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是启蒙时代伟大的思想家。除了哲学之外,他的研究也涉及国际政治领域。康德的国际政治观在国际关系思想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看做是自由主义的源泉之一。作者旨在通过揭示康德国际政治观所蕴涵的三个特征——乐观主义、渐进变革和终极关怀,梳理其内在逻辑联系,从新的角度来分析康德国际政治思想蕴涵的精神价值及其实践意义。作者认为,康德用乐观主义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并为永久和平设计了一条渐进变革的道路,以求最终实现最高价值——对人的终极关怀。这也是康德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张云雷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2):22-37,156,157
汉斯·摩根索的国际政治思想需要重新解读。作者重新阐释了其"现实主义六原则",认为实际上在没有这六原则的《国家间政治》第一版中,摩根索的理论思想已然完整清晰,并持续至第七版。同时还原了其"理论理解"和政治行动的两分:即"争强权"和"求和平"。摩根索对国际政治的"理论理解"为:国际政治,像所有政治那样,是争取权力的斗争。在理论理解基础上的求和平过程中,摩根索首先将从国际政治理论推演上均势的不可能同实际历史中经典时代的均势全盛之实际生成相对照,引入道德共识这一因素作为均势成功的补充,并得出结论:均势得以存在和维系数百年,最根本在于依赖道德共识。而摩根索认为解决他那个时代的唯一可行及牢靠的方式是"永久和平",即,只有当所有国家放弃主权,全球变为一个国家时,国际间牢靠的永久和平才能实现,第一步能做的是复兴外交。而这种外交中,多有之前所谓道德共识因素的影子,区别在于外交复兴的目的不是均势而是永久和平。在摩根索那里,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思想的最终目的地是"永久和平"。  相似文献   

3.
冯硕 《理论观察》2022,(11):78-82
“整体性”范畴作为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表明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思维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梳理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示了战争的起源和演变。列宁、毛泽东说明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人类摆脱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指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战争与和平观的守正创新。考察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为我们在整体和平但局部战争不断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实现真正永久和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规划。作为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非常重视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从文化选择的角度提倡建立一个以康德文化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可以说,建构主义为和平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其理论内涵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5.
康德权利法哲学注重讨论先验理性下私权和公权以及世界公法的存在依据,公法部分主要论国家公权,万国公法,世界法,经由一套严密的先验逻辑论证人类必将走向永久和平。这是大自然的有意安排,也是人类理性的必然趋归。  相似文献   

6.
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是两个全新的理念。和平崛起是中国新世纪的战略新选择,构建和谐世界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都是扎根于中国深厚的“和”文化基础上,都与我国的国家性质密不可分,统一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从和平崛起到和谐世界,体现了我国和平外交战略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7.
“贸易是推动和平的力量”,这是国际关系学说中自由主义学派的一个核心命题。冷战结束后,贸易与和平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关系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自由主义学派对于贸易与和平关系的理念在二战后出现了重要的转变,从无条件性转向有条件性。冷战后新的政治经济现实表明,贸易既体现出和平的一面,也体现出冲突的一面。那么贸易到底是否能够成为推动和平的力量呢?作者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贸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和平取决于两国贸易在国家利益中的定位以及贸易利益与安全利益的排序,贸易是否能够推动和平则取决于冲突所涉及的安全利益是否存在“生死攸关”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贸易是推动和平的力量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是推动和平的力量”,这是国际关系学说中自由主义学派的一个核心命题。冷战结束后,贸易与和平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关系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自由主义学派对于贸易与和平关系的理念在二战后出现了重要的转变,从无条件性转向有条件性。冷战后新的政治经济现实表明,贸易既体现出和平的一面,也体现出冲突的一面。那么贸易到底是否能够成为推动和平的力量呢?作者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贸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和平取决于两国贸易在国家利益中的定位以及贸易利益与安全利益的排序,贸易是否能够推动和平则取决于冲突所涉及的安全利益是否存在“生死攸关”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环球财经》2011,(11):118-119
1995年11月4日晚,中东和平的缔造者之一、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在一次和平集会上遭极端民族主义者枪杀。1993年9月,拉宾与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签署了巴勒斯坦《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为这一地区的永久和平带来一线曙光。虽然该协议获得执行的可能性已随拉宾和阿拉法特先后去世而陷入渺茫,但逝者为和平献身的精神永远不应被遗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发展)战略,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呼吁中国确立现代世界观与国家观,改变线性进化思维与历史经验论,避免外交战略上"左"与右的倾向。中国崛起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自我宣示的层面,而要抓住世界主题从和平、安全向发展延伸的时代机遇,适时、有效地从不挑战现行国际体系的路径依赖型崛起,升级为妥善处理与现行国际体系霸主关系的创新性崛起,其要旨是实现三大包容:包容对手、包容他者和包容时代,走"包容性崛起"道路。