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控制的资源多,政府的管制多及政府的行政干预多是制约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政府的"三多"不利于我国总需求结构的优化、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不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政府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号召者,但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者.因此,转变政府职能、确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我国处于"诺思悖论"中,要走出"诺思悖论"就得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而要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我们首先得实现第二次分权让利.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以建立廉洁、高效、灵活的政府为主要目标,逐步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近年来政府收入的快速增加,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尽合理,还存在诸如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文章指出,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和规模的优化成为转变政府职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能中依然严重的"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府主导的特点.今天,在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背景下,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利弊基础上分析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并对政府向市场导向型经济转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界定我国经济职能就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经济职能的范围和定位是政府和市场之间在一种程度上的选择,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并向它靠拢,并且我国的经济职能要根据国家的制度和经济背景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此来契合现实的需要。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职能经历了从"全能型"向"调控型"的转变,并且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本文通过阐述我国经济职能的历史演变,分析我国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进而论述我国经济职能的定位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政府规制改革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政府规制改革,当前已不仅仅是学者们的学理构想,而更是基于我国社会信用重建和履行WTO协议承诺的现实经济环境的理性的公共需要,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寻找其根本的解决途径.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即规制经济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一国经济实施公权力影响的过程.在经济管理职能成为现代社会各国政府的主要职能的时代背景下,防止政府公权力的滥用,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改革我国现行规制制度,建立"经济公法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我国政府规制改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的作用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加强其在社会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本文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实施"强政府"的客观条件,指出"强政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探讨了"强政府"作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化的根本途径,而研发支出是创新的前提.政府研发支出对基础研究发展、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实经济中,政府可以对企业R&D给予财政补贴,政府也可以直接提供R&D,不同R&D政策对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差别较大.本文在包含水平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中考察了政府R&D补贴与政府直接提供R&D两种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与社会福利效应.研究表明,政府直接提供R&D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政府R&D补贴更有利于改善社会福利.对现阶段我国R&D政策的建议是,增加政府对企业的R&D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8.
张宏  徐阳 《商场现代化》2010,(16):170-171
由于经济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背景,我国的就业问题具有特殊性。有意识地发展城市社区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实施扩大就业战略,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国策,应该根据中央确立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正确处理劳动者.市场和政府在就业.再就业中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就业再就业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资源型城市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近些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通过经济转型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国外很多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始的比较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成果.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探寻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30个省市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方法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这种数量关系表明,在负债率较高的省份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但长期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否存在还有待观察。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应着眼于对国家总体债务规模的控制,而不是给各省市制定统一的政府债务"红线"。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导向型经济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瑞普 《现代商业》2007,(20):179-179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府主导的特点。今天,在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背景下,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利弊基础上分析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并对政府向市场导向型经济转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目前经济形势而言,我国政府制定"扩大内需"为基本目标.本文就"扩大内需"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要做到"五个减少",即减少行政层次、减少行政成本、减少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垄断和减少行政集权。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新的政绩观、改变执政方式和打造新型政府五个方面,塑造小型化、亲民化、和谐化,以及公共服务型、高效型和廉洁型的新的政府形象,克服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真正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使用面板数据分析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分配的多种因素,以验证"库兹涅茨假说"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在我国是适用的,且我国还未达到经济增长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拐点。最后,本文提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政策目标需要政府对"三农"进行政策倾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反倾销政策的决策反映了需求者(进口竞争性产业)利益诉求、政府主导决策的特点,体现了政府在政治稳定、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等方面的目标取向.贸易自由化是我国选择反倾销政策的重要客观原因,经济利益集团在反倾销中只具有"边际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是政府反倾销政策供给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在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是我国当前广受瞩目的一个经济现象,对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在政府应当采用那些政策手段改善收入分配状况这一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意见.本文回顾与分析了"倒U型"曲线这一重要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脉络,并结合对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国情的考察,从指导思想和政策建议两方面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增长阶段,但飞速发展的经济也导致了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枯竭、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增多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实现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实施生态转型。实施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的有效路径是:加大政府生态经济管理力度,加快实施"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大环境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强国际间生态经济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安民 《科技转让集锦》2008,(17):105-105
"入世"后,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特别是涉外管理体制效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转型的现状,积极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粟茂 《商场现代化》2005,(32):336-337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经济特别是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典型的后发型国家,我国要成功地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在全球化竞争中立稳阵脚,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求真务实、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政府,一个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服务到位、廉洁高效、运转灵活的政府.  相似文献   

20.
运用罗尔斯的正义论、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与实质性自由理论、人权、健康权以及社会保障权等理论,提出要重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建设的理念,进而提出"从社区健康融资走向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理论设想,并初步测算了政府在"全民健康保障制度"中的财政责任.政府在全民健康保障制度中应该承担的成本与目前对新农合的支持力度差距都非常大.政府须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发展型政府"转型,以有可能从财力和精力方面提供包括基本健康保障在内的基本公共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