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前沿》2006,(5):74-74
以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学习为基础,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根本,以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为目的,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和谐的人本精神去创设教育环境,形成民主、开放、务实和谐教与学文化。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文化的引导和支撑,更包含着文化建设的内容,社会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因此,海宁市充分认识到必须坚持科学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关键,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此,海宁市结合本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积极开展以和谐文化引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工作,为海宁农村提供题材高雅、形式多样、内容新鲜、生动活泼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满足海宁农村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鲁云 《广东经济》2007,(11):26-3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和选择。国际上通常将由要素投入增加主导经济增长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由要素生产率提高主导经济增长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自党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广东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务实探索,经过多年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李罗力 《广东经济》2010,(11):19-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理念之一,就要改变只追求GDP增长的片面观念和思维,树立人与自然和谐,保持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绿色GDP观念。垃圾处理问题是对当前国计民生影响最大的具体问题之一,也是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生态环境、困扰社会民生以及民怨舆情最关注的重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维稳的问题处理不好,就谈不上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我国在各个历史阶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了一系列的维稳措施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以思维方式为切入点,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维稳内容和维稳措施的基础上,作了我国维稳思维方式的研究综述,对深入研究我国维稳思维方式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是社会的主体,从本质上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最一般表现形式.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之基石,人际关系和谐不仅决定社会和谐的稳定状态,而且体现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和文明程度.必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人际和谐理念,倡导人际和谐文化,培养人际和谐道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思维,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认识和对待客观事物时的出发点、落脚点、切入点和着力点。领导在管理中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事情办理的成败、决策部署的优劣。“360°思维”,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达到思维彻底创新,进而促进工作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建设十年,一直还处于初始阶段,脱不掉"形象工程"的外衣.而电子政务的实质却是要求务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因此,走向务实是必然.总结十年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去解决,电子政务建设将开始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系也逐渐地确立并呈稳定发展的趋势,在某些方面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下,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系对大学生的一些思想和观念也起到了树立和促进的作用.如: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强化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尊崇现实并树立务实的态度等.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不稳定性、利益效益和等价交换等原则,能很直接地影响大学生对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使学生们太过于现实.  相似文献   

10.
政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和谐的政策需要运用民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科学务实的态度来设计和规划。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在美国金融危机震撼世界的大环境下,加强对和谐政策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学习为基础,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根本,以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为目的,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和谐的人本精神去创设教育环境,形成民主、开放、务实的和谐教与学文化。由于受个体的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工作经验与学习状态的影响,每一个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程度是不一样的,其专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我们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目标与平台,指导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参与分阶段、分层次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2.
陈金喜 《经济前沿》2005,(6):i011-i013
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新世纪我党赋予的时代使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就是要求卫生战线的全体共产党员,在社会的和谐发展进程中,时刻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以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的观念,与时俱进,谋发展、谋社会全面和谐共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宝安卫生事业实现大卫生和谐共进,461多万人口的健康保障是前提。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社会就不和谐。探索和研究宝安大卫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我们这一代共严党人执政兴医的大事。本文以宝安卫生资源发展为研究出发点,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务实地提出了宝安大卫生大发展目标,以求实现宝安卫生事业的第二次腾飞。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不管是人类还是自然都应该得到道德关怀。人类从“征服自然”转向“协调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转变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方式。海洋资源环境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与潜在危机,正是我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目前海洋与社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海洋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来构建和谐海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如何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引导普通民众认识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反思.低碳生活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渴求,革新了人们生存发展的幸福境界,疏解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会导致人类生活水平下降的伦理矛盾,革新了人们的幸福观,树立了一种理性科学的“和谐幸福观”.  相似文献   

15.
生态女性主义主张女性与自然的认同,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压迫,主张整体自然观、平等与和谐、关怀伦理、女性原则和女性价值,倡导运用生态智慧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新型关系.农地与女性之间存在关联,她们都处于一种被压迫的境地,故而,可以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认识和修正农地保护制度.农地保护制度要体现女性原则,融入女性关怀,落实女性参与和认同女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社会现代化的根本在于人的现代化。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与人的素质的提高相一致的,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公民必须具有与现代化相称的素质。在现阶段,提高人的素质,首先要摒弃旧的传统观念,树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诸如:树立市场观念,丢掉等靠要的计划经济意识;树立竞争合作的观念,反对不正当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反对以权代法和权大于法;树立平等观念,反对特权思想、行为和作风;树立公民意识,丢掉臣民意识;树立服务观念,反对岗位谋私;树立时效观念,反对拖拉迟缓、无端损耗…  相似文献   

17.
代振华 《经济师》2008,3(3):32-33
和谐是包含了矛盾和冲突的和谐,同时又是承认差异性,不断发展着的动态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减少失误,走出误区,坚持以人为本,屏弃“斗争哲学”,树立和谐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中蕴含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原因,预示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措施,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须更新经济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树立全面协调发展观;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及社会规律,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化为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形成正确的"人类中心观"。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资源循环方式,它相对于以前的那种“资源产品废品”的循环方式,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实行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过程,也是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企业,需要实现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企业员工自身个体的和谐.从根本上说,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有健康良好的心态,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只有员工的内心和谐了,才会促进企业的和谐.因此,保持员工健康心态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由于员工的思维和行为受心理活动影响和支配,从一定意义上讲,员工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和谐企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