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总体上贯彻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同时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两种不同的收益确定观。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计算收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明辨了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资产负债观是会计理念本质的体现这一重要研究结论;在充分考虑到当前我国的会计环境的前提下,给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选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婉丽 《中国经贸》2011,(24):278-279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会计准则都是以收入费用观为主,随着经济的变革和一些会计丑闻的出现,收入费用观转向了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确保了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观"核心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扬 《发展》2009,(12):79-80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适应了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而且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理念。资产负债观与原来的收入费用观相比,全面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所得税准则的改革是这次会计准则改革的一大亮点,新所得税准则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呼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提出收入费用观不适合于目标导向(objective)的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会计理论中经常被忽略的一对概念,但它们与收益的确定、会计要素的定义以及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之间的关系却有着十分紧密地联系。确立不同的观念,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方大秀 《魅力中国》2011,(17):333-333
本文通过对资产负债中心观与收入费用中心观的比较,分析资产负债中心观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以及资产负债中心观在新准则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7.
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我国传统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方法(即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及利润表债务法),在所得税费用确认计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根本在于会计理念的变化.只有准确把握会计理念,才能正确核算所得税费用.文章正是基于会计准则制定观念已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所得税费用的分摊观念已由无跨期分摊观转向跨期分摊观展开论述,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理念,准确把握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罗平 《中国经贸》2010,(2):105-106
新会计准则颇引为注目的一点就是会计理念的转变:由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转为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作为现行国际财务概念框架的核心,以实现决策有用性为目标,将资产定位为未来经济利益,以现行价值作为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在确认和计量时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通过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变化来确定企业的全面收益,从而还原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本原逻辑关系,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了全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李凯 《西部论丛》2008,(8):59-6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一个重大变化在于资产负债观取代了收入费用观。与此相适应,新准则中的18号所得税会计准则,也在计税基础、会计差异、会计处理方法等方面作了较大的修订。  相似文献   

10.
贾成伟 《中国经贸》2011,(18):175-175
由于受到各个客观因素的影响,过去我国的会计准则主要倾向于收入费用观。2006年底,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充分参考和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很多方面更多的贯彻了资产负债表观。本文即通过对基于资产负债表观下的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的研究,得出基于资产负债表观下的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柴伟 《中国经贸》2010,(6):139-14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可谓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点。这也体现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会计理念一次质的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原因,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入手,具体分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森菊 《魅力中国》2011,(21):119-119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3.
资产负债观与所得税核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旧准则所规定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转变为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从财务会计的目标出发,分析了在财务会计的两种目标,即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指导下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差别,详细剖析了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念,进而阐述了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两种表观的涵义 资产负债表观也称为资产负债观或资本维持观。根据经济学收益观,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资产负债表上,首先考虑从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入手,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由此而形成的收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这就是会计学上的“资产负债表观”。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下递延所得税如何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在国际趋同理念的影响下,财务报告的观点由原来的收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交易事项基本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而税法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由此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会计上要通过递延所得税来进行确认。新会计准则之所以要确认递延所得税是由于从资产负债观的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16.
会计准则一度被视为“检验实务的标准和未来实务改良的指针”,会计准则制定者试图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一些基本的概念演绎出一套精密的准则体系,但这种对会计准则体系的刻意追求,却忽视了外部因素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以及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审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观则为人们认识会计准则开辟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实现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轨,是从原来的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从所得税核算的角度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体现了会计核算原则中的权责发生制及配比原则,是会计核算制度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资产负债观出发考察商业银行竞争力与财务指标的关系.首先,在考虑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基础上,选择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企业的指标;然后对选取的指标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9.
姚静 《中国经贸》2008,(24):78-78
文章从资产负债观出发考察商业银行竞争力与财务指标的关系。首先,在考虑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基础上,选择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企业的指标;然后对选取的指标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观和利润表观的概述,从会计目标、会计要素计量属性、收益计量模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会计收益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在所得税会计、存货计价方法、多种计量模式运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