其出发点是从利我诉求到利他关切,从民族视角到全球关怀,从历史经验到未来诉求,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利益共赢、权力共生、责任共担、价值共享。"包容性崛起"的关键是包容自身——内政包容外交,从而让外交获得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女性主义和平研究的成果在国内逐渐展现出来。女性主义认为,和平是一种希望的政治,实现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的过程是消除军国主义、父权制、改变不平等社会结构的过程,妇女地位可望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提高。和平的建构是多方面的,需要在人与人之间、两性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共识、搭建文明桥梁,进行心灵的重建和新能力的开发,并特别强调思考社会化,行动个人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生存与进步的前提条件,它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智慧和文明成果,而且蕴舍着它走向未来、实现新的不断发展的精神基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决定着国家发展的 战略走向,同时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和平发展战略需要强大的文化实 力.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追求正义的民族,中国文化是一种真诚的和平文化,和平至上的文化传统和主张和平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教授是现代和平研究的缔造者,其在和平教育领域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主要和平教育思想集中在发展教育观、冲突解决教育观、跨文化理解教育观、人权教育观以及和平教育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对其和平教育思想的研究,将对我国和平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卞秀瑜 《黑河学刊》2010,(11):11-13
"和谐世界"理念之"持久和平",是历史上人类和平思想的深化与升华。二战开辟了战后世界总体和平的新时代。战后世界和平是"和谐世界"理念提出的现实基础和构建和谐世界的根本前提;和谐世界的构建也必将有力促进战后世界和平及人类持久和平的实现。中国是"和谐世界"的首倡者和主要践行者,为战后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在为构建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贸易何以促成和平:以中美关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与和平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自由主义者认为贸易能够推动两国间的政治合作,是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或是“压舱石”,并且成为两国间维持和平的力量。而贸易作为推动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的主要力量,显然不能无条件地带来和平。作者从国家决策的路径入手,引入了“对贸易收益的判断”这一变量,认为只有在战争收益接近于零,并且国家对贸易收益的判断为正时,贸易水平的增加才能推动国家间的和平。作者运用上述理论框架,对中美关系中的经贸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美国放弃将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与人权挂钩这一事件为标志,美国对中美贸易收益的判断有了积极的、重要的转变,直到此时贸易才可以成为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16.
"和平"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以来的核心价值诉求之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普遍的心理倾向.文章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战争文化和文学艺术三个侧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贸易与和平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自由主义者认为贸易能够推动两国间的政治合作,是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或是“压舱石”,并且成为两国间维持和平的力量。而贸易作为推动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的主要力量,显然不能无条件地带来和平。作者从国家决策的路径入手,引入了“对贸易收益的判断”这一变量,认为只有在战争收益接近于零,并且国家对贸易收益的判断为正时,贸易水平的增加才能推动国家间的和平。作者运用上述理论框架,对中美关系中的经贸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美国放弃将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与人权挂钩这一事件为标志,美国对中美贸易收益的判断有了积极的、重要的转变,直到此时贸易才可以成为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18.
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国及西藏民族历史上一次重大历史变革.它有着深刻的文化基础,即中华文化和西藏文化包含的佛教的“和”、和谐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这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各民族和平发展、尊重人的生命的理念,也包括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理论主张中;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西藏历史上有和平解决同中央政权交接的历史传统;和平解放西藏也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60年后的今天,这一历史事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9.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所确立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依据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一,马列主义尤其是关于和平发展的外交思想论述;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自冷战结束以来争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在外交实践方面的经验教训;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 史任务.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温特的社会建构主义借用量子力学提出了两点回应:其一,社会建构主义所发展的历史情境是一个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都不适用,而由社会建构主义所加以统合的国际关系历史背景;其二,社会建构主义的国家概念涉及了丰富的情感成分,不可能不与思想认知互动而径自抽象且稳定地存在。从这两点,作者推论出社会建构主义与民主和平论的共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