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电零售业:巨头并购的动力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25日,国美电器采用现金加换股方式,正式收购中国永乐。 国美和永乐合并后,新公司的门店数量将达到600多家,销售规模可能达到650亿元,是位居第二的苏宁电器销售规模的1.64倍,这意味着国内家电连锁业巨头的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原有均衡已被打破,新一轮“洗牌”开始。  相似文献   

2.
作为家电连锁业第一梯队的苏宁电器,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家电连锁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许多规则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作为业内一匹快马,苏宁电器也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由于在2006年永乐电器意外被国美电器所收购,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瞬间从“三国鼎立”演变成为了“美苏争霸”,苏宁电器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家电连锁行业的两大主角之——虽然此时的苏宁电器无论是店面数量还是销售额与另主角国美电器都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4.
观点     
《新财经》2006,(9):8-8
国美收购永乐改写家电连锁格局事件7月25日,本刊封面人物对黄光裕做独家报道不足一个月,国美采用现金加换股方式,以52.68亿港元并购永乐,实现了中国家电连锁业“老大“和“老三”的合并。有分析认为,这一举动直接剑指排名第二的苏宁,家电连锁业“双寡头”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25日,经过扑朔迷离的讨价还价,国美、永乐在北京联合宣布,国美电器(493.HK)以“股票+现金”的形式并购中国永乐(503.HK),收购总价52.68亿港元,国美为此支付现金4.09亿港元。根据2005年数据推测,合并后的美乐(国美与永乐的简称,下同)年营业额(仅包括上市门店)将达到302亿元,拥有门店501家,从而奠定自己在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龙头地位。在美乐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情严肃的陈晓如是说:“永乐和国美两家企并购乃情非得已?业都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两家携手合作,比起我们继续各自为战将更高效。”作为中国第三大家电连锁企业,永乐如此迅速…  相似文献   

6.
陈丽青 《新财经》2006,(7):52-53
“并购和开店是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开店是一家一家开,并购是一次性资本支出。苏宁不排斥以并购方式来扩大现有规模,但我们要核算投入和产出,不会盲目出手”2006年家电连锁业风云迭起。国美电器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大中电器与永乐电器强强联手,而苏宁电器也在近期宣布将定向增发新股,通过再融资扩充资本实力。中国家电连锁业三足鼎立格局已经形成。面对变化中的竞争格局,苏宁电器将如何应对?总裁孙为民的回答坚定而自信:“只看市场,不看对手。”  相似文献   

7.
王伟力 《新财经》2005,(9):70-72
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家电连锁业利润越来越薄,行业“洗牌”的步伐不断加快,大规模并购接连发生  相似文献   

8.
生猛黄光裕     
2007年岁末,黄光裕以近38亿元人民币现金吞下大中电器,为自己的家电连锁产业版图,又描上了重彩的一笔。短短两年间,这个来自潮汕平原的广东人,连续吃掉两个对手,在群雄并起的内地家电连锁业,扫清路障,竖起了行业第一的大旗。  相似文献   

9.
动态     
老板电器“家电创新家”亮相人民大会堂;Telelogic推出小型需求管理解决方案;赛门铁克完成收购Altiris;国内首家残疾人就业培训慈善基金会成立;中国中小企业网络学院正式开通;汉王“创艺”系列绘画板全面进军动漫产业;经济观察报启动2006“年度商业标杆”评选系列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几乎在中国的每个城市,都不难见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骑着电动平板车走街串巷,录音喇叭里吆喝着:“收购废弃家电喽。”这群人被形象地称为城市“游击队”,而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便是近年来迅速扩大的国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市场。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产生国。与规模可观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比,我国正规回收处理企业的数量却少之又少。2011年底,列入环保部电子废物拆解处置名录的企业有84家,获得环保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质的企业有53家。由于这些正规企业运营成本高,“游击队”组成的家庭作坊便成了中国电子垃圾处理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
国美电器     
《宁波经济》2007,(5):13-13
20年辉煌历程成就家电连锁帝国,荣膺中国商业连锁100强榜首,国美一路走来每个扎实的脚印都熠熠生辉。2005年4月,国美电器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特别贡献奖”,成为中国家电流通领域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2005年8月,由世界权威品牌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BL)颁布国美电器成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的“中国家电连锁业第一品牌“。进入2006年,经过国家商务部评定,国美电器集团以869.3亿元销售规模、860家店铺的业绩排列第一位,首次超过百联集团,从连续五年的中国家电连锁龙头一跃成为中国商业连锁百强榜首!  相似文献   

12.
吴勇毅 《新财经》2009,(8):70-71
作为第一家收购日本上市公司的“吃螃蟹”者,苏宁电器能否掀起一轮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热潮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近两年的洗牌和重组之后,家电连锁业将何去何从?国美、苏宁垄断该行业之后,家电生产商和消费者是否会成为行业垄断的受害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在家电下乡的滚滚热潮下,中国家电行业内首份关于农村家电消费的调查报告新鲜出炉。近日,苏宁电器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了《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苏宁方面表示,将以此为起点,计划连续实施4年的“千乡万村”专项调查项目,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大规模的跟踪“民意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上海经济》2011,(9):46-47
日前,飞利浦电子公司宣布,已同意收购奔腾电器。这是继法国小家电巨头SEB(赛博电器)收购苏泊尔之后,又一外资巨头出手并购国内本土小家电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快讯》2009,(13):36-36
在家电下乡的滚滚热潮下,中国家电行业内首份关于农村家电消费的调查报告新鲜出炉。近日,苏宁电器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了《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苏宁方面表示,将以此为起点,计划连续实施4年的“千乡万村”专项调查项目,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大规模的跟踪“民意调查”。  相似文献   

17.
<正>2006年至今的家电连锁业变局,折射出一个"只有永恒的利益"的家电江湖。这就是"只有永恒的利益"的家电江湖。2006年7月,力促中国家电连锁行业最大并购案的双方——黄光裕和陈晓,如今成为了针锋相对没有回旋余地的死对头。  相似文献   

18.
从国美、苏宁、永乐公告数据看,它们的单店收入比两年前明显下降。跟去年同期相比,3家卖场的单店收入都下降了25%以上。家电营销业专家罗清启表示,竞争方以店的量数多少来炫耀其实是一种浮躁的心态,如果家电连锁业单店盈利能力不能得到本质提高,则大规模的新开超大型旗舰店并不一定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最近,零售业界又传出消息称:台资零售企业好又多的“公开标售”传闻风生水起;美国最大的电子产品连锁店百思买正在与家电连锁商五星电器洽谈收购一事;美国家居零售商家得宝公司将斥资2亿美元收购东方家园股份……尽管这些消息尚未最终“落定”,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外资投资策略紧跟中国开放步伐和国内大势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刘立新 《新财经》2007,(1):20-20
苏宁电器(002024)一直是证券市场瞩目的焦点,更是基金的宠儿。它是我国唯一有资格与国美电器分庭抗礼的家电连锁企业,是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20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成为中小企业板第24只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