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谭明鹏  韩文丽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01-104
文章结合我国1999—2006年经济统计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集,对我国各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以及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地区之间资本配置都是有效率的,但资本配置效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共同的规律,在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较低。相反,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竞争的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引入Jeffrey Wurgler(2000)模型,利用改进的Jeffrey Wurgler(2000)模型及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全国及东、中、西部的资本配置效率,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整体而言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各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差异较大,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在对此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经济增长中资本要素作用有关研究成果总结和批判的基础上,文章利用相关计量方法对我国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差距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实证研究,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地区配置效率的差异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差异不具有收敛的特征,造成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是地区市场化、政府干预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存在非均衡。  相似文献   

5.
基于面板数据的FDI地区差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PanelData)模型方法,对1990—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的外商投资地区差异的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超过了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在弹性系数方面也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区城差距不断拉大,追求总体效率还是追求区域公平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经过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真正解决总体效率与区城公平的矛盾.通过对总体效率与区域公平的内在矛盾以及我国区域现实矛盾的深入剖析得知,只有通过完善区域政策、加强区域合作,改善区域经济宏观环境,才能使得总体效率与区城公平这对矛盾得以真正协调.  相似文献   

7.
万金金 《北方经济》2006,(16):37-39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PanelData)模型方法,对1990-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的外商投资地区差异的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超过了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在弹性系数方面也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基于已有的数据,估算了缺失年份的数据,从而形成了1987~2001年各地区完整的教育发展的面板数据,这项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区域经济的经验研究提供了基础。我们发现,中国各省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年来各地的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呈现收敛的趋势,高等教育的持续平衡发展将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我国东、西部1978—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东、西部区域金融发展与其产业结构、城市化及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东西部区域金融发展与其产业结构、城市化及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1)东部的金融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能助推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负效应;(2)西部的金融发展在长期能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增长,但短期因果关系不成立;(3)西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贡献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差异与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战略的改变旨在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区域差异,平衡中国经济发展。将来,中国将继续贯彻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运用资本流动、加强区域经济和制度引导的手段进一步缩小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区域经济共同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GMDH和DEA的中国各省市引进FDI的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运用GMDH方法,找出影响引进FDI的主要指标,然后依据这些指标运用DEA方法评价各省市引进FDI的效率。研究发现,影响FDI引进的主要指标包括:铁路里程,出口额占GDP比重,企业所得税占GDP比重,GDP总量,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在引进FDI的效率方面,优势充分发挥的省市是上海、广东、江苏、河南,优势发挥严重不足的省市是甘肃、贵州、青海和新疆。  相似文献   

12.
区位政策环境差异对FDI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位间吸引外商立接投资的过度的政策竞争,是中国招商引资过程中的一种不良现象。近年来,这一问题有着扩大和蔓延的趋势,长期存在将对外向型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决策要素的理论与现状分析,论述了区位政策差异对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区位选择的影响,提出了限制区域引资政策过度竞争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3.
FDI与产业的空间集聚是一种动态循环运动,具有互动和累积因果关系。对全国29省工业企业数据(1986~2010年)的检验表明:FDI与我国产业集聚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相对落后,并呈现出俱乐部趋同效应,必须优化外资结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特有优势,加强各类园区建设,创造集聚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影响我国东、中、西部FDI吸收能力大小的内在原因,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我国区域FDI吸收能力的指标体系与结构方程模型,并以实证的方法对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了估计和检验.同时,根据参数的大小及其含义,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可测指标的权重.最后,文章利用权重和可测指标数据测出了各地区吸收能力大小.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吸收能力逐年增强,但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差距依然很大,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FDI吸收能力的差距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技术吸收能力和基础吸收能力差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及中国1995-2014年的省际数据,研究引发FDI对能源效率地区内和地区间的溢出效应在相关制度性因素下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转型中的各区域FDI对能源效率的溢出效果受到产业结构合理化、市场化水平及对外开放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地方政府竞争引致下的地区间FDI空间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也具有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地区间溢出相比于地区内溢出而言更倾向于阻碍本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且地区间溢出比地区内溢出发挥积极作用所要求的相应门槛更高。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越 《改革与战略》2009,25(10):94-97
中国国内各地区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会受到国内其他地区的影响。文章使用1991年至2007年中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影响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因素以及东部地区吸收的FDI是否对中、西部地区吸收FDI产生“挤入效应”。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吸收的FDI对中部省份吸收FDI有“挤入效应”,而对西部省(区)没有“挤入效应”;东部地区吸收的FDI对中部省份产生“挤入效应”有一个“门槛”,在越过“门槛”之后,中部省份的生产者服务越发达,则“挤入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FDI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总量差异上,而且也表现在速度差异上。这种东中西经济发展速度的递减特征和FDI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相一致,实证数据表明FDI并没有缓解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反而起到了相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今经济条件下对FDI在中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经济改革的30年里,中国急需资金和技术,FDI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中国经济条件的改变,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用慢慢在减弱,因此,在今后的FDI引进中不能继续按原来的方针政策,而要在环保、技术等方面给予准入的限制,从而提高进入我国的FDI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对FDI的吸引力上,一国或地区的潜在市场规模与出口开放度可能具有替代性。为有效克服内生性问题,本文构造了海外市场可达性这一地理因素,并作为出口开放度的工具变量。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随着各地区潜在市场规模的扩大,出口开放度对吸引FDI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而随着各地区出口开放度的提高,潜在市场规模对吸引FDI的重要性也逐渐下降。并且当出口开放度超过某一临界水平时,出口开放度越高越有利于吸引FDI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