年。虽然内地企业进入香港远早于此,但真正取得突飞猛进发展,收效最显著的却是在这15年。1997年,内地在香港投资的企业中,总资产过千亿港元的只有中银香港一家。15年后的今天,已经有16家中资企业总资产规模迈过千亿大关。也就是在这短短的15年问,内地已由受资者变成了投资者,资本流动由回归前的香港向内地单向流动为主,转向回归后的双向流动。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1998年内地企业在香港投资存量为2137亿港元,不到香港企业在内地投资存量的40%;2010年内地企业在香港投资存量达31273亿港元,为1998年的14.6倍,还略高于香港企业在内地投资存量。内地企业“走出去”,离不开香港的平台作用;香港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内地企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