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以来,一直在一种特殊的"双轨"体制下运行,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下面以武威市的情况为例进行探讨。组织架构及管理层次(一)机构设置情况。截至2010年6月末,武威市有邮政储蓄网点43家,其中市分行1家,二级支行18家,邮政储蓄银行代理网点24家。  相似文献   

2.
《西南金融》2010,(7):78-78
2008年1月2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贡市分行挂牌成立。目前,邮政储蓄银行自贡市分行拥有156个邮政储蓄网点,与全国3.6万个邮政储蓄网点实现联网,建成了自贡覆盖城乡网点面广、交易额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形成了以绿卡为载体,涵盖储蓄、代收付、结算、保险、理财、贷款等多元化的业务体系;构建了营业网点、ATM、POS、电话银行等多层次服务平台;构建了多层次的内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刘克俊 《甘肃金融》2013,(11):75-75
基本情况 邮政储蓄银行临洮县支行成立于2008年3月21日,现下辖2个自营网点和4个邮政代理网点。经过5年多的发展,该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存贷款都有显著增长,盈利水平也居于定西市各县支行前列。  相似文献   

4.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9):42-43
近日,北京邮政新的金融业务——外币储蓄开始在北京5个网点办理。外币业务系统投入运行后,北京邮政储蓄向邮储银行的过渡将会提速,未来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不仅有本外币业务,还会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邮政储蓄银行基层网点设立模式基础上,结合对广东省肇庆市邮政储蓄机构调查情况,提出了基层网点模式选择及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电脑》2006,(4):81-81
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策性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表示,今年银监会将积极做好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工作,督促邮政储蓄机构加大邮政储蓄资金返回农村的力度,积极支持邮政储蓄加强网点基础建设,加大案件治理力度,发挥监管合力,不断提高风险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25日邮政储蓄银行青海省分行成立,标志着青海省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涉农金融机构将在储蓄资金回流和服务“三农”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为摸清青海邮储银行挂牌成立以来的运行状况,人行西宁中心支行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8.
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尚需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邮政储蓄经营管理体制已呈现明显的不适应性,其经营过程中一些突出问题日趋显现。为此,国家已明确提出要将邮政储蓄改造成独立的金融机构一一邮政储蓄银行。如何努力解决邮政储蓄经营上现存的突出问题,为即将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打下良好基础,已成为邮政储蓄改造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最近,国务院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又发布了“积极做好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有关准备工作”的公告,改革现行的邮政储蓄系统,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一、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有利方面 1.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促进邮储健康发展。据了解,邮政储蓄每年从央行那里得到的利息收入占邮政年收入的30%以上,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就意味着结束了邮政储蓄长期“只收不贷、坐吃利息”的历史,从而为国家减轻了巨大的贴息负担。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也能使邮储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近两年来,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的部分,人民银行给予邮政储蓄转存利率已经低于邮政储蓄吸储的成本,所以邮政储蓄存款资金必须自己寻找新的出路并赢利,否则将面临亏本。因而通过成立专门银行开展多元化业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追求利润最大化,将是邮政储蓄走出自身投资、发展困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四大主线业务,一是邮政储蓄基本业务。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储蓄、定活丽便、存本取息、个人通知存款,通存通兑。二是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包括代发工资、养老金,代理保险、国债、基金销售及个人理财,代收费业务。三是邮政储蓄卡(简称绿卡),具有存、取款功能,可在全国邮政储蓄联网网点和ATM上进行交易。四是邮政汇兑业务,可实现异地同业资金汇兑的基础上,拓展小额信贷和对公业务。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支新生力量,虽然根据“一法四令”以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建立了反洗钱领导小组、信息报告制度、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保密制度、培训宣传制度、反洗钱工作奖罚措施等内控制度,但在反洗钱的实际工作中,还是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对反洗钱的认识和执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一)完善支付清算网络,畅通支付清算渠道。一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尽快将基层农村信用社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减少人工结算环节,缩短资金在途时间,提高资金清算效率。二是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尽快完善和规范邮政储蓄银行垂直网络系统,把农村邮政储蓄网点纳入邮政  相似文献   

13.
截止2004年12月末,海北银监分局被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5家。其中:农业发展银行县支行以上机构3个;农业银行县支行以上机构5个,县支行以下机构11个;建设银行县支行以上机构3个,县支行以下机构3个;邮政储蓄网点6个;农村信用社县联社4个,信用社24个,信用分社10个。年内撤销机构9个,其中,农业银行1个,建设银行6个,农村信用社2个。  相似文献   

14.
邮政储蓄改革的变迁与邮政储蓄银行设立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角度入手分析邮政储蓄改革的进程,以邮政储蓄改革的变迁为主线,对我国20年来的邮政储蓄问题进行重新梳理,认为,虽然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符合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但由于缺乏全面考虑邮政储蓄改革的基础条件和没有认识到政府因素的介入,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并非是邮政储蓄改革一劳永逸的方案,邮政储蓄改革未来的发展道路仍然很漫长。  相似文献   

15.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5年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银监会将根据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将其纳入银行监管体系”。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克服了以前“只存不贷”的弊端。只有这样,才能把农村地区吸收的资金以贷款的形式发放到农村,在农村等相对贫困地区形成合理的资金流,对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邮政储蓄具有网点优势,其网点遍布城乡,向农村、中小城市提供金融服务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作为商业银行的新成员在金融领域生存,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的主要对象是各级政府在大力推动下积极改革的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笔者认为邮政储蓄银行在成立之初,需要在经营理念、制度建设、基础设施、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下大力气,扎扎实实做好面临挑战的前期准备和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对未来邮政储蓄银行功能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化金融改革,理顺邮政储蓄管理体制,有效防化风险,国家已明确提出了按照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在保留利用邮政网络吸储功能的基础上,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为此,合理选择和设计未来邮政储蓄银行的功能定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邮储银行,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邮政储蓄银行在成立初期即完成了原始的资金积累,不存在呆坏账的问题,这是各商业银行所不能比拟的,其完善的邮政储蓄营业网点也让其他商业银行望尘莫及,百其他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经验又可供邮政储蓄银行借鉴,这些使其成立之初即具备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余结伢 《青海金融》2005,(12):35-36
一、邮政储蓄改革的必然趋势 社会经济和邮政储蓄自身的发展促使邮政储蓄改革势在必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呼声和讨论,但由于经济的、技术的或硬件的、软件的因素,邮政储蓄改革未能彻底完成。2003年,邮政储蓄资金改革在全国推行:即自2003年8月1日以后新增的邮政储蓄资金转存到中央银行的转存款,按照金融机构当时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即1.89%计息;  相似文献   

19.
海东地区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成立以来,经过20年的创业发展,其机构与业务充分利用邮政遍及城乡的网点、网络优势得到了长足发展,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居工、农、建之后列第4位。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行的邮政储蓄体制给我国的金融监管、金融秩序稳定、地方经济发展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制造了障碍,因而迫切需要对其现有体制进行重新审视和安排。银监会审时度势作出了“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将其纳入银行监管体系”的改革意见,这无疑是对邮政储蓄现有体制的重新安排和市场定位。但海东地区其特殊的地域性、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自身所具有的个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屈波  余佑学 《西安金融》2007,(10):54-55
国务院批准的邮政储蓄改革方案要求邮政储蓄业务与邮政业务实行分账核算,独立经营,并按照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向,成立了中国邮政集团控股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所有邮政金融业务划归邮政储蓄银行管理,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管理,邮政储蓄业务即将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为适应邮政储蓄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人行安康中支及早对邮政储蓄资金"反哺"农村的障碍因素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