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维  胡颖 《科技和产业》2022,22(12):133-137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国家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具有桥梁作用。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2011—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拓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分别对中国进口与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会显著促进中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但对中国进口贸易促进作用强于出口,且东道国GDP增长促进了中国进口与出口贸易增加,其对中国进口贸易促进作用大于出口;而东道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对中国进口贸易限制作用大于出口,东道国与中国为邻国、与中国具有共同语言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会推动中国对其进出口贸易增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domestic demand and supply i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t compares China's export dependency with other economies using input–output analysis. The paper also conducts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provincial level data to examine causality between the growth of foreign trade and components of domestic demand, and causality between the growth of foreign trade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main message is that China's export dependency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mplied by the headline exports-to-GDP ratio. Moreover, the contribution of export to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came mainly from its impact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from a supply perspective rather than its multiplier effect from a demand perspective. This relationship was found to be stronger in the more developed coastal areas than in the less developed inland areas.  相似文献   

3.
正确看待和衡量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一国外贸实践及有关政策的正确制定至关重要。本文在现有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贸易平衡目标,提出应从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结构及研究方法等三方面对林毅夫模型进行拓展,以实现贸易平衡条件下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准确测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出口引致经济增长"这一重要假说,文章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从净出口的角度分析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一般贸易出口比加工贸易出口更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一般贸易的快速增长和一般贸易顺差对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1990~2006年度大连市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在模型中加入进口、消费、投资等解释变量,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大连市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大连市的经济增长与进口、出口、消费、投资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进口、出口和投资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并不显著。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连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分为出口和进口两方面来考量,分析了二者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协整关系,并通过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浙江省的出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进口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并未显现。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5~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加入WTO前后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协整检验显示,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与经济增长间均为正向相关;加入WTO之后,初级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为负相关,工业制成品出口与经济增长则为正相关。格兰杰因果检验则显示,在加入WTO前后,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与经济增长都互为因果。实证分析结果说明,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外贸环境日益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这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出口总量的提高以及出口商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
从国民生产总值、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的角度,采用基于小样本的ARMA最优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分析山西省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山西省进出口贸易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对称、单向正相关关系。在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山西省应采取可行措施来提高进出口贸易能力,加快对外贸易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出口扩展型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2~2006年的GDP、服务贸易进口、出口、进出口、资本投入以及劳动投入的数据,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3~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平均为18.90%,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进口的贡献。文章最后得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1982—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服务贸易进出口与我国GDP之间的关系不对称:服务贸易进出口是我国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GDP增长只是服务贸易进口的Granger原因,世界GDP总量是服务贸易出口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更多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1991~2005年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扩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美国的经济增长是其对外贸易逆差扩大的Granger原因,而拒绝对外贸易逆差扩大不是美国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只有60%。对此计量检验结果,本文认为,美国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缺口、经济结构升级、低利率、高新技术出口管制以及美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缓慢、谋求全球霸权等国内外因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具有双效性:一方面支撑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加剧了美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关于自由贸易的争议也变得空前激烈。国际贸易是否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这实际上是长期以来国际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领域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而在当下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贸易理论对贸易合理性的探究尽管触及了经济增长问题,但在贸易静态收益理论的框架下,国际贸易究竟是否会促进一国经济增长,既取决于各个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究竟偏向于出口部门还是进口部门,也取决于各种贸易政策对各个部门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的影响。本文对现有针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所做的实证研究作了系统回顾和分析总结,明确指出了目前各种看似矛盾的实证证据背后的理论和技术根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和GMM动态面板回归技术,对1960~2006年期间全球各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组别分别就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上述实证研究证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关,但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而言则存在差异,同时进口和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也存在差异性。总体来看,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最强,进出口均有较强带动作用;高收入国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关系较弱,进口的作用甚至大于出口;低收入国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最弱,进口甚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锋 《特区经济》2007,221(6):47-48
以温州统计局发布的1990-2004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温州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温州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In the 1980s, the Chinese regime took a number of piecemeal steps toward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This process accelerated impressively in the 1990s. This paper reports an empirical study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emerging pattern of Chinese trade (export and import) intensities in the liberalization decade by exploring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for 1993 and 1999. Four models are estimated that explain the shifts in the export and import intensities of the trade with different trade partners in the 1993–1999 period. The estimation results reveal differences for export vis-à-vis import trade intentities, as well as for 1993 compared to 1999. For example, the political determinants of trade intensities that were still very important in 1993 have been moved to the background by economic explanations in 1999. JEL no. F14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post-crisis export performance in Indonesia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pre-crisis experience and the comparative export performance of other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t surveys trends and patterns of export performance, focusing on comparative experience in major commodity categories and changing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t also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for Indonesia's export performance of China's emergence as a major competitor in world trade, considers market prospects for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s following the demise of the Multi-fibre Arrangement, and explores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post-crisis export slowdown.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view that Indonesia's poor export performance in the post-crisis era is largely supply driven. They strengthen the case for reversal of recent backsliding in macroeconomic policy reform, and for speedy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finished reform agenda. Prudent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while necessary, is not sufficient to achieve rapid and sustained export growth in an era of rapid economic globalisation.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中国东、中、西部的1993年至2007年的年度样本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等现代计量方法,定量分析了FDI、进出口贸易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的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进口贸易均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FDI和出口贸易仅在东部构成了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也表明,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FDI、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并无稳定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经济开发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合作、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也有着一定程 度的影响.文章选取福建省1981-2010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的度量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经济开放度对福建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细化到二级指标,外贸依存度对福建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资依存度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细化到三级指标,只有出口依存度与福建区域经济增长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洪  王庭东 《南方经济》2018,37(3):84-98
文章在分析中国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GTAP模型实证研究了建立上合组织自贸区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建立自贸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冲突,但是符合各成员国的长远利益。具体结论如下:从短期来看,大部分成员国贸易放大效应较为明显;各成员国会扩大对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增加对比较劣势产品的进口;各成员国贸易条件和福利水平变化不一,一些小国和落后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福利水平下降。从长期来看,自贸区的建立能有效拉动各成员国经济增长;随着区域内分工纵深发展,各国产业结构均出现调整。总体来说,完全自由贸易情形下的经济效应要大于设置关税减让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19.
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除分析出口总量外,还将服务贸易出口、货物贸易出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品出口以及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标准分类》得到的10个大类产品出口作为变量,分别研究其与GDP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增长能直接带动GDP的增加,并且就业、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也受其影响,从而出口间接刺激经济增长。此外,出口还通过外汇储备、规模经济、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曹冲  夏咏 《新疆财经》2020,(1):72-80
本文基于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竞争力三方面的描述统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呈扩大趋势,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潜力巨大,出口贸易竞争力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具有比较优势,在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两国不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贸易发展水平较高,不同时段和时点变化特征明显。因此,中国与中亚五国应积极开展农业经贸合作,优化农